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環境

仁和國中 劉芝含

題目: 愛護環境 我們常常都不去注意周邊的環境,看到垃圾也不太會去管,也不會常常關心地球,這是人們從來不會去管的問題,但是每個人從小受環境長大,環境的好壞影響每個人一生的成長,學校中若有好的環璄、舒適的環境、健康的環境可有助於學生之學習、學生的認同、甚至讓家長、社區人士能融入學校,對學校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人類社會的演變,事實上與生存環境的改變息息 相關、密不可分。為了社會上的生活能夠安居樂業, 必須抵禦外侮;為了後代子孫的長治久安,必須改造 環境,這種種社會變遷的原因,都不外乎以生存為目 的,進而追求更穩定及更安全的生活。所以說,人類 社會的演變,其實也就是生存環境的改變, 然而,人類在改變了生存環境之後,往往才後知 後覺地發現及領略到環境真的已經改變了,也因如 此,人類社會演變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自 然環境,也就是說,人類在還未來得及學習與自然如 何相處時,就開始利用自然的資源、改變了自然的環 境。當自然環境和資源尚多而人類的數量尚少時,對 資源利用的壓力還不算嚴重,但是就當今的現況而 言,人口爆炸所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度利 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都對環境 造成重大的衝擊,更讓環境有著不可承受之「重」。 環境與人類有相當高的依存性。 通常人類對環境的改變可分成「防禦性」及「攻 擊性」兩種。例如原始人建造茅草屋以遮蔽風雨,在 居住的需求中創造出安定的生存環境,屬於「防禦性」 的環境改變;另一方面,例如現代人興建一座百貨公 司或加油站,可能會對附近的區域造成交通流量的增 加,因而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稱為「攻擊性」的改 變。當環境受到防禦性的改變,其改變後的安定性較 強,環境本身的包容性及回復力也會使得這些改變顯 得並不明顯,所以對環境的破壞力較低;相反地,攻 擊性的改變卻會使得環境變得不安定,對環境的破壞 力較強,有時候更會造成無法復原及無法彌補的重大 損失。 在人類的演進的歷史過程中,為了生存的目的, 有幾次對環境重要攻擊性改變,也可稱做「革命性」 的改變。當然,這些對環境革命性的改變不僅僅只是 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已,更重要的是,其背後所 也隱含著扼殺環境後的潛在危機。 人類懂得用火,算是第一次對環境革命性的改 變。原始人過著狩獵生活,在追逐獵物、捕殺及搏鬥 後,才能贏得一頓溫飽。在無意間,發現閃電擊中樹 木所引發的森林大火,竟然會有美味的熟食伴隨出 現,腦筋好的人類祖先接著就發明「鑽木取火」或「撞 石出火」等善於用火的能力,並且能夠在自主之下對 森林放火。這種以火燒森林的作法,目的是要獲取更 多的食物來源,對狩獵時期的人類來說,實在是件輕 鬆而重要的大事,但另一方面,會用火的人類卻無法 掌控火對環境無情的殘害。   火燒森林取得食物資源的方式,不但對環境的攻 擊性強,也對棲息於森林當中的動植物造成了毀滅性 的傷害,這使得經歷千百年才長成的森林一下子就灰 飛煙滅,也讓歷經千萬年演化的物種平白地從地球上 消失掉了,如果消失就沒意義了,所以我們現在要懂得愛護環境及地球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