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新移民

台南市大港國民小學 校長 嚴秀鳳

彩虹之美在於多色共存 文化之美在互存互榮

壹、緣起

  那一夜,越南的歌聲響徹寂靜的校園,嘹亮的嗓音帶著濃濃的鄉愁,隨著歌聲的起伏,在座的新移民姐妹紛紛潸然淚下,她們隻身飄洋過海到台灣,思鄉情切,面臨家庭各種壓力,也許是丈夫的不忠實,也許是公婆的不疼惜。更由於早期所謂的郵購新娘、外籍新娘所造成的刻板印象,社會大眾對新移民及其子女普遍存有偏見,新移民子女也普遍缺乏自信,甚至不認同自己的母親及其母國文化。

  當種族存有歧視,會造成社會不安,文化差異容易造成誤解,形成人際互動的隔閡。

  我在想………

  當新移民子女與本土孩子長大時未能和諧相處,台灣將是何等樣貌?

  提升新移民子女素質,是否能加速台灣的國際化?

  如果台灣未來有六分之一的公民缺乏自信、競爭力是否衰微?

  弱勢的家庭、弱勢的族群,是否要更多的關懷與協助?

  我也在思考…….

  新移民姐妹沒有家庭地位時,如何管教孩子?

  新移民姐妹心事無處宣洩時,如何提供一個溫暖的地方?

  如何提升新移民姐妹的素養與能力,維護她們的人權?

  我希望………….

  透過教育改變現況,透過課程改善思維。

  教育是希望工程,教育是改變孩子的途徑,本校教師願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透過團隊合作、課程研發、創新教學,積極推動多元文化教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與舞台,開啟多元新「視」界的窗口,因此推動兩項重點工作:〈一〉新移民姐妹語文及適應課程。〈二〉學生多元文化教育,希望拓展孩子的視野,打破思想的籓籬,接受多元文化之美。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從小具有世界觀,與不同族群和諧共處,也期盼所有新移民姐妹都能自立自強、自我成長,擁有台灣女人應有的幸福與人權。

跨越思想的籓籬 共創族群的融合

貳、教學目的

一、建立每個人的特色與平等待人的人權觀念

  新移民很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由於社會價值與個人的偏見,造成孩子不敢公開表彰母親的偉大,本國孩子也因刻板印象而對新移民子女存有歧視觀念,因此透過課程設計讓孩子認知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自己的特色,也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所有同學。

二、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觀,營造族群共存共榮、互存互榮的願景

  彩虹之美在於多色共存,多樣文化之美在於彼此尊重。由於外籍勞工大量引進及偏重勞力的工作內容,加上新移民新娘遠嫁本國的家庭因素,造成孩子的偏見,因此透過價值澄清與省思,讓孩子打破思想的藩籬,學會尊重,欣賞、關懷彼此文化,營造族群共存共榮、互存互榮的願景。

三、培養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國際觀

  世界一家親、地球村早已形成,希望孩子超越表象的學習,進一步能培養多元文化的欣賞與珍惜,做一個具有尊重、關懷,包容接納的世界公民。透過鄉土課程與東南亞文化相互比較,培養學童充份了解本土文化進而欣賞,並能接納東南亞文化及其他國家鄉土民情,成為擁有國際觀的現代國民。

四、協助新移民子女成長、豐富人生

  經由認同自己、肯定自己,才能產生自信,快樂成長,也才能愛他的母親,改變家庭的氛圍,營造健康的家庭。

五、培育台灣未來更具全球化與競爭力優勢的人才。

  期盼「咱疼惜ㄟ台灣囝仔」成為未來提升台灣國際發展空間,強化東南亞區域競爭力的最佳種子與橋樑。

六、協助新移民自我成長。

  提升教養孩子、操作家事、語文及謀生等生活知能,建立在家中的地位。

七、維護新移民及其子女的人權。

  落實社會公平正義理念,提供適當的課程與照顧,協助她們自我成長,擁有一技之長,展現自信、快樂成長。

樂當教育的園丁,勤耕生命的福田

叁、教學理念

一、引導學生跨越思想的籓籬,才能清楚的了解、體會並欣賞多元文化之美。

二、改善孩子影響家庭,突破社會既有的刻板印象,共同關注新移民人權。

三、外來文化與主流價值體系不僅能並存並榮,更能締造創新優質多樣的新文化。

四、重視新移民子女人權與潛能,秉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精神,關懷扶助弱勢兒童。

五、由學校走入社區,認識本土文化,關懷與認識多元文化,培養世界觀。

六、引導新移民自立自強,自我成長,取代自怨自艾。

珍愛本土,尊重關懷東南亞文化,培養學童多元文化觀。

肆、教學內涵

一、學生多元文化教育

  教學主軸以「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為目標,以九年一貫課程六大議題中的「人權教育」尊重與包容、自由與平等、公平與正義等觀念為核心,社群教師共同擬定校本能力指標,訂定全校東南亞及本土文化課程架構和教學教材總表,不斷研發東南亞及本土文化教材,高年級偏重思考省思課程,中年級推動多元文化繪本教學,低年級重體驗活動,全校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課程內涵如下:

(一) 訂定學校本位課程能力指標

(二) 訂定全校東南亞及本土文化課程架構圖表

(三) 多元文化教材教學全覽


(四) 多元文化繪本教學

  全校推動閱讀活動,中年級特別加強多元文化教育繪本教學。

(五) 推動多元文化週活動

  每年5月配合母親節及跳蚤市場校內主題活動,設計「多元文化週」系列多元文化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闖關活動中,拓展學習領域與範圍,從中認識各種文化的內涵並培養欣賞不同文化特色及尊重與包容文化差異性。活動設計以靜態展示與動態活動兼具,力求文化學習的廣度與深度,並鼓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達到寓教於樂之教學目標。

(六) 規劃情境教學

  設置多元文化教室,陳列東南亞各國服飾、文物圖書及影音教材,並於室外長廊佈置各國語言及新移民活動相關照片,供各班上課使用。教務處也請新移民到校培訓學生擔任多元文化解說員,於多元文化教室解說各國文物及教導各國簡單問候語,讓學生耳濡目染,培養國際視野。

(七) 宣導教學

  利用各項新移民活動,介紹多國文物、語言、民俗等,進行趣味闖關活動,宣導多國文化之美,了解文化差異,體認族群融合,府城一家親,讓學生養成尊重、包容、接魶的世界觀。

(八) 輔導活動教學

  1.辦理新移民家庭親子學越語、電腦、閩南語、繪本等共學活動,增強學生自我肯定,了解並學習媽媽母國文化,有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2.進行新移民子女小團體輔導,以多元繪本引導學生欣賞多樣文化之美,認同媽媽母國文化,並以團體遊戲增進學生擺脫偏見尊重差異,和諧共處。

自我成長,厚植實力,爭取幸福與人權

二、新移民增能課程

(一)語文學習專班:每學期開辦外偶語文專班,上課時間分散於晚上或白天,方便姐妹選擇,課程多樣化,並穿插部分的繪畫、表演等課程,讓姐妹們以最短的時間內能聽、能說、甚至能寫本國語文,培養溝通能力,協助她們人際互動。

(二)家事增能班:培養姐妹一技之能,能有謀生能力,每學期開辦不同的家事增能課程,包含手工香皂、核桃糕、編織手工提袋、文具盒、精美的吊飾及裝飾品、花生糖等,並且介紹給全校教職員工、家長或校外人士購買,協助新移民微薄收入,更重要的是培養她們的自信。

(三)生活適應課程:請衛生局專業人員教導嬰幼兒養護及各種疾病預防策略課程,專家蒞校指導家庭倫理課程,包含夫妻、公婆相處之道,介紹台灣各項民俗風情,校長也經常談兒女教養之道,如何陪孩子就讀等相關親職活動,最重要的是校長及兩位女主任和三位外偶專班的老師,經常與姐妹談心,協助她們排除心中的苦悶,希望她們在台灣真正快樂的經營自己的人生。

(四)親子共學課程:開辦電腦、閩南語、繪本等共學活動,除了增強學生自我肯定,更重要的是培養親子親密關係,透過教學活動,讓孩子認同母親,進而敬愛母親,也提升姐妹們語文能力,建立自信。

(五)外配家庭戶外教學:每年辦理戶外教學,邀請全家共同出遊,藉以培養姐妹們夫妻情誼或婆媳情感,並定期協助拍攝全家福相片,提升家庭和諧,並學習其他外配家庭互動模式,讓家庭經營更無障。

(六)辦理外偶國語演說、硬筆字書寫比賽:每年辦理學藝競賽,提升對語文學習的樂趣,加強組織及說話能力,我們提供優質的禮品,助長姐妹的信心,優勝作品也張貼公告,相互觀摩學習。

(七)手工藝品展售:配合學校每年跳蚤市場或運動會,展示姐妹們的手工藝品,並協助販售,增強信心,即使參觀的人沒購買,也都會口頭讚美她們的手藝,姐妹們燦爛的笑容,增添活動的光彩。

(八)服裝走秀、手藝表演:配合校內各項活動,商請姐妹穿母國服飾,親製越南春捲,協助活動進行,姐妹也因此更有自信,更樂於幫助別人。

(九)定期聯誼:姐妹各準備一道菜,老師也會準備禮品或點心,大家說唱聯誼,增強彼此情感,相互提攜,結交朋友,拓展生活領域。

伍、具體成效

〈一〉學生學習績效

用心播種,必得豐收,凡是走過的,必能留下痕跡

〈二〉新移民學習績效

陸、結語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各國文化差異容易造成誤解,種族歧視會造成社會不安,教育是希望工程,透過教育的力量,可以改變人類的思維,改變現況。因此我們願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努力研發各種教材,配合教科書、相關繪本及體驗活動,希望本國孩子能欣賞接納新移民子女,也期望新移民子女能肯自己的母親,充滿自信的快樂成長 ,創造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達到文化互存互榮,彼此了解、欣賞、尊重與關懷,共同開創台灣更美好的未來,也期盼「咱疼惜ㄟ台灣囝仔」成為未來提升台灣國際發展空間,強化東南亞區域競爭力的最佳種子與橋樑。我們也期盼所有的新移民姐妹都能自由自在、自立自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經營家庭,贏得尊重。日後他鄉是故鄉,成為道地的台灣人,也成為相夫教子典型的台灣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