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創意校園 活化校園空間

- 以興糖國小為例

唐忠義

壹、前言

  教育心理學家(Bruer,1993;Glaser,1994;Vosniadou,1994)研究,學習環境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引自洪榮昭,2007)。社會學習理論學者班都拉(Bandura)認為環境(enviroment)、個人(person)、與行為(behavior)三者會交互影響(邱尚真,1991)。

  校園是學習成長的教育場所,校園建築是學校最大型的教具,對每一個在校園成長的莘莘學子都有重要的啟發與影響。(陳木金,2006;楊慧如,2008)。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長(Education as growth)、教育即發展(Education is development)、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as life)、教育即改造(Education as reconstruction)。所謂生長、發展、生活、改造均為教育之內涵(引自張清濱,1997;楊慧如,2008)。整合上述學者的論述,教學情境的佈局與個人的學習行為發展是交互影響的。

貳、興糖國小「營造創意校園,活化校園空間」實施策略

  因應社會變遷和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情境佈局,營造創意校園,活化教學空間是落實環境為教學所用的基本理念,更是啟發創意教學,培養創意思考的動力。

  基於教學與情境相互影響的學習原理和活化創意教學空間的理念,本文參考潘裕豐(2006)創意思考與教學策略,探究創意內涵的三個定義:(一)創意是對傳統或文化的再詮釋。(二)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新元素的再進化。(三)創意是對標準或定義的再超越。本校如何以糖業文化再詮釋的理念破除興糖老舊校舍(舊元素)的佈局?保有原先校舍自然景觀的優勢,融入活化校園空間(新元素)的思維,活化、美化(再超越)校園情境,實現教學情境帶動創意教學的理想,一直是興糖團隊努力的目標。

  興糖國小近年以「營造創意校園,活化校園空間」作為推展創意教學的辦學主軸,自民國95年起,連續二年起申請教育部「活化校園空間發展特色計畫」、高雄縣美麗新校園「好望角計畫」,在教育部和本縣教育處學者專家的指導,以及學校、家長團隊同心協力,連續兩年皆獲得優等獎勵,今(97)年獲得縣政府教學環境設計,美麗新校園特優獎,整個老舊校園呈現活化空間、創新學習的情境。

一、活化觀念教學展創意 從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談起

鄭莊公誓言曰:「不至黃泉,勿相見也。」 居歲餘,已悔思母。 考叔獻於公曰:「穿地至黃泉,則相見矣。」 於是遂從之,見母。

  以上這段史記經文的記載,大意是敘述鄭莊公從小不被母親喜歡。即位後,母親又暗中和莊公弟弟叔段秘密謀反,偷襲莊公。後來兵敗,莊公把母親軟禁於城穎,發誓不到黃泉不相見。日後莊公後悔,思母甚殷,幸得考叔啟悟,以創意思維「活化空間」,穿地至黃泉,母子得以圓滿相見。這段很有巧思的歷史故事,我認為色彩(黃泉)、施作(穿地)、溝通(獻策)等元素,對「空間活化」、「創意教學」都具有積極性的啟發作用。

  興糖國小營造創意校園,活化校園空間的策略,從舊元素新思維的觀念活化改造出發,以糖業文化意象、甘蔗造型意象、色彩造型意象,帶動創意校園空間的活化,再透過課程的發展、教學創新的理念,融入教學情境佈局,實現教學活動的活化、組織學習的活化。實現教師是「有效教學之佈建者(Gestalter)」角色任務(馮朝霖,2000)。

二、創意空間的營造

  把握空間賦予的精神和創意內涵的元素,將學校的空間規劃、建物造型、色彩彩繪與原有的自然景觀融入和學校歷史息息相關的糖業文化、色彩意象、甘蔗意象,展現創意、創新、再超越的組織活力,發展學校的特色。

  1. 糖業文化造景:建造興糖藝廊

  打破原有制式的玻璃文化櫥窗,以橋頭糖廠為背景,從泛黃的老舊背景照片中,看到當年運輸甘蔗原料的運輸車,啟發興糖學子不忘薪火傳承的時代使命。

  當年運輸甘蔗原料的運輸車,從木材料質製造的木質牛車,進步到橡膠製造的橡膠輪胎牛車,再演化到高承載量的鐵軌五分車,串起糖業文化的興衰史。興糖藝廊的周邊景觀,用南方松木材佈置成優雅的集會、活動、教學、休閒等多功能舞台。

  以整合式的理念規劃設計,使興糖藝廊在靜態方面具有美化環境、傳承歷史、張貼活動照片、教學成果的功能;在動態上具有觀光、休閒遊憩、集會、上課、等待放學接送的最佳場所,也是興糖學子秀創意的舞台。

以糖業文化造景設計而成的多功能興糖藝廊

 

  1. 色彩意象造景:花徑步道

  步道左側規劃五彩繽紛的花卉,右側將水溝階梯彩繪,形成自然花卉與人文彩繪交織的繽紛走道,讓人宛如置身在「花徑不曾緣客掃」的詩境裡面。同時藉助階梯彩繪,除了達到賞心悅目,美化環境的功能,也具有醒目提神的視覺功能。整合藝術與人文、語文寫作、說話課程,指導學生彩繪花徑步道的景點,再將景點的特色以文字描寫成特色課程內容,配合說話課加以導覽解說。最後將景點彩繪作品製成美美的書卡,行銷學校特色。

以色彩意象造景的花徑步道

(三) 色彩意象造景:彩虹教室、彩虹廣場

  小朋友充滿興奮的告訴我:「校長,站在教室走廊遠遠看過去,我們的教室走廊宛如一座彩虹隧道。」興糖國小老舊校舍,建造時間已有三十年的歷史,外表斑剝、牆面脫落,景觀灰暗老舊。鄉內五所國小皆已改建新校舍,彩繪教室,在外觀上除舊佈新,以最經濟的施作工程更新教學情境,提升競爭力。在教學措施上,以七彩繽紛的顏色區分教室班別,繽紛的色彩自然的融入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對色彩的敏銳感。

 

 

 

以色彩意象造景的彩虹教室及彩虹廣場

(四) 甘蔗意象造景:彩虹洗手台、彩虹花柱

  洗手台一定是平台加水槽的造型嗎?洗手台一定要設計在廊道上嗎?花卉栽植圓柱造型有創意嗎?這些造景思維都能啟發師生創意的思考。透過建物造型的改變,建物造型的彩繪,把甘蔗意象的造型打造成一枝枝有甘蔗意象的彩色洗手柱,導引學生突破制式思考的框架。以不起眼的塑膠水管噴上絢麗的色彩,把五彩繽紛的牽牛花、鳳仙花,植栽到彩虹花柱上,彩色的花柱,繽紛絢麗的花朵佇立在綠草如茵的草皮上,它成為學生下課流連休憩的景點,它是黃昏放學後老師消除疲累,忘懷辛勞的「好忘角」。

以甘蔗意象造景的彩虹洗手台及彩虹花柱

(五)  陽光意象造景:迎曦廣場、藝文巨星展示牆

迎曦廣場多元功能展現

  在晨曦中,望著陽光從阿勃樂樹梢,灑下銀光點點的晨曦,在廣場的看台階梯上、在廣場的表演舞台上。迎曦廣場,位在學校L型教室大樓的轉角圓心地帶,它破除老舊建築的框框,弧形的舞台成為集會表演、作品展示、新書展覽、師生休閒交誼的最佳平台。藝文巨星展示牆,它是迎曦廣場的造景屏風,它更是學生主動登記展示藝文作品的展示牆。只要學生想要分享自己的繪畫、書法、作文等藝文作品,皆可主動向教務處教學組登記,排定展示檔期後,「藝文巨星」便可主動邀請父母來布置藝文巨星牆,從親子布置過程享受成功經驗的成就感,培養永續學習成長的優質動力。

以色彩意象造景的花徑步道

(六)  教學成果造景:廊道日記教學步道、窗前原木佈告牆   

  老舊的建築,呆板的廊柱以透明的壓克力板搭配彩色的木框,將學生的日記打字、搭配插畫,展示學生的日記繪本作品。既美化環境又可透過作品展示激勵師生觀摩學習,使學習、展示、觀摩、改進、成長,成為良性的學習循環,實現環境為教學所用的目標。窗前原木佈告牆,它改造了老舊校舍的第一印象,突破教學成果、教學海報沿著窗下牆面雜亂張貼的限制,既可改造老舊校舍景觀,又可強化教學情境展示功能。

整合佈告與展示功能的日記教學步道 

 

三、創意教學,活化教學

  把握環境融入教學歷程的一部份,使學生的學習發展和生活情境環環相扣,透過課程統整,實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發展,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以學校教育理念及創意課程活動設計的年曆

 

(一)提筆能 順暢描寫   

  由本校前家長會會長陳咸亨先生,捐贈「愛的書庫」精緻繪本一百箱,提升學生閱讀興趣。透過閱讀輸入,日記寫作輸出的學習歷程達成提筆能順暢描寫的教學目標。有系統、有計畫的規劃班級日記繪本作品展示,有效能的使環境空間的活化帶動教學歷程的生活化。將藝術與人文的畫面結構思考和語文領域的寫作教學結合,培養學生具有畫面思考和文字思考相互轉譯的創意能力。

出版日記繪本教學專刊
學生日記繪本作品
表揚參加校外投稿學生

 

(二)開口能 流利講述

  規劃迎曦廣場舞台、榕樹下興糖藝廊廣場,設計週三晨光時間綜合活動課程。由教學組搭配各班級導師指導學生主持節目,將日記改寫成劇本,生活化、趣味化的演活劇本的角色和生活故事。培養學生坐能寫、站能說、上台能自然表演、流利講述的生活能力。

週三晨光時間勤訓練
年度教學成果發表晚會
全縣鄉土演說第一名佳績

(三)巧手能 塗鴉彩繪   

  每學期規劃校園景點寫生課程,指導學生詳細觀察觀察環境之後,將學校景點、景物、學生活動情形融入情境概念。以「是誰?在哪裡?做什麼?」的句型結構,導引學生在構圖歷程中具備「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構圖規劃能力,啟發學生將畫面情境彩繪和畫面情境文字描寫相互轉譯的能力。

學生校園寫生作品─榕樹下
學生校園寫生作品─彩虹洗手台
學生校園寫生作品─迎曦廣場

四、創意教學帶動組織活化

  Senge指出:學校教育成為片段知識的傳授和枯燥的學術演練,最後竟發展到愈來愈和個人成長與真正的學習脫節,成效也愈來愈差(郭進隆,1994;范熾文,2001)。避免落入片段知識的傳授,學習和生活脫節,興糖團隊利用環境的活化、教學的活化帶動教師教學討論、對話。營造學生作品展示、觀摩學習的空間,活化興糖團隊的組織學習,有效的提升教學效能,於民國95、96、97連續三年出版學生日記繪本專輯,獲得親師生一致的肯定和教育處長官的讚賞。

(一)教學成果分享,活化組織學習   

  因著教學情境的佈局,迎曦廣場的設置,所有廣場上的綜合活動,如:小小主持人的訓練,戲劇、舞蹈的演出,教師得事先做好演出內容的設計規劃,舞台表演的討論對話,正向的鼓舞教師團隊透過討論、對話、相互激盪,解決問題,整合學習內容。校園戲劇表演,每年的社區舞台車教學成果發表,成為組織學習的一環。

96學年度教學成果發表會

(二)出版日記教學專輯,以對話、傳播、分享,活化組織學習

日記繪本教學專刊

  主動行銷教學成果,尋求家長、鄉里公司行號贊助日記教學專輯出版經費,記錄學生學習成果,使老師的教學成果,學生的學習成就,成為創化教師教學,激勵學生學習的助力。

(三)發展學校景觀特色課程

  透過綜合活動整合藝術與人文、語文寫作、說話課程,指導學生深入觀察平日熟悉的校園空間。規劃彩繪學校的景點教學活動,再將景點的特色以文字描寫成特色課程內容,配合說話課加以導覽解說。最後將景點彩繪作品製成美美的書卡,由老師訓練興糖小小解說員,系統行銷學校特色,實現培育開口能流利講述,提筆能順暢描寫,巧手能塗鴉彩繪的興糖創意學子。

叁、結論

學校特色課程成果

   教學和環境不可脫節,營造創意校園,活化教學空間,為課程規劃、教學活動,注入創意教學的思考。興糖校園這三年來以「糖業文化再詮釋」,以「舊元素新組合」,以「以活化、美化再超越」等創意核心理念,從糖業文化意象,甘蔗造型意象,色彩活化意象,美化教學空間,帶動組織學習,實踐創意教學,發展學校特色。

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 楊慧如(2008),舊校舍彩新粧─以興糖國小活化校園空間為例。高縣文教,NO.48,40~47。
  2. 洪榮昭(2007),資源導向學習。特色遊學發表暨術論壇專輯。2007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暨臺灣遊學博覽會,101~104。台北縣屈尺國民小學。
  3. 陳木金(2006),活化校園建築.連結生活與學習─以政大校園十景賞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2006):「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50-57)」。國立教育資料館出版。
  4. 馮朝霖(2000),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元照出版社
  5. 范熾文(2001),學校行政革新─領導、課程與教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6.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市:臺灣書局。
  7. 邱上真(1991),社會學習理論。載於張壽山主編,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二、網頁部分 1.  青藤書屋  史記三家注  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載於http://artvine.org/big5/sj/sj7a.htm

  1. 潘裕豐(2006創意思考教學與策略

載於http://o2u.org.tw/pyf001/modules/tinyd1/index.php?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