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_與民主時代背道而馳的鎖鏈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碩士班 呂宛珈

體罰─與民主時代背道而馳的鎖鏈 在自由時報看到一篇報導,關於南投縣有一名國中生毆打老師的暴力事件。 這樣的暴力事件,應有許多角度可以切入進行探討,以防範類似的事件重演與發生。包含傳統的尊師重道的道德素養或是產生與使用暴力行為的原因等。 但是,受傷的徐姓老師卻表示,自己是零體罰政策的受害者,而引發關於零體罰的爭議。 報導另外也訪問了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副執行長謝淑美,他所關切的焦點, 是個人認為比較正確的方向,供給讀者參考。在校園中,遇到偏差行為的孩子,需要學校、老師及社會資源的介入,找出使用暴力的根源,並給予後續的照護及支持,讓孩子有機會調整其行為。謝淑美也指出,體罰的實施與否,是否能真正的改變孩子的偏差行為,或只是單純的捍衛教師尊嚴,這是要去思考的。 小孩的教養問題,從家庭、學校乃至社會。身為教育的工作者,我們必須將教育的現場與未來要連結的社會所結合。既然社會的型態是以民主的風氣,教育又何以能夠要求孩子服從於威權的體制中呢?若相信行為背後,終有其目的。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或親職的諮詢,一同來了解孩子選擇行使暴力背後的目的,才能真正的調整孩子的行為。 從根本開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用鼓勵的行動,取代獎罰,才能真正的促進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發展。除了處罰,您還有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