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生命的轉捩─忠孝節義給我的省思

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 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

D094 自我生命的轉捩── 忠孝節義給我的省思 壹、一樣生.百樣死──   讓死的有不朽的名,但活的要有不朽的愛。──泰戈爾      西方有句諺語:「我們出生的方法只有一種,但死法卻有各式各樣。」相同的意思,咱們俚諺講得更簡潔而有力:「一樣生、百樣死。」   有一種「有甚於生者」的死,也有一種「有甚於死者」的生;有不食「嗟來之食」而餓死,也有貪「不義之財」而亡身。有「所欠一死報國耳」的忠孝節義之士,也有「浮生所欠只一死」的苟延殘喘者;自然會有那「痛改前非,今生絕不貳過」的悔過向上之人,當然也有那「飽來覓睡,睡起摸魚混水」的囹圄混混之流!   而我這一生走來算是那一類呢?   在世上活過的人不知凡幾,但在時間之流中,留下痕迹的寥寥可數。人可以崇高神聖,也可以齷齪卑鄙,就看他朝那一方面發展。然而,其中有少數人卻改變了人類的歷史,甚至到今天還深深影響著我們。      護國佑民神威赫.忠魂義魄留千秋      關公名羽(西元一六○年至西元二一九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解州人),夏朝大夫關龍逢的後裔。祖父名審,謙沖好道,深研《易經》、《左傳》和《春秋》等經書。父親名毅,沿襲父學,性至篤孝。關羽生性忠孝,勤奮好學,年輕時勇武有力,嫉惡如仇,因當地呂姓豪強,串通七姓,經常作出傷天害理之事,關公因而將惡徒悉數斬盡殺絕。   他十八歲時,與胡氏結婚,子關平出世後,即向雙親告辭說:「兒已有後代,可以延續香火,今日漢室衰微,奸匪作亂,兒欲獻身報國。」移孝作忠,先對雙親盡孝,後對國家盡忠,可說忠孝雙全。後投效劉備,並與張飛等三人,在桃園裏結為生死之盟。註一   帝君降生安邦平亂,匡扶漢室,忠臣不事二,降漢不降曹。封金卻印三辭操,挈眷尋兄一點忠。千里尋兄添義氣,五關斬將有威風。華容釋曹明大義,兼燭達旦守大節。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單刀赴會取信魯肅。歷史上,能有如帝君這般守五常重八德者,屈指可數。在需振興倫常的今日。更極被推崇為信仰對象,且歷代皇帝亦皆有為之追封諡號。註二 天啊!完了!這樣的我該如何?該怎麼辦?   凝望著夜空下的寧靜,多少輾轉難眠的夜裡,往事真的不堪回首。我不想用「後悔」來形容當初被送進桃監時的感受,這個只會讓我心絞痛的辭彙,早已經像維他命丸一般被人濫用了;你可以從殺人絕不手軟的兇手、看見女人就多長一條腿的強暴犯、人生以吸毒為志業追求妙不可言的煙毒犯、借神明之名騙財騙色的惡神棍,到不伸出第三隻手實在會技癢得食不下飯的蜘蛛人,和每一種犯罪者的臉上,清楚的發現「後悔」輾過的痕跡!   我坦承自己很軟弱,無法克服心癮的折騰和糾結,生命的花朵在毒品的侵噬摧毀下漸漸枯萎。我曾經不斷地想、不斷地思考,到底有什麼辦法可把我從絕望毒海中救贖上岸。也曾自行戒斷過,我咬牙苦撑那種心如撕裂般的痛楚,因為我想擁有一個正常的生活和人生,但可笑的是看似調適好的生理及心癮,卻在面對毒品時,還是敵不過心底的魔障,也因此讓多少關心我的人傷心、落淚。   尊長的慈愛,兄妹間的互愛,愛妻的情愛,同事友誼中的關愛,這麼多的愛,舉凡世間,我心深處,誰人與之比擬,知道嗎?摻進毒品的人生,註定了是悲傷的宿命。就算擁有這些堅而不摧的「愛」,如果不懂自愛與珍惜,這些愛最終也難抵禦一而再、再而三、甚而數不清的錯誤煎熬相繼褪色。   二00八年,是我人生的一個高峰,實際年齡剛屆40不惑之年。為了徹底與毒品分清界限,離開了過往不堪的環境,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異鄉討生活。更生人再出發的路真的很難走,必須承受一些只有更生人才能體會的壓力,但最重要的是絕對不可以先放棄自己。   吸毒者最不好的是交保後心態上的問題:都已經要關了,再吸被抓頂多多一條。卻忘了一直到所犯第一件通知執行時,身上都不知已背幾條案子。唉!一罪一罰真的要如此浪費生命、作賤自己一輩子嗎?   因為尚有案件上訴處理中,我更是珍惜那得來不易的工作,每天按照總公司排定的行程,負責巡迴濁水溪以北所有分店,擔任活動造勢人員,在門口發氣球、扮小丑拉客人進來配眼鏡就是我主要的工作。就這樣我找到了人生舞台,喜歡上站在舞台上看自己所帶來的人潮與成交量,那種感覺真的好棒!   後來官司確定通知執行,可是我不想失去工作,和家人討論的結果,暫時放棄執行轉到新公司發展,畢竟我有信心一路走下去,只要我不再吸毒,根本不可能犯法會被捉到,更何況大家都都說建國百年會減刑,只要撐到那時不就可以罰金從此自由之身嗎?新公司也讓我用新身份出現,我每天比別人早上班,白天在各分店附近家家戶戶宣傳產品,傍晚回到各分店門口跳舞造勢吸引人潮,下班和老闆回報業績開會檢討,回到和雅雅愛的小窩都深夜了。   我不敢放假,因為我不能再有任何錯誤發生,我必須對愛我的負責。這樣的日子,一直到龍崗店開幕活動時,在一場跳舞表演中突來吐血之疾,讓我的癌症浮上檯面,而從此我的生活變了。   天啊!完了,就這樣了嗎?我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了嗎?雅雅還那麼年輕!爸媽又這麼老了!好不容易升上CEO,部門要怎麼辦?怎麼辦?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為什麼我都改了且在我事業剛登上頂峰的時候?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註三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帝君曰:   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註四四知註五,以慎其獨註六: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註七,理所必至;況報應昭彰,不爽毫髮。   我一直自認不再吸毒,且也在能力範圍內付出所有,部門工讀生都是我自己拿錢幫一些中輟妹妹有工讀的機會,讓她們在工作中學到插花、氣球造形、會場佈置及跳舞的機會,使她們不會在舞廳中接觸到不好東西而迷失方向。我這樣贖罪為何還是如此下場呢?雅雅又為何如此對我呢?佛經所云:「為善必昌,為何不昌?必有於殃,殃盡乃昌;為惡必殃,必有餘昌,昌盡乃殃。」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因此我不再怨天尤人,我深信只要持續認真行善,努力修持,誠心懺悔,將來一旦業障消盡,必可得到解脫,而享受美好的福報。    貮、負起職責 善守本分 推已及人 顛沛造次 不違仁   從「忠」字本身來看,是「中」和「心」的組合,「中」是指不偏不倚,所以「忠」乃是正直的德行,必須對於所盡忠的對象,不偏不倚,做到恰到好處,使互相間產生最高的效益。   漢朝許慎所撰寫的《說文解字》中,以「忠」的本義為敬,也就是將不懈怠於心的敬,融入於忠,才能顯出忠的精神,也就是要盡心於自己所擔任的事情,才不致於懈怠,而且荒廢自己的職位。可見「忠」就是要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不得有所馬虎,就是盡忠。註八      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目標,忠於自己良心的聲音,忠於自己內心的原則,服鷹自己所認定的信心,就不會再走錯路,不管別人怎麼說……」我都是這樣告訴自己;提醒自己要堅強勇敢地活下去。雖然,我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個明天?但我知道再大的困難,再多的凌辱,再逆的環境,再苦的遭遇,都只能叫意志堅強的我更加有信心、更加勇敢。勇敢的人永遠是樂觀的;有信心的人也永遠是勇敢的。正如抗日戰爭時先總統 蔣公所說的「一個有自信心的人,無論遇到怎樣艱難困苦的環境,無論遇到怎樣殘暴的敵人,絕不會畏縮或動搖,而劍及履及,堅忍沉著,衝破難關,制伏強敵,獲得最後的勝利。」   一個人所以能夠闊步而行,乃是由於他具備了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將自我的潛能發掘出來,加以培養、茁壯、成長、發揮。我們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不要看輕自己,你要看重自己,把自己可愛之處表現出來。諺云;「人必自愛,然後人愛之;人必自敬,然後人敬之。」又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說:「自信心與自尊心相輔而相成,沒有自尊心的人,他絕不會有自信心。」我們應該深信自我能力,堅信自己的前途。有誰敢相信一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呢?   對自己有信心才能在所負責工作上盡心盡力,進一步才能對所做的事情,從專心進入專業,使得服務的品質提昇,讓我們所擔任的職務或負責的工作,能夠發揮充分的功能,使他人能享受到我們的盡忠,這就是對良心負責的行為。    人生的三個責任──對自己的責任   人生在世,有三個與生命俱來的責任,那就是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首先要使自己能夠立足於社會,其中要使家中每一分子在精神與物質上都過到適度的生活,最後要貢獻自己的力量造福社會。使自己能夠立足於社會,是人生責任的開始;貢獻自己的力量造福社會,則是人生責任的完成。生命的價值,是由於人生責任的完成而肯定的。如果有人活了一輩子,一個責任也不曾盡到,那真是枉為人也。   使自己立足於社會,並不僅指找到一份職業,解決了生活問題;而是指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使自己在工作崗位上有優異的表現。現代社會雖然人浮於事,但是一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身心正常的國民,大可不必擔心失業挨餓,報上所謂失業人口多,實際卻有比失業人口數更高的缺額正等著人呢!如果目的僅在找個餬口的工作,那是很容易解決的。不過這樣的話,他對所做的工作既缺乏興趣和熱誠,而這份工作也並非非他不可,所以不能算他在社會上已立定腳跟。必須找一份適合自己興趣和才能的職業,自己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有傑出表現。    怎樣才算是適合自己一輩子最適合的工作呢? 一、每天起床後,打從內心希望自己能馬上到工作崗位上,付出自己才能,完成自己的職責。 二、這份工作可以支持生活一切的所需,重要的是有雇主樂意付錢(工資)給你。  三、這工作只有你可以發揮它的價值,而別人是無法取代的。      這時,他面對的只是升遷和發展,不必憂慮地位的動搖。一個人到如此地步,才算是在社會立定腳跟了。在競爭劇烈的社會上立定腳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需要鍥而不捨的努力。為了盡到做人最基本的第一個責任,這種努力是必須付出的。    參、知恩報本 盡人為道 先後盡孝 世代流芳 無上養      從「孝」字本身來看,是「老」和「子」兩字的組合,「老」是指父母親年紀大了,「子」是指子女要順雙親的心意,奉養他們,以盡到為人子女的職責,兩者合起來,就是「孝」。它的本義是「善事父母者」,也就是父母在世的時候,要敬愛父母而且善事父母,使其得到喜悅;當父母撒手人寰時,要善繼父母的志願,使其安心地含笑於九泉之下。   從此字義,不難體會到父母與子女間的互動,所產生的真愛流露,子女小時候有父母的生養愛育,長大後,父母年老,由子女回饋奉養的情形。可見父母子女間至愛的互動,是沒有條件的,是一種天性的自然展現,而且要直到永遠,是不容受到環境左右而變質的。否則違反自然所產生不孝的行為,其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如果能順應自然,破除萬難而盡孝於雙親,其所得的福報是無窮。註九   你們作子女的,要在主內聽從你們的父母,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敬你們的父親和母親──這是附有恩許的第一條誠命──為使你們得到幸福,並在地上延年益壽。」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你們的子女發怒,但要用主的規範和訓誡,教養他們。註十   服從、孝敬父母是作子女的對父母知恩報愛的表示。沒有父母,我們現在都不會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他們的照顧,我們不會受到適當的教育;……為此,我們應該終生感念父母的恩惠。為報謝父母,我們應該服從他們,孝敬他們,也應該常為他們唸經祈禱。即使父母百年之後,仍應該為他們唸經祈禱。    慎終追遠,孝順要及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三天假期細雨飄飄,和風拂拂,所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風不寒楊枊風」,又是春色如畫,掃墓祭祖的清明時節,而我卻只能在這囹圄中,雙手合十心中默禱!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最近媒體報導一些血腥的逆倫弒親的慘劇,讓社會受到很大的震驚,清明節正是一個社會集體反省的時刻。《論語、學而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就是要我們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追念前賢,社會就可厚德。所以儒家是講究從慎終追遠而致孝道的。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藉追思祖先的祭祀行為來建立德行,祭拜的目的是在「孝」,透過這些祭祖的禮儀,教育子孫關於孝順的觀念。   佛教也是重孝的,孝親之行的經典故事不勝枚舉,如有名的《地藏經》、《孟蘭盆經》、《父母恩重難報經》等,就是闡揚孝道的經典,其他三藏十二部之中,也經常可看到佛教的孝親思想。   「孝」的意義是什麼?基督教雖嚴禁「祭拜」祖先,但還是主張行孝的,箴言二十二章28節說:「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媒體報導的偏差弒親只是極少數,台灣是個講孝也懂孝的地方,清明節在慎終追遠之際,記得孝順要及時。    人生的三個責任──對家庭的責任   人,在正常的情形之下,都會有一個家。當我們年輕,要奉養父母;自己做了父母之後,又要養育子女。這就是無可推諉的第二個責任。假如一個人僅能維持自己的溫飽,不能立足於社會,這第二個責任勢必無法盡到。   韓文公筆下的泥水匠王承福曾經說:「功勞大的人,他奉養自己也多些。妻子和兒女,都要靠我來養活。我的能力薄,功勞小,還是不要有妻子兒女的好。我又是勞力的人,如果成了家,而力量不夠,那又要勞心了。一個人同時要勞力勞心,就是聖賢也辦不到的。」這真是大發謬論,為了怕負擔,怕盡父親的責任,寧願不要成家,抱獨身到底。難怪韓文公批評他:「我以為他為自己著想的地方太多,為別人想的地方太少。也許他是信楊朱學說的吧!楊朱的道理,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毛去利天下的。這個人以為有家庭算是勞心,不肯花點腦筋來養妻子兒女,他還肯為別人花腦筋嗎?」像王承福這種只圖自己能餬口了事的人,連養家活口的第二個責任都要逃避,更休提造福社會的第三個責任了。這種人本來不值得韓文公替他寫傳,而韓文公竟然寫了這篇「圬者王承福傳」。那是因為別有用意。此事與本文無關,按下不提。這位泥水匠大概父母已亡,否則的話,他為了奉養老爹老娘,也就不能這般獨善其身了。因為妻子可以不娶,兒女可以不生,俯蓄的責任可以逃避,可是仰事的責任卻是不容人逃避的。   所以人在正常的狀況下,必然有個家;人對家的責任,天經地義,不容逃避。仰事俯蓄,並非把老老少少幾個口腹餵飽了就算責任已盡。曾子說過:「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使父母不愁吃不愁穿。只做了「其下能養」,比起「弗辱」和「尊親」還有不少距離。曾子又說:「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陣)無勇,非孝也。」反過來說,一個人必須做到居處端莊,愛國盡職,交友有信,才算弗辱其親,才算尊親,這才曲盡了孝道。   同樣的,使子女錦衣玉食,從小就送他們進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就讀,也並不表示做父母的已盡了對子女的責任。單有物質上的給予,缺少父母之愛的滋潤,孩子的人格形成會有所偏失。只有在父母悉心照護下成長的孩子,他的身心發展才會健全。子女是上天賞賜給父母的恩惠,父母有責任愛護子女,不但讓他們受良好的教育,且以本身的言行來帶領孩子。子女並非父母的私產,而是國家社會的棟樑;所以教育子女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子女的基本義務及權利,如此社會素質才會提高,生活品質才會改善,國家地位才能提昇。呈現一片祥和的氣象。由此可見一個人對家庭的責任,遠比對個人的責任來得沉重。不過既然身為一個家庭的核心分子,再沉重的擔子也必須義無反顧地挑起來。 肆、進退有序 原則中肯 綱常從德 臨危不亂 正氣展 在日常生活中,能合乎「節」的精神,該做的就義不容辭地去做,不該做的就連想也不要想,使無過或不及的情形產生。由於一個人在社會上經常扮演多種角色,為了提醒自己在各種環境中不失節,就必須深入理解「節」在各種環境的內容,必須要合於節度,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如:   為君盡節,謂之「敬」;為臣盡節,謂之「忠」;   為父盡節,謂之「慈」;為子盡節,謂之「孝」;   為夫盡節,謂之「義」;為婦盡節,謂之「貞」;   為兄盡節,謂之「友」;為弟盡節,謂之「恭」;   朋友盡節,謂之「信」;修士盡節,謂之「覺」, 能素其位而行,即是守節,否則就失節了。註十一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註十二   蜀漢關羽兵敗為吳將呂蒙所執,孫權派人勸降,關公凜然地說:「生為漢臣,死為漢鬼,怎可與吳狗為伍?生不能得呂賊之頭,死當辱呂賊之魄。」於是,從容殉節。 《個人的省察》寬恕自己.接受自己 我們時時作反聽、內視註十三的自我省察,對潛伏在身內的墮性、私心、貪心經常置於監視之下,就不慮它們暗中發作而自己一無所知,甚至作奸犯科而入獄。然後以堅強不拔的意志克服墮性,以公正超越的胸襟克服私心,以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克服貪心。   孔子說:「君子有九件應該仔細想的事:看一種事物,要力求分明;聽人的言語,要力求聽清楚;自己的臉色,要力求溫和;待人接物,態度要力求恭敬;說話要力求誠實;做事要力求謹慎;有了疑慮要不怕問個明白;有了忿怒要想到事後的禍患;見了可得的利益要想應該不應該取得。」註十四 曾子說:「我每天自我反省三件事情:替人家謀事,是不是忠實地盡了自己的能力呢?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言的地方呢?師長所傳授我的學業,可曾用心研習過呢?」註十五 一、省察的重要性: 曾子是孔子學生中最篤學務本者,專致力於內心,故所傳孔子之道亦至為深切,事親極孝,以聖傳子思,後世尊稱為宗聖。古代聖人尚且每天自我反省,何況我們凡人呢? 二、個人修養的省察內容: 1.我是否努力發揮天賦才幹,貢獻社會,服務別人? 2.我是否自滿自負,做事只為人情面子? 3.我是否生活懶散,在工作中、學業上不盡責? 4.我是否貪圖舒適、安樂,而從不努力、節制? 5.我是否努力疏導我暴躁和好鬥的本性? 6.我在情緒低落、不舒服時,是否自怨自艾? 7.我每天的生活是否具有一個固定的目標? 8.我是否把我的身體當作屬於上天的宮殿,努力保存我的貞潔?護衛我身心的健康? 9.我是否努力發現自己可愛的地方,並勉勵自己做更可愛的人? 三、人際關係的省察內容: 1.我是否對一切人都友善?對某些人懷有憎惡?或懷恨與嫉妒? 2.我是否生活只想自己的利益,不想別人? 3.我是否以身體言行,表達對父母的孝愛? 4.我是否對師長尊敬,對朋友忠實? 5.我是否和人來往傲氣凌人,心地不正直? 6.我是否常固執己見,不聽取別人的意見? 7.得罪別人,我是否勇於求人寬恕? 8.我是否常注意自己行為所發生的影響,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榜樣? 9.我是否寬待別人,扶助弱小? 10.我是否浪費金錢,只求己樂,不肯大方濟貧? 11.我在使用他人或公用物品時,是否毫不經心? 12.我是否貪取別人的財物? 13.我是否愛護別人的名譽,或習慣批判、傷害別人?註十五 伍、濟困扶危 行義達天 去私從善 妙行無住 造福德 從「義」字本身來看,是「羊」和「我」的組合,「羊」是吉祥的意恩,所以「義」是把我的善祥主動給與他人分享。要想將自己的善祥分享他人,必先自己擁有,繼之自己還要有與別人分享的心願和行動,才能完成義舉。因而行義的人,本身的行為必須是正正當當的,而且還要有正義感,富有慷慨樂助他人的精神,才能圓滿其事。 一般來說,「義」的精神是存在所有人當中,它的表現,會讓自己不論在人群中扮演何事角色,首先會將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當要幫助他人時,應該要出自主動,衡量他人的需要,幫得恰到好處,不致於因幫助他人,失去自己的立場,以致反客為主,甚至於喧賓奪主,讓賓主之間產生尷尬,造成越忙的窘態,那就不合乎「義」的精神了。又「義」中有正正當當的行為,以及清清白白本質的含義。因而平時的言行應本於良心,決不可為了私利而妨礙公義,如此的行為,才能使他人受益,進而使整體產生和諧的效應,這是行義路的訣竅。註十六 世界之光——台灣阿桑.妳最美 台灣近日最火紅的人物是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台東賣菜阿桑—陳樹菊阿桑。她從小家境貧困,每天清晨四點起來賣菜,到晚上九點才收攤,這一賣就賣了半個世紀,辛苦養活六個弟弟妹妹,自己也沒結婚。因為助人之後,自覺找到了「說不出來的快樂」,就這樣樂善好施了半輩子。 她說:「積德不積財」、「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幫助人又沒什麼,大家都可以做,捨得與不捨得而已,只要有心,一定能做到」、「我的利息就是看到小朋友的快樂!」 看看她的單純、檢樸自持、樂於助人而不求回報的人格特質,讓人覺得熟悉而又親切,這不正是儒家所謂——「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最完美的表現! 人生的三個責任—對社會的責任 一個人到了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社會造福的時候,就進入人生最有意義的境地了。這時候,你已不僅是某某的兒女,某某的父母,而成了一位為廣大群眾所需要的重要人物。你的一舉一動,關係到多數人的福祉。人必須到達這個境地,個人生命才開始有了歷史價值。有些人他明明具有造福社會的能力,但卻囿於狹隘的家族觀念,只知道使家益肥而族益昌,不知道將能力貢獻給社會,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一個人必須要把造福社會當作人生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責任,才有可能使他短暫的生命超越時光產生不朽的意義。 所謂造福社會,並不措狹義的修橋鋪路、捐款救災之類。一位賢明有為的官吏、公正卓越的法官、仁心仁術的醫師、捨己為人的宗教家、富國裕民的企業家、有傑出成就的學者、作家、運動家等等,都能替社會大眾創造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福祉。簡單地說,當國人以你為榮的時候,就表示你已為社會創造福祉,你已盡了人生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責任。 人生的三個責任和關公所流傳的忠孝節義精神,事實上彼此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假如一個人沒有能力盡第一個責任,或是不盡忠孝節義等事,這種心死偷生之輩,根本無法盡後兩個責任;假如一個人不但盡了前兩個責任,也就已具備了盡最後一個責任的可能性,吾更深信亦已善盡忠孝節義等事,那就是真善美的人生完成在你身上。 陸、給受刑人11個人生建議 記得在《向生命撤撒嬌》書裏看到作者在自己學生畢業典禮上,學比爾蓋茲在一個畢業典禮上給了畢業生十一個人生的建議,滿值得再讀讀再想想呢!在我自己的人生畢業典禮前,就當我這些是比爾蓋茲說的祝詞吧! 1.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這個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績,再去強調自己的感受。 2.你不會一離開監獄就有「百萬年薪」,你不會馬上就是擁有行動電話的「CEO」,二者你都必須靠「努力」賺來。 3.如果你覺得你的主管很兇,等你有了老闆就知道了,老闆是沒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4.在加油站打工或速食店煎漢堡,並不是作賤自己;你的祖父母對這有完全不同的定義:「機會」。 5.如果你一事無成,不是你父母的錯,所以不要只會對自己犯的錯發牢騷,從錯誤中去學習。 6.在監獄裡可能有贏家和輸家,在人生中卻還言之過早,監獄可能會不斷給你機會,讓你得過且過地混吃等睡;真實人生中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7.服刑是犯錯悔改懺悔的自省生活,不應該一天到晚只會向家人開口需要錢過生活,三餐有得吃不用錢,能省則省,不要增加家人更多的負擔,外面真的不好賺錢啊! 8.人生不是學期制,人生更沒有假釋,沒有哪個雇主有興趣協助你找尋自我,請用自己服刑期間做這件事吧! 9.電視上演得並不是真實的人生。真實人生中每個人都要離開咖啡廳去上班。 10.對書呆子好一點,你未來很可能就為其中一個工作。 11.嗯!世界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好,卻也沒有我們所認為的那麼糟! 天助自助者!機會只為準備好的人出現,但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贏家和輸家,不到最後關頭是很難說的準的,所以囉!加油!加油! 柒、結語 自己知道自己,沒有一點文學基礎,沒有多大天分,連自由詩與散文都分不清,卻想學人家投稿而且還是近萬的字句,這不是夸父追日——不自量力嗎? 假如,有人問我寫什麼,怎麼寫?我會臉紅到耳根子而羞於開口,畢竟同學都有一個疑問,我是一位從小在天主教學校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對桃園明聖經或關聖帝君有所瞭解呢?但,我還是要完成衪。因為,這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贖罪,我不想更不願看到更多無知的青年學子,和我一樣跌進這萬丈毒淵,再回首已是待死之身啊! 坦白說,這篇文章的開始,是在我生命中最低潮且無助的時候。我用最深的懺悔、最真的禱告以及無限的思念與感謝;在無數孤寂的夜晚、在潮濕的地板上,淌著淚水一字一句地刻鏤出我的領悟、我的故事。 曾經信誓旦旦地對自己還有雅雅承諾:「我不能再走回頭路,再碰毒品!」而我也真的作到了。 那場工作表演中(97.11.15),突來的吐血之疾,讓癌症浮上檯面,其實在那時候的我,心理上完全無法接受。但是許多同學的鼓勵與支持,不同信仰的朋友為我用不同的方式祈求,我心存感激!也許受限於字數,許多名字並沒有在這次出現,但是請相信我,您們全在我心裡,感謝在這苦難的歲月裡,所有用言語行動以及唸經禱告陪伴我的家人親友們! 「我滴酒不沾、不賭博、更從沒嫖過女人,我痛改前非不再吸毒,努力工作,默默付出一切來贖過往罪愆。但是,我還是中特獎(肝癌二期),真的『人在作,天在看』,一切都是我曾經吸食海洛因才會如此。」感謝協會的推廣,寄四本看故事明道理送我,讓我有此領悟。願人人能盡自己的所能,以正確的角度,做應該做的事,讓社會環境,能因我們的付出,能得到更多的助力,讓關公的精神,能遍佈我們的周圍,甚至能傳遍全世界,讓息息相關的理念,將好的觀念和作為,隨著我們的傳播,帶給大家幸福快樂,讓大同世界早日出現。使自己至善的本性,隨著純真的感化,來淨化世間。讓污穢的雜質,從本性中分離;讓貧瞋癡造成的災禍,遠離人間,如此才能將五濁世界淨化成佛國蓮邦。 因此,我選擇不沉默,這是我願意把自己心情攤在陽光下的原因。感謝在我人生路程上所有的貴人! 願人人 讀好書.說好話 好好事.做好人 ☉注釋與參考文獻 1.蘇俊源編撰 看故事明道理:忠的故事 明聖經推廣協會 2008.01 ISBN 978-986-83041-4-7 2.霍必烈著 關雲長傳 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09 ISBN 957-9495-23-8 3.歷穌著 龍華九號 尚編寫中 4.潘秀嬌.張伯安編著 天主教讀經班讀書生活禪修「避靜讀經」教材 聖家文物出版社 P22頁 論語 季氏篇 第八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語譯:孔子說:「君子常常戒懼三件事情,戒懼應該做的事不做;戒懼有德位所發佈的政令,沒有遵行;戒懼聖人說的道理,自己有所違反。小人不曉得什麼什麼事是應該做的,並不知怎樣的戒懼;對於有德位的人慢而不敬;並且戲侮聖人的說教。」 5.同註四P7頁 中庸 第十三章 道不遠人 子曰:「道不遠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定,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語譯略 6.同註四P17頁 大學 傳 第六章 釋誠意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語譯:經文上所說「誠其意」的意思,就是不欺騙自己。憎惡不善,要像憎惡腐壞的臭氣一樣,好善,就像愛好美好的顏色一樣,能夠這樣用心除惡為善,這叫自心快足。所以君子一定要小心謹防他獨處時的意念。 7.同註四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語譯:曾子曰:「君子獨處時,就像有十隻眼精注視著自己,十隻手指點著自己那樣,…… 8.同註一。 9.同註一 孝的故事 2007.11 ISBN 978-986-83041-2-3 10.聖經 以弗所書六章1~4節。 11.同註一 節的故事 2008.11 ISBN 978-986-83041-7-8 12.同註四 P22頁 論語 顏淵篇 第十一章 語譯:齊景公問孔子為政治國的道理。孔子答道:「作國君的,要盡國君的道理;作臣子的,要盡臣子的道理;作父兄的,要盡父兄的道理;作子弟的,要盡子弟的道理。」…… 13.葉慶炳著 誰來看我 九歌出版社 1978.03.10 14.同註四 P12頁 論語 季氏篇 第十章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5.同註四 P13頁 論語 學而篇 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6.同註一 義的故事 2008.09 ISBN 978-986-83041-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