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教育是根本

高雄縣關懷台灣協會 徐淑容

 回歸教育是根本 「高雄縣關懷台灣協會」理事長 徐淑容   「高雄縣關懷台灣協會」由王淑英博士於民國82年的11月所創立。協會的四個工作方向是藝文活動、社區關懷、教育改革及環境保護。協會自成立以來即與其他民間環保團體一樣,竭力呼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利用等觀念,至於台灣的NPO努力了二十幾年的環保工作成效如何呢?結果是台灣的環保志工人數、垃圾量、回收場的數量不但越來越多,回收場的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因此我們認為確實的垃圾減量、減少資源浪費,才是環保的根本。 2009年7月份我們開始培訓環保講師,9月至12月同時在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展開59場次的「以身作則垃圾減量的環保運動」推廣,2010年元月至6月更鎖定國小教師為宣導對象,期望基層教師能確實傳講「垃圾減量的環保運動」 給學童,畢竟紮根教教育才是根本之道。 我是甲仙人,在八八水災中慘遭滅頂的小林村離我們家只有十四公里,這種痛心疾首的感受催促我格外積極的推廣垃圾減量環保運動。我認為人類創造了很多不見得需要的東西,然後又不斷不斷的追求更多看實質或虛擬的東西,快速便利成為日常生活的代名詞,垃圾食品和漫天無法分解的垃圾物品佔滿了生活空間,也讓人們彼此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失去用愛心等待的耐心,凡事只求快快快…….多多多……還要更多。透過環保宣導的演講,除了宣導垃圾減量,也希望透過這種人跟人之間最真實的接觸回歸到生命和生活基本面的探討,究竟人類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親子、家庭的互動欠缺的是什麼?我們的生活真的需要一次拋的用品嗎?需要那麼方便嗎?可不可以讓自己的需求再降低一些些,然後把更多的資源還給大自然,或者給更多真正需要的人? 「高雄縣關懷台灣協會」投入八八水災重建的工作不多,今年暑假我們與「甲仙愛鄉協會」合作,為孩子舉辦一場心靈環保活動,希望經由訓練有素的帶領者引導對話,打開曾經封閉的心靈,使受創的心靈得到安慰。對於「我們能夠為八八水災災區的重建工作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們需要我們嗎?」,有的時候我們會自以為被需要,未經事先詢問而貿然進駐的時候,對當地人而言其實是強勢進入,不但未能給予幫助反而給當地人帶來許多不便和不舒服的感受。試想:「那麼多的團體都要給我資源,卻沒有問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對我來說是一種壓力而不是助力。」所以我認為這是所有願意給災區協助的單位或團體應該事先與當地團體釐清溝通的。 我覺得政府給民間的資源不算少,但是各自為政的結果導致資源分配不均且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一直沒有改善,所謂的弱勢團體在各個部門一面倒的應和上層政策下,所拿到的資源可能多到令人咋舌,反之卻哭哈哈的苦撐著營運。我覺得這個問題在於政策面與執行面存在著相當大的落差,空有政策卻沒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落實教育及要求各階層人員的素質,以建立舉國上下一體的使命感和共識。 舉兩個實際發生的例子來說。2005年元月份鳳山市政府推動增加將廚餘變成有機肥料的「環保三合一」政策,NPO皆認為立意極佳,全力支持政策的推動且有相當高的期待。為了協助市政府確實落實「環保三合一」政策,我們不但舉辦社區環保講習加強宣導,也多次辦理社區「環保三合一實務演練」的親子趣味闖關活動,許多夥伴犧牲個人休閒時間,輪流站哨監督垃圾車的回收工作,期望和公部門聯手出擊創環保奇蹟。只可惜,民間團體努力分好的三類,到了隨車人員手中全被當作垃圾混在一起處理了。第二例,2009年應高雄縣某社區發展協會之邀演講「環保議題」,主辦單位要求我將最後半個小時挪給環保局宣導「節能減碳政策」,沒想到這半個小時的宣導就在掛布條、拍照及短暫且快速說明之後,以「節能減碳」的問題有獎徵答和發便當中結束。連我都聽得霧煞煞的政策說明,很難相信社區民眾知道政府到底在做什麼! 回歸教育是根本,然而誰需要接受教育?誰的素養需提升?耗費眾多人力與公帑研擬出來的建議,好不容易躍上政策面,卻在上頭自認為說得很清楚﹝忽略對執行單位內部的紮實教育和共識的建立﹞,下屬聽得很模糊的執行過程中夭折了。學生需要接受教育,教師更需要嚴謹而非應付的再教育;公民需要提升素養,公部門由下而上的每個層級更應該提升與民同舟共濟的高素養。 一家之主的所思所想會影響這個家未來的走向,一個協會的理事長所想的也會影響協會努力的方向,公部門的主管掌握了或多或少的公權力,如果有愛心在公權力裡面就會看到人民的需要,會知道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如果老是打官腔,那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戲碼就會持續不斷的上演,究竟有什麼益處呢! 民間團體散佈在各個縣市區域服務,大家都想為社會及這唯一的地球做些事情,所以不管是被動式的被連結或者是主動的連結其他相關資源,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每一個小團體能夠做的事情及人力都很有限,唯有彼此連結才有足夠的能力為民發聲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