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溫柔敦厚而不愚”的人

國際中道小學/教師 王瓊璜

  「溫柔敦厚而不愚」一詞首見於《禮記·經解第二十六》記載:“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又曰“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意思是說,當你進入到一個國度時,你首先會感的是到那裏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如果人們富有溫良的善意、誠樸寬厚的人格底蘊、溫厚和平的性情、從容淳厚的風俗,那就是詩教所致。如果是“溫柔敦厚而不愚”,那就更加顯示出詩教效果彌彰。很顯然的,孔子認爲,這樣“溫柔敦厚而不愚”的素質,只有在良好的詩教中才可得到,乃詩教之直接效果。

  何謂溫柔敦厚而不愚呢?溫柔敦厚是指一個人能夠在與人或社會交際中表現溫和、寬容、誠篤、厚重的氣質,“不愚”則是指這個人明智、聰慧,有真知。這種溫柔敦厚而不愚的氣質,乃是一個人情操、品行、性格、風度、修養和智慧的總和。

  《朱子語類》有云:「古人情意溫厚寬和,道得言語自恁地好」,足見氣質雖是內在的涵養,但誠於中必形於外,一個人必須重視內在的修持,以高貴的氣質來涵育自己,以道德修養來莊嚴自己。內心莊嚴美麗,勝過外在的百千裝扮。

  一個溫柔敦厚而不愚的人,肯定是儒雅的。而儒雅要靠知識和學養來支撐,儒雅之美,是那種飽讀詩書,自內而外滲透出的一種內斂的氣質與風度,是長期文化的薰陶和滋潤才能練就的一種姿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厚積與薄發,又像是一塊古樸的美玉,溫潤中透著典雅,祥和中滲出厚重。

  一個溫柔敦厚而不愚的人,肯定是知性的。知性是一種睿智與通達,是一種淡定與從容,是內在的文化涵養形於外在氣質的自然流露。知性的人能榮辱不驚,對生活既不怨,也不恨,坦然地接受生活給予他的一切。既不刻意,也不頹廢,內心保持著一片寧靜的天空。

  一個溫柔敦厚而不愚的人,肯定是溫厚寬和的。他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能體察人世滄桑,雖胸中有涇渭,卻氣量含宏,處處留三分餘地與人。

  一個溫柔敦厚而不愚的人,肯定是誠敬篤實的。他有一顆流水般柔軟的心,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去關照自然、關照他人和關照自身。

   總之,一個溫柔敦厚而不愚的人,會在舉手投足之間詮釋著溫厚、善良、慎獨、修德的內涵,是真正能體現「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的謙謙君子。他們或許面容滄桑鬢髮霜白,但衣襟間潔凈的光輝卻永不會消褪。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做這種溫柔敦厚而不愚的謙謙君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