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兒童與青少年障礙衛生政策

國立台中特殊教育學校教務主任 吳勝儒

摘要

  為延長身心障礙者的「平均餘命」與增進其「健康平等性」,在學齡兒童與青少年階段,其健康衛生促進方面應朝幾個指標努力:一、健康教育活動,包括飲食營養、體適能、衛生教育;二、健康生活知能,包括生活知能、安全風險預防、健康風險預防;三、社區健康宣導,包括親職教育、社區接納;四、青春期保健,包括性生理的認識、性心理與兩性互動、自我保護(性侵害、性騷擾)等。

關鍵詞: 身心障礙兒童及青少年、 健康促進、衛生政策

前言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人權,也是生存競爭的要件,更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健康是生活滿意度與安適的重要組成因子,提升生活品質必須考量健康的重要性。基於國家的健康政策應保障人們獲得均等的健康機會,因此,透過學校教導學童維護健康的正確知識、態度、習慣、技能和行為,讓改變生活型態的價值觀從小做起,以達成全民健康的目標,把學校視為奠定國民健康基礎最有效益的場所,是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共同重視的課題。

特殊教育法規定服務對象的年齡除與義務教育相同外,於民國九十二年開始身心障礙幼兒三歲即可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目前 3-6 歲身心障礙幼兒可進入公私立幼稚園就讀,已經獲得就學機會,地方政府主管教育機關提供教育補助經費,但尚非義務性質。 7-15 歲各類特殊教育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服務。 16-18 歲各類特殊教育學生的升學機會除與一般學生相同管道之外,尚有十二年就學安置,學生可經由甄試入學或登記分發入學,依成績分發至各公私立高中職就學。高中職畢業之後,如果有意願繼續升學,其升學管道除與一般學生相同外,也有甄試輔導辦法,參加申請之學生,經過甄試,依成績分發至各公私立大學就讀。特教法施行細則第十二條,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生之就學以就近入學為原則,但其學區無合適特殊教育場所可安置者,得經其主管鑑輔會鑑定後安置於適當學區之特殊教育場所。

  延長身心障礙者的平均餘命與健康平等性,針對學齡兒童階段( 6-18 歲),主要教育輔導的對象包括身心障礙者學生、家長及學校教育等方面,學齡兒童階段的身心障礙學生在節奏急速的生活中,其實每位父母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活潑健康地成長。而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及照顧者,應從學校體系獲得足夠的輔導及親職教育課程等支援,學校並能協助家長向衛生、醫療、社政等相關機關、機構或團體申請各項服務,使期獲得充足支援。其次學校應依身心障礙學生之需求,聘請醫師、心理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相關專業團隊人員到校輔導。

一、身心障礙人口概況

  本項之身心障礙人口概況區分為二項統計資料,一為內政部資料(內政部統計處, 2007 ),二為教育部資料(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 2007 ),內政部是依據社政系統的統計資料,教育部是依據就學之人口數資料而來。

(一)內政部統計資料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 2007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近五年來從 2002 年至 2006 年為止, 6-17 歲身心障礙者人數,由 2002 年的 46,213 人增加至 2006 年的 52,994 人(如表一及圖一)。 6-17 歲身心障礙者人數,每個年齡組( 6-11 歲、 12-14 歲、 15-17 歲)的人數均逐年增加,其中 6-11 歲組由 2002 年的 21,710 人增加至 2006 年的 24,655 人; 12-14 歲組由 2002 年的 11,645 人增加至 2006 年的 13,764 人; 15-17 歲由 2002 年的 12,858 人增加至 2006 年的 14,575 人。

表一、 6-17 歲身心障礙者各年齡人數

年度 / 年齡 / 人數

6-11 歲

12-14 歲

15-17 歲

總計

2002

21,710

11,645

12,858

46,213

2003

22,195

12,207

13,266

47,668

2004

23,279

12724

14,059

50,062

2005

23,782

13,312

14,338

51,432

2006

24,655

13,764

14,575

52,994

圖一、 6-17 歲身心障礙者各年齡人數


  6-17 歲身心障礙者各年齡組障礙類別的人數如表二,其中以智能障礙者人數在各年齡組及年度最多,其次為多重障礙者,第三為肢體障礙者;而平衡機能障礙者、植物人、失智症者、頑性癲癇症者、因罕見疾病而致身心功能障礙者等幾個類別是人數較少的類別。

(二)教育部統計資料

  依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 6-17 歲之身心障礙者就學人口數自 2003 年的 72,113 人,增 至 2007 年的 85,947 人 ,增加的幅度高達 19.18% ,如表三所示。

表三、 6-17 歲身心障礙者障礙者就學人口數

年 度

身心障礙人口數

增減百分比

2003

72,113

 

2004

70,799

-1.82%

2005

78,264

8.53%

2006

83,113

15.25%

2007

85,947

19.18%

  若以性別區分身心障礙就學人口數,如表四所示,在男性方面,從 2003 年的 45,859 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55,437 人,增加幅度高達 20.89% ;女性方面,從 2003 年的 26,254 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30,510 人, 增加幅度高達 16.21% 。

表四、 6-17 歲身心障礙者障礙者就學人口數 - 以性別區分

年度

增減百分比

增減百分比

2003

45,859

 

26,254

 

2004

45,019

-1.83%

25,780

-1.81%

2005

50,042

9.12%

28,222

7.50%

2006

53,387

16.42%

29,726

13.22%

2007

55,437

20.89%

30,510

 

16.21%

  若以障礙類別區分身心障礙就學人口數,如表五所示,其中以智能障礙、學習障礙及多重障礙三類人口數最多,如圖二所示;智能障礙類從 2003 年的 24,139 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28,295 人,增加幅度 17.22 % ; 學習障礙類從 2003 年的 18,536 人減少到 2007 年的 17,150 人,減少幅度 7.48 % ; 多重障礙類從 2003 年的 7,153 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9,015 人,增加幅度 26.03 % 。

表 五、 6-17 歲身心障礙者障礙者就學人口數 - 以障礙別區分

年度

智能
障礙

視覺
障礙

聽覺
障礙

語言
障礙

肢體
障礙

身體
病弱

嚴重
情緒
障礙

學習
障礙

多重
障礙

自閉

發展
遲緩

其他
顯著
障礙

2003

24,139

1,717

3,849

1,326

5,751

2,357

2,072

18,536

7,153

2,491

835

1,887

2004

25,601

1,746

3,913

1,567

6,141

2,722

1,375

12,820

7,814

3,171

1,136

2,793

2005

27,435

1,743

3,927

1,893

6,504

3,107

1,749

15,168

8,388

3,875

1,653

2,822

2006

28,320

1,770

4,008

2,152

6,601

3,418

1,883

15,946

9,015

4,769

2,344

2,887

2007

28,295

1,699

3,903

2,228

6,354

3,550

2,287

17,150

9,017

5,438

3,060

2,966

圖 二、 6-17 歲身心障礙者障礙者就學人口數 - 障礙類別最多的三類

三、身心障礙學齡階段的健康促進指標

  為延長身心障礙者的「平均餘命」與「健康平等性」,特別是在 6-17 歲學齡階段的健康教育指標包括下列幾項:健康教育活動、健康銜接教育、社會教育宣導、青春期保健。

(一)、健康教育活動

  健康教育乃是將健康知識,透過課程教學與生活實踐過程,教導學生培養健康態度,發展健康行為,進而提高健康素養和生活品質的科學與藝術。健康教育是指導健康生活實踐的行動總稱。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皆非常重視跨領域、跨學科的統整教學,希望讓學生透過覺知過程、活動參與,提升健康生活技能,增進鑑別力、決斷力,分析明辨健康訊息,實踐健康生活。而身心障礙學齡兒童更需藉由加強辦理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健康知識、態度與行為,進而增強其健康素養。

  健康教育活動乃是將課程教學中的系統知識延續到實際生活當中,透過操作、演練及不斷的強調,確立健康價值觀,使健康知識內化成為實際行動,實踐終身健康行為。廣義地說,健康教育活動包含各種學藝活動、個人或團體健康指導、衛生清潔措施、教師班級經營之健康管理活動,這些活動是融入健康教育教學中,並能彼此相互配合以達成健康的目標,要強調並重視的應是日常的健康生活技能,並非只是陷入舉辦活動的迷思中,其更應考量到實用性及能否持續養成終身的健康習慣,這才是健康教育活動的最主要的目的。

  適應體育教學可以使身心障礙學生享受到較高品質的生活。良好的體適能是健康的基礎,更是確保生活品質與達成自我實現的必備要件,學校適應體育教學可以使身心障礙學生享受到較高品質的運動或身體活動,統整各領域教學,培養自我抉擇的知能,提升健康體適能,改善有限的活動能力,增進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性和社會人際關係,進而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適應體育的意義有三項:(一)是一種不但不隱藏也不愚弄個別差異,且能讓大多數學生彼此分享尊重別人之限制和獨特能力的活動。(二)適應體育是以多樣化的活動設計,來符合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強調經由體育之綜合性診斷評估來為學生安排適性的體育活動課程。(三)適應體育意味著 承認個別差異, 且以 調整 和/或 修改 方案的方式來因應這些差異性。

  在學校推動適應體育的目的(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1995 )在於( 1 )促進全體年輕人對體育和運動產生正向的態度,不管他的能力程度如何。( 2 )所有學生(包括失能者),皆應參與教育部所訂的每週的體育教學時數,所謂「 參與 」是要實際參與各項身體活動,協助動作上與技能上的發展。( 3 )鼓勵在教學中作最佳的練習,成功的經驗可讓所有學生更加肯定自己,並能繼續接受未來的各項挑戰。( 4 )認識個別差異並尊重它們,應讓每一位學生認識「 人有個別差異就像你的五隻手指都不一樣長,但各有各的功能與長處,相輔相成 」。( 5 )為體育和運動創造平等的機會和通路,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其所適性之體能活動,享受運動的樂趣、友誼與信心,並學習社會團體中各種生存之道。

(二)健康生活知能

  學校中常見的健康教育活動主題有: 疾病防治、菸酒與藥物濫用防制、人口教育、性教育、均衡飲食與體重控制教育、 學校安全教育、防災演習、急救訓練、疾病預防、傳染病防治宣導、交通安全、視力保健、口腔保健等。這些主題,即便是按月排出宣導期程,也無法每個主題都做得到,因此依據學校衛生政策法令所強調之重點,辦理學校健康生活教育,並予以貫徹執行,是較務實的做法。其他只好由教師進行班級經營時予以充分指導。

  而身心障礙學齡階段的學生之健康銜接教育更顯得重要,因為不同教育階段強調的重點不同,彼此如何銜接連貫,健康教育之生活知能、安全風險的預防,及健康風險預防之提升,都是此階段的重點,其次,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繫,形成夥伴關係,以提升兒童在社會性、情緒性及整體健康方面的成長,進而運用社區資源成為工作夥伴和生命共同體,由家長的參與過程,促進學校與社區合作,使其蹤的面向健康教育活動課程能夠銜接,橫的面向學生、家庭、學校及社區也能相互結合,增加健康生活實踐的領域。

(三)社會教育宣導

  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同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其目的在促進全體國民身心之充分發展,社會生活之全面改善,社會文化水準之普遍提高,以增進國家社會之繁榮與進步。從全民性、全面性、終身性及生活性的觀點認為除了學校教育外,各類教育機構為全民所實施的有計畫的教育活動均稱為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是包括補救教育、職業、技能與專業能力的教育,健康、營養、福利與家庭生活的教育,公民政治與社區能力的教育及自我實現的教育等五大內容,以滿足個人或社會需求的教育。社會教育是一種成人教育或生活教育,它是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方式,其目的均在促進國民身心之充分發展與增進國家社會之繁榮進步。

  親職教育是社會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其功能很多,在消極方面,可以幫助父母與子女改善有問題的親子關係或避免親子問題的惡化;在積極方面,可以幫助父母與子女預防親子問題的發生或者增進更好的親子關係。換言之,親職教育的功能在於:預防兒童虐待與疏忽,預防青少年濫用藥物、預防青少年犯罪、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預防子女學習挫敗,最終達到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和諧的家庭生活。

  親職教育應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參加的課程,是屬於心理衛生的初級預防。理想上,任何為人父母的人都應該在準備為人父母前,以及為人父母以後,繼續不斷地進修,以便扮好為人父母的角色,以期發揮父母有效教養子女的功能。在子女還沒有出現問題行為的時候,親子溝通還沒有障礙的時候,當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父母就要未雨綢繆,學習有效教養子女的知識技能。

  由於子女年齡和問題不同,因此親職教育的功能也往往因人而異。有的親職教育是以有特殊問題兒童的父母為對象,親職教育的功能,在於協助父母認識子女的特殊問題和需要,以及教導父母適當管教特殊兒童的方法。有的親職教育是以虐待兒童的父母為對象,親職教育的功能,在於協助父母認識兒童保護法律,教導父母以有效而非暴力的方式來管教子女。而身心障礙學齡階段的學生之親職教育更是重要,其親職教育的功能,在於協助父母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導有關身心障礙學齡階段的父母學習有關的輔導和管教方法。

  社區乃是一群互相關懷,關係密切的人民所居住的區域,他們藉著組織團體與參與活動,凝聚共識、形成文化,並願採取集體行為,以求人己的共同發展。

  家庭與社區都是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社會組織,家庭雖然提供了人們生活的資源與感情的慰藉,但畢竟範圍有限,所以人們才透過聚居、合作的方式,以謀求更大的互助與更多的互利。我們相信無論是身心障礙者本人或是家屬祇要給予適當的管道與支持,大多數的身心障礙學齡階段的學生都很願意試著去尋找資源來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問題,並且獨立自主面對未來的生活,因此社區的接納與支持對身心障礙者而言,是莫大的鼓勵。  

(四)青春期保健

  根據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危機, 6-12 歲小學階段,有「成就與自卑」的危機, 13-18 歲的青少年時期,面對「自我認同與角色混亂」的危機,又經歷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轉變,青少年發育階段需面對,被讚許、被接納的需求,要在成功經驗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而到了步入人際關係的成長階段,尤其需要自我認同感,因此,培養學生解決困難的技巧,同儕相處的技巧,溝通與領導的技巧,有助於青少年的自我肯定。

  青春期的成長和發展是一個快速變動的過程。在這過程之中,既有著極大的喜悅,但也可能同時產生相當多的疑惑和困擾。在此時期的身心障礙青少年們一方面急於探索外面的世界,期待自己能像成人般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在探索過程也還有很多的不確定,而渴望周圍成人的幫忙。及早發現青少年的困惑是協助他們的第一步,可以從精神、生理、社會學等面向探討青春期所面對的各種保健相關問題,期許所有相關專業人士以及父母親能更進一步提早發掘問題、尋求最適當的處理方式。

  身心障礙青少年在學習如何健康的面對青春期生理、心理變化的同時,也要學習性生理(如生殖器官的認識與保護)和性心理等相關知能。健康是快樂的基本條件,青春期是個身、心發展都特別迅速的時期,除了注意自己的生理變化外,也要培養正當的興趣,多參加團體活動,才能兼顧到心理的正常發展。青春期是邁向成人之路,在這段時間,也要學習面對很多不同的問題,由於生活慢慢開始不是完全由父母安排,所以開始要在某些問題上面對選擇和做決定,尤其是交朋友和結交異性朋友的事情上面,可能要不斷的 學習。

綜合上述,身心障礙學齡階段的健康指標的細部內容,如表六:
表 六、 身心障礙學齡階段的健康指標的細部內容

目標

項目

指標

一、

健康教育活動

1. 飲食營養

1-1-1 會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

1-1-2 飲食中會排除垃圾食物

1-1-3 會分辨食物的保存期限

2. 運動 - 體適能

1-2-1 養成每天運動 30 分鐘習慣

1-2-2 維持身體的 BMI 值在正常範圍

1-2-3 能結合物理治療,增進生理機能

3. 衛生教育

1-3-1 會自己處理的大小便衛生工作

1-3-2 能養成日常的衛生生活習慣

1-3-3 能學會基本的保健知能

1-3-4 會定時接受口腔醫療活動

二、

健康生活知能

1. 生活知能

2-1-1 培養正確的健康生活的觀念

2-1-2 學習適度的休閒生活規劃

2-1-3 學習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2-1-4 養成健康的正常作息

2-1-5 培養正確的情緒抒發管道

2. 安全風險預防

2-2-1 會留意家裡危險的地方

2-2-2 會留意社區中的危險環境

2-2-3 火災發生時,會馬上正確逃生

2-2-4 能學會基本的急救知能。

3. 健康風險預防

2-3-1 建立預防癲癇的防範措施

2-3-2 推廣與身心障礙者的溝通教育

2-3-3 建立身心障礙者問題行為的三級預防

2-3-4 提供高職特教班的午餐營養補助

三、

社區健康宣導

1. 親職教育

3-1-1 每半年至少參加親職健康教育活動一次

3-1-2 每個月能有一次家庭親子健康活動

3-1-3 每學期提列教養計畫執行情形。

2. 社區接納

3-2-1 養成與社區居民互動

3-2-2 定期參與社區健康活動

3-2-3 獎勵接納身心障礙人士的社區

3-2-4 提供居住有身心障礙人士的社區支持

3-2-5 各級學校普通學生對身心障礙者之認識

四、

青春期保健

1. 性生理 -

生理認識

4-1-1 瞭解性生理的發展與保健

4-1-2 認識兩性的生理特徵

4-1-3 會做生殖器官之清潔保健

4-1-4 會分辨男、女廁所的標誌

2. 性心理 -

兩性互動

4-2-1 有正確的兩性交往觀念

4-2-2 建立兩性的和諧關係

4-2-3 瞭解愛與喜歡之差異

4-2-4 建立兩性平等之觀念

3. 自我保護 - 性侵害、性騷擾

4-3-1 知道性安全的防衛

4-3-2 認識適當的身體接觸

4-3-3 會分辨身體的界限

4-3-4 對不當的接觸會堅決的說「不」

參考文獻 ( 略 )

Directions of Healthy Polici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s with Disabilities

Sheng-Ru Wu 1* , Chiou-Rong Lin 2 , Wen-Hong Chan 3 

1 National Taichu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 Taichung , Taiwan

2 Nantou County Cian-Feng Elementary School, Nantou , Taiwan

3 National Taichung Agricultural Senior High School , Taichung , Taiwan

* Corresponding address: No.296, Kung-I Rd., Nan-Twn, National Taichu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 Taichung City , Taiwan  

Abstract

For fulfilling the goals of extend ing the life expectancy and improv ing the health equalit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ur aims of the present paper was proposing future health policy direction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ce with disabilities. We suggest the health authorities should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health for this group of people (1) strengthening healthy education activities, such as nutrition, fitness and healthy education policies; (2)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daily healthy living , such as life knowledge, safety awareness and healthy risk prevention; (3) providing health information for families of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ce with disabilities , such as parent-child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acceptance policies; and finally (4) enforcing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 such as body-physiological knowledge, psycholog ical , personal relationship , and self-protection (sexual assault, sexual harassment) educations .

Keyword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with disabilities,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policy, health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