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三抱竹

國立新營高工機械科教師 王炯哲

  你知道計算竹子的單位是什麼嗎?一支!沒錯!那如果是叢生的竹子呢?一抱!沒聽過吧!這可是台灣人計算叢生竹子的單位呢!三抱竹就是三抱叢生的竹子,這也是我那消失的故鄉地名由來,十足的台灣味,卻也隨著台灣快速的變遷,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

  這是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在自治行政單位上只是一個鄰的幾戶人家。村人皆務農,甘藷、水稻最常見了,聽說有一陣子鎮上「粉間」(澱粉工廠)製造的番薯粉還聞名全台。台糖在這裡本來就是個大地主,後來又收購了許多土地,填平了一些較低漥的「堀仔」(沼塘),於是我們說的「農場」就更廣大了。

  無邊無際的蔗園於是盤據了整片大地。

  綠繡眼會隨著晚春的南風在蔗葉間跳躍,草長鶯飛的江南美景似乎也在這一片片拼著外匯存底的蔗田間漫延。接著一身綠的草蟬在初夏登場,纖細的鳴聲在搖曳的蔗田裡隨風飄盪,輕輕的柔柔的,像極了小姑娘說話似的。到了七八月放暑假,初長成的蔗園成了我們的迷宮,在物質缺乏的年代還是偷偷解嚵的場所。當一穗穗的花序從蔗尾冒出來的秋冬,就會有一群陌生人扛著鋤頭駕著牛車載著棉被和鍋碗瓢盆出現,他們在空地上用竹子、甘蔗葉蓋好工寮,便住了下來,甘蔗採收的時節於是來臨。我們的工作也來了,把一捆捆乾掉的蔗葉拖回家,這可是往後一年家裡主要的材火來源。跟著主人下田的狗兒也不得閒,常常可以看見狗追耗子的畫面,蔗園裡田鼠不但是牠們的最愛,也常成為這些勞動人家的盤中飱。採收完後重新整地的蔗田變成了我們的運動場,最簡單的土丸擲遠比賽就可以玩到天黑。

  漸漸地,傳統的牛車被鐵牛搬運車取代了,工寮也不再出現。幾經演變,全自動的甘蔗採收機取代了一切。這幾年來,嘉南平原上的糖廠一間一間關閉轉型,那一大片一大片無邊無際的蔗園也消失殆盡,而三抱竹的蔗田在南科宣布落址於此時就沒有再綠過。

  最令我無法忘懷的還是那幾條生機盎然溝渠,聽說在古早時期,船是可以航行到這裡來的。你可以說出名的淡水魚在這裡幾乎都找得到:塘虱魚、泥鰍、鯰魚、草魚、鯉魚、鱧魚、大肚魚、河蝦、螃蟹、田螺、石螺還有蚌,吳郭魚和鯽魚就更不用說了。記得有一回家父找到一處塘虱魚窟,捉到幾乎半個大澡盆的漁獲。夏天時常常會有鎮上的人到這裡釣魚,魚鉤則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捕魚用具。沼塘裡的蔺草、菱角和浮萍在這裡處處可見。暑假,是捉青蛙的季節,捉到的青蛙拿到鎮上食堂換取零用錢亦可補貼家用。冬天一到,鎮上的粉間開始排放製造蕃薯粉的廢水,整條溝渠就渾濁起來,澱粉發酵的味道充斥期間。魚兒都不知那兒避難去了,等到粉間作業期間一過,魚兒就又回來了。年復一年,大地和善的對待我們,供給我們。溝渠旁田埂間處處可見龍葵和莧菜的蹤影,不用去市場天天都有青菜吃。颱風天被吹斷的刺竹筍,燙去苦澀味後就是佳餚一道。

  不過當農場用一袋袋的化學肥料取代了原有的堆肥,鎮上促銷非肥皂的宣傳車震天價響後,溝渠裡的魚兒似乎就一天天少了,最後竟消失得無影無蹤。幾年後,我熟悉的三抱竹,也在南科第二期園區動工後正式掩埋於時代的煙塵之下。不過另一個三抱竹卻因此而躍然於紙上,那就二千多年前的三抱竹遺址被挖掘出來。聽到這樣的訊息我是高興的,至少「三抱竹」是不會被遺忘的,而我曾經生活在這麼一個有歷史的地方。我想再過幾千年後,現在的南科會不會是另一個被挖掘出來的遺址?當您車行南科樹谷園區看見那條「三抱竹路」時,不要疑惑於這奇怪的路名。這裡曾經有碧波千頃的蔗園,魚蝦豐饒的沼塘溝渠,一抱抱聳翠的刺竹, 還有許多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