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環境觀

嘉義縣縣議會議長 余政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原本雖屬為人處事之依循法則,然深入以觀卻又與環保議題,隱然若合。從道家的觀點來看,即 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既是彼此相屬,自應和諧相處,而非戕害對待。但,人總是自恃聰明與科技,無止境地考驗自然的能耐。

  以此次國道山坡崩塌滑落造成多人死亡之重大災害為例,當初為遷就道路工程而強勢改變原有地形地貌,以人為有限之力,欲改變不可測之大自然,終究還是得由「人」來承受大自然反撲的後果。「自食惡果」當是其來有自。

  那人可以改變自然嗎?「人定勝天」這句名言,常被拿來引用,激勵人們不畏環境的艱難險阻,面對目標,勇往邁進。就人性的積極態度來說,有其正面意義。但在環境保護這樣的議題中,則是有待商榷。山川大海、綠林幽谷,在地球四時運轉中,也一樣有著「成住壞空」的生命歷程,但這樣的存滅或改變,卻是依循著自然的法則與律動,而不是隨興所致。但人類為滿足無窮無盡的物質慾望,卻依憑科技之力,大勢耗用地球有限的資源,進而製造大量有害的廢棄物,無日無夜地殘害和虐待地球。

  我們以為地球不是「動物」,它不痛不癢,不會回應它的感覺;以為地球是有錢的富爸爸,可以予取予求,卻不知有天也會「坐吃山空」;以為養育我們的地球,會像一位慈母,默默承受這個任性的孩子對她的無理取鬧。但無知的小孩,卻忘了有時也會「玩火自焚」;慈祥的母親也會狠著心,出手教訓不聽話的小孩。

  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但如今卻因人的貪婪和物質慾望等因素,造成了這三大要素在質和量的異常改變,進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與生存。再者,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類科學再進步,科技再文明,也無法完全掌握地球氣候捉摸不定的變遷。尤其是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等對人類造成重大財產和生命損失的天然災害,其後果更是遠遠超乎預期。面對這種「旦夕禍福」,全球化影響的局面,我們往往僅能束手無策,任其宰割。此時,尚能誇言「人定勝天」嗎?雖然這些天災地變不是人類直接造成,但我們對環境的破壞,卻也因此連帶造成氣候的變遷。而由於氣候的反常,四時脫序,也間接帶來各種危及人類災害的潛在因素。這樣的警訊已是所在多有,不待贅言。

  為了有個幸福的長遠未來,讓我們當個聽話的小孩,和大地之母好好相處。而相處之道,亦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也就是天人合一。在 中國文化中,係指個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宇宙與人生是一體連貫的 。 這樣的合一,是一種彼此珍惜,互相尊重的態度。地球雖無語,但她絕不會吝於對我們的善意做出回應。有好的環境,才能讓人們悠遊自在,徜徉於鳥語花香的青山綠水中,而不是置身於烏煙瘴氣的窮山惡水裡。

  雖然以前人類對大地的踐踏,可說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 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其實多數人並非不知要如何實踐環保的方法,但因環保工作往往需要漫長時間,點滴累積成效,難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以致養成大家因循怠惰,心存觀望甚或敷衍的態度。但最大的災難,往往都是在這種不知不覺當中,長期醞釀而成的。

  確保、維持一個適於生存的環境,也是生命權的廣義範圍。換句話說,環保議題也是人權議題範疇中的一環。而人權的確保往往係透過政治、社會等手段來達成。所以環保工作,除了教育宣導等柔性措施,有時必然要憑藉政治手段,以立法規範來強制達成。這是一項無可規避,人人不能置身度外的「搶救地球大作戰」任務。

  從宇宙看地球,地球只是浩瀚星海中,一顆渺小的行星,那人類更如微不足道的蜉蝣。學會謙卑,懂得自省和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讓後代子孫保有這一片生存的大地,是科技之外,人類要盡快學會的一堂最重要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