真心的同理與認同,人權自然彰顯:從「阿凡達」談起

中華民國能源產業工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趙令裕
   宇宙間應該是萬物平等、而人權也應該是上天所賦予的。
  
  當今影史最賣座電影《阿凡達》敘述在未來的世界,貪婪的人類財團為取得另一個星球(潘朵拉)的資源,利用能以人類意志思維控制的阿凡達(山寨版的納美人)為工具,進行臥底工作以取得資訊。

   男主角傑克原係財團派出的臥底阿凡達,成功混入了納美族群,獲得納美人的信任,得以深入探索實地的情況,彙集情報傳回給財團。可是透過與納美人深刻的交往,學習納美族群的生活文化,體會納美人如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傑克瞭解到納美人絕對不可能接受遷離「家園樹」(Home Tree)。

   財團檢視傑克傳回情報紀錄,研判談判遷移的方式不可行,決定出動武裝部隊發動攻擊,對家園樹發動導彈火箭,展開全面攻擊驅趕,造成納美人嚴重死傷。

   反對以暴力驅趕的傑克,面臨納美人對他臥底身份的怨怒與不信任,以及人類財團對他背叛組織行動的攻擊,決定要帶領納美人對人類財團發動反擊。

   傑克以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將納美族群的存亡為己任,感動了所有納美人,聯合潘朵拉星球上的其他種族起義抵禦人類的軍團攻擊,結合了大自然的環境力量,共同擊退來自地球的人類財團。
  
因為「同理」:
* 阿凡達得以研發完成,進而可以融入納美族群中,與納美人互動交流。
* 傑克反對以武裝攻擊的暴力方式驅趕納美人離開家園樹。

因為「認同」:
* 傑克願不顧個人生死,捍衛納美族群。
* 傑克的付出與守護,感動所有納美人,真心禱告傑克成為真正的納美人。

  人類雖具有探索外太空的先進科技,卻被貪婪功利的心所驅使,將科技能力作為掠奪另一星球寶藏的工具,喪失應有的同理心,完全不尊重原有的物種及生態環境。充分說明了科技的進步和物資的豐沛,不必然可以提升人類的文明。
  
  人們能具同理心,就會尊重天地萬物,並能明白該盡的責任,那麼倫理文化將得以傳承,文明也將因而提升。
  
   「同理」不需要具備高深的學問,只要在日常生活裡,用心親身體察,以實地行動去力行,就能慢慢地發現,自己的心裡漸漸踏實,人生價值觀自然形成。

* 從小成長到能體察父母親為全家的付出與辛勞,瞭解自己也有應盡責任,開始學 會自我管理分擔家務。
* 搭公車時能有個座位真好,那麼是否想過別人也會這麼想,所以遇到老弱婦孺和 行動不便的人,就會自然而然地給予保護協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
* 921大地震、88風災...等災難,有人捐款捐物資、有人深入災區當志工,發揮「人 飢己飢、人溺已溺」的精神。
* 節約能源、垃圾減量,發展能源與資源的再生使用,推動節能減碳,降低大自然 的沈重負荷,減緩溫室效應地球暖化的速度。
* 發揮愛心保護動物及環境,就是基於萬物平等的尊重,同理動物也有感知的能力 ,自然環境的生態循環。人必須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具備同理會讓我們更懂得尊重不同族群,學會不再歧視、看不起人;讓我們更懂得尊重別人的做法與想法,學會不再偏執、自以為是;讓我們更懂得廣納各方意見,學會不再盲從、人云亦云。
  
   近來發生的時事,相關人士的言論與心態,值得我們去感受與深思:
一、 經濟部提出的產業創新條例,其中第三十條規定修正,不再享有營利事業所得  稅十五%優惠稅率,台灣首富郭台銘直言,如果這個法案過關,鴻海將馬上宣  布把總部遷離台灣。
二、 針對爭論不休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議題,前監察院長王作榮表示,台灣雖  小,大陸看起來很大,但都是「一個媽媽生,一樣聰明。」不會比不上大陸,  台灣要有自信心!如果打不贏,那就加入,「借力使力,才是最高明的策略。  」
三、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表示,總統馬英九接受美國CNN專訪時指「不會要求美國  為台而戰」,旨在向國際社會說明,台灣有保護自已安全的決心,且為國家主  權及尊嚴,須展現自我防衛決心,這是做為一國領袖應展現的格局與自信。

同理的邏輯,如果放到一般人的生活情境,我們是否可以接受呢?
一、 望子成龍的父親為了協助開設公司的大兒子穩定發展,承諾前十年固定提撥資  金襄助。年限期滿時,大兒子的公司沒有辜負全家的期望,成為頂尖的標竿企  業。父親為顧及全家的財務狀況,以及其餘子女的發展,擬將終止大兒子的資  金襄助,大兒子直言,如果真的這麼做,將馬上宣布脫離這個家庭。
二、 黑道不良組織以提供刀槍、藥物、金錢侵入校園吸收學生成員,形成一股強烈  的惡勢力,普通學生面對手持刀槍份子的強勢恐嚇時,教育主管當局是否也會  呼籲學生們:「要有自信心!如果打不過,就加入?」。
三、 校園內遭遇暴力霸凌、恐嚇的學生,應考量自我尊嚴,對於警方可能提供的支  援與協助,要明白表示:「絕不會要求你們為我而戰!」。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這才是做為一個人應展現的格局與自信?

  「認同」是人出生來到世間的重要價值觀,從自我到家庭、宗親、族群、國家、...等組織,群聚文化的表現。
  
「認同」問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說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著: 
* 低收入戶家庭的魏嘉德,三年前為了籌錢替父親治病,因為獎學金放棄建中選擇 私立啟英高中,三年來他和妹妹就靠著這102萬元支應生活開銷相依為命,日子才 過得下去。又能感恩發願努力讀書,在今年學測74級分,順利考上陽明大學醫學 系,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是「家庭認同」,也是同理的表現。
* 學校運動會中「大隊接力賽跑」,營造全班學生共同參與,不分優劣強弱,每一 份子都能全力以赴,真心投入為團隊加油,最能表現「班級認同」
* 我們對於才華或善行的優異表現,獲得國際社會所推崇的人士,如王建民、陳樹 菊、曾雅妮...等等,因為他們的優異表現,讓我們也倍感與有榮焉,並冠以「台 灣之光」的頭銜,這就是心中存在對「台灣的認同」。
* 從抗日時女童子軍楊惠敏為激勵英勇孤軍士氣,冒死送國旗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 百壯士,振奮全國人心。到民國六0年代開始,來自台灣的少棒、青少捧、青棒 三級棒球隊揚威美國,熱情僑胞紛紛到場加油吶喊,球場上到處飄揚著青天白日 滿地紅的國旗,國內同胞放棄睡眠深夜觀看即時轉播,熱烈迎接健兒們的載譽歸 來。這些都是「國家認同」的表現。

  「認同」決定了組織是持續鞏固,亦或是逐漸瓦解。倫理是認同的基礎,所以教育成為影響認同感的最大關鍵因素。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古老的家庭教育,長久維繫了華人社會的傳統家庭。然而現代社會,時有所聞「不和父母同住作為結婚的條件」、「我只是和你,而不是和你的家庭結婚」,正是家庭認同逐步式微的徵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是國家認同最深刻的認知。日本人、韓國人的國家認同,從各項國際比賽中為國爭光的努力拼勁,到根深柢固的愛用國貨作為處處可見,正顯現出強國的國民心態。而「商人無祖國」、「只要對經濟發展有幫助,可以先擱置國家主權爭議」...等論點,也將漸漸侵蝕我們的心靈,造成國家認同的偏差。這麼發展勢必影響國家未來的前途,也必然造成人權維護的嚴重威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