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地球從你我做起

經理 陳貽忠
  有一句廣告台詞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若人性無止盡的追求物質欲望的滿足,這樣的科技對地球是福還是禍呢?其實答案已不言可喻了。近十年以來,環境保護議題已是愈加沉重,凡是打著環境保護的招牌總是能搏得許多掌聲,然而,地球環境有變好嗎?不僅沒變好反而更加惡化,從外太空的鳥瞰圖,地球雨林不斷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冒煙的工廠,高聳的大樓,嬉嚷的車潮,地球暖化的速度正在加速進行中,雖然,各國領袖齊聚哥本哈根商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很不幸的各國並未達成強制的減排效果,只見各國間的合縱連橫,以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為依歸,正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孰不知,當地球毀滅時,這一切的利益糾葛,又有任何意義呢?

  近日202兵工廠的議題因作家張曉風的請命下跪,而得到暫緩施工的安排,全案需再評估的禮遇,但對於政策面的決策過程卻有不敢恭維之處,若說當初的議決過程皆已經過適當評估,為何可因知名作家的請命而峰迴路轉,反之,若暫緩施工是合理的,是否又表示當初的決策有不妥之處,二方面皆令人感受到決策面的反覆;固然決策的形成確實需因應當下不同的時空環境而做出調整,但對於環境議題更該謹慎,我們這一代有義務為下一代創造更優質的生存空間,所謂覆水難收,人類在不斷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創造出種種的文明垃圾,地球資源也被過度耗用,這一來一往之間,環境惡化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因此,我們應重新檢視環境政策的適當性,以期能規劃於先,避免做出違背政策願景的錯誤決策。

  從環境人權角度出發,人類所消耗的地球資源,不僅嚴重超支過去幾代所維繫的生態平衡,目前更預支了下一代所應有的基本地球資源,於是地球開始反撲,異常極端的氣候已屢見不鮮,我們應掌握此革新契機,教育普羅百姓,應重新定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間之關係,地球永續經營的哲學應成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碳經濟必需成為評價的重要成份,而享受超過基本生命需求的人類應為其相應所破壞的環境提供補償,地球的資源才能被合理使用,相對的,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更需拿出道德勇氣帶領人民往此方向邁進,人類不再以絕對的主宰耗用地球資源,而應以相對的地球一份子的心態,尊重其他成員的使用權,方才能達到,『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萬物全體之生活』的平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