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 灸 臨 證 隨 筆

前大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王鳳岐

針 灸 臨 證 隨 筆 前大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任王鳳岐教授   針灸 ─ 這種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獨特療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它的恩澤已不再是炎黃子孫所獨享,而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全球性的“針灸熱”便是最好的證明。究其原因,固然與當前人們尋求天然藥物和自然療法的迫切心情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針灸療法”本身,既有著很好的療效,又無任何藥源性疾病和其他療法的副作用,始知在當今世界醫學之林中獨樹一幟,備受醫學家和患者的青睞。這,已成為不可爭辯的事實。   今逢台灣中國針灸學會同到慶祝針灸節之際,又蒙學兄秋陽理事長抬愛,變遵囑寫篇小文,以表祝賀,並請各位道長不吝指正。   我雖從醫40年,對於中醫學理論也下過不少苦功,臨証也常有心悟,但因中醫學術實在太博大精深,實不敢冒言什麼學術水準,常是人云亦云的談一點醫理而已。所以常有“活到老,學到老,而學不了”的感覺。   針灸學方面更是如此,在各位道長前不敢班門弄斧。現只以針灸治療內科男性不孕症,外科帶狀疱疹、婦科痛經、兒科小兒遺尿等病的診治談些體會與各位同道切磋。 一、內科──男性不孕症 男性不孕症,是臨床中男科雜難症之一,凡婚後夫妻同居一年以上,未採用任何避孕措施,女方經婦科檢查無任何生殖系統生理異常,係完全由於男方原因而不受孕者,應確診為男性不孕症。其主要原因有三,一、精子產生障礙,二、精液異常,三、精道阻塞或精液不能進入陰道。本病屬於中醫學的“精稀”“陽萎”“早洩”“遺精”“滑精”等範疇。主要由於腎虛精虧,氣血不足,肝鬱氣滯或痰濕內蘊所致。 (一)精子稀少(或畸形)   選 穴:① 取、大赫、曲骨、關元、中極、水道、三陽交。         ② 取、八髎、腎俞、命門。 施 治:以上兩組穴有腹、背之分,應交替使用,針、灸並用。1組針刺大赫、曲骨、三陰交;灸關元、中極、水道。2組針刺八髎、腎俞、灸命門、腎俞、針刺行補法、輕刺激,留針20分鍾。灸用隔鹽灸,以三壯為度,隔日一次,七次為一療程。 效驗方:用隔鹽灸神闕或鹽與韭菜子同炒熱燙神闕穴,隔日一次,用十為一療程。 (二)精液異常 選 穴:①氣海、關元、三陰交。     ②腎俞、次髎、太溪。 施 治:以上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提差捻轉,因症施其補瀉手法。留針20分鍾,隔日一次,七次為一療程。 效驗方:用梅花針扣打下腹部,腰骶部。或用隔姜灸關元、命門,或針後用炒鹽、蔥白熱燙關元穴。 (三)射精不能(陽萎或早洩) 選 穴:主穴──腎俞、中極。     配穴──三陰交、足三里。 施 治:針刺時體弱者用輕刺激,體強者用稍強或強刺激。留針25分鐘,每隔5分鐘行針一次,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驗校方:在腎俞上2.5寸、督脈旁開1寸、有一經驗穴名“陽萎穴”可用愛久每日三壯,每週三次,睡覺前施治效果更好。 二、外科──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炎性皮膚炎,多發於春、秋季節。臨床上常見在肋間或腰帶部(帶脈周圍)有紅暈成所帶狀的水疱群,皮膚刺痛難忍,並伴有微熱、乏力、煩不能眠等全身症狀。若老年人患病,疼痛更加嚴重。並成一般為兩週左右,癒後一般不再復發。 本病數於中醫學的“纏腰龍”“火帶疱”“蛇串疱”等範疇,其病因多由肝膽毒熱,氣滯血瘀所致。 選 穴:取合谷(雙側)、支溝、陽陵權(患側),帶狀疱疹周圍的阿是穴。 施 治:針刺以上穴位,用瀉法。在帶狀疱疹周圍,離病灶0.5寸處呈15度角刺入,用瀉法,每次選用4至10個針刺點為宜。 效驗方:①用梅花針在病灶相關的脊柱兩側(距脊柱2釐米的平行線,距疱疹1釐米處),中等刺激叩擊3~5遍,療效極佳。嚴禁直接刺激病灶部位。 ②用消毒脫脂棉,撕成極薄網狀,覆蓋在病灶部位,用酒精棉球點燃,在網狀脫脂棉上一燎而過,每日一次,用此法二、三次後極效。 三、婦科──痛經   凡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小腹疼痛者,均稱為痛經。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原發性痛經,是指患者生殖系統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小腹疼痛、腰痠墜脹、痛劇臉色蒼白、汗出、肢冷、乏力。一類為繼發性痛經,是指該婦女患有子宮領狹窄、急、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等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而引起痛經。治療繼發性痛經,除了使用針灸外,平時或行經時應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更好。本痛屬於中醫學的“痛經”“經行腹痛”等範疇,並因大都因為寒凝、氣滯、血瘀所致。   選 穴:①寒凝者:針 ─ 內關、足三里、三陰穴、血海。          灸 ─ 關元、天樞、中極。     ②氣滯者:針 ─ 內關、氣海、三陰交、太沖。     ③血瘀者:針 ─ 內關、三陰交、足三里、中極。            灸 ─ 神闕、歸來。 施 治:以上諸穴,針刺時平補平瀉,留針25分鐘,每隔5分鍾行針一次。艾灸時以穴位周圍紅潤,內有熱感為度。如能在月事來潮前7天時間開始施治,效果更佳。 效驗方:治療痛經可用自製痛經膏外敷神關穴、極效。 痛經膏的藥物組成及製法: 乳香30g 沒藥30g 元胡30g 五靈脂10g 白芍100g 香附30g 桂枝15g 炮山甲15g 川芎15g 白芷30g 冰片5g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備用,於經前3~4天取上藥5克,寒凝者薑汁調糊,氣滯者用白酒調糊,血瘀者用米醋調糊,外敷神闕穴,痛甚者可格痛經膏艾灸,疼痛緩解後去藥。 四、兒科──小兒遺尿 小兒遺尿是指5歲以後的兒童,白天或夜間仍不自主地排尿。本病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遺尿兩大類。臨床上大都以功能性遺尿為主,其器質性遺尿不屬於針灸治療範圍。功能性遺尿臨床表現已不自主排尿,常發生於夜間。輕者數夜一次,重者一夜數次。若精神緊張,疲勞可形成頑固性遺尿症,成人也時有所見。本病屬於中醫“遺尿”範疇。並因腎氣不足、下原虛寒,膀胱約束失職所致。 選 穴:中極、關元、神闕、三陰交。 施 治:以上諸穴用灸法,神闕用隔姜灸,其他穴位用艾條灸,以穴位周圍紅暈為度。 效驗方:用燈草點燃,在至陰穴上點燙,反覆二、三次,使穴位有燒灼感即可,後用艾葉煎水泡腳20分鍾,極有驗效。 小結 一、針灸療法適應於內、外、婦、兒科等各科疾病。對於臨床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以及急性病,慢性病都有很好療效。 二、針刺與艾灸在臨床使用中,應根據病情靈活適用,既可單獨使用又可同時並用,還可交替使用。對於小兒最好少用針刺或不留針,多用灸法。 三、在使用針灸療法時,如能根據不同的病情適當配合相應的藥物,或作為隔“藥”灸或在穴位上用藥熱敷,經常收到很好的療效。 四、學習針灸學,我認為應從四方面努力,一要精研經典著作,如《內經》、《難經》、《針灸甲乙經》,學習針灸學的名著如: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針灸部份,元滑伯壽的《十四經發揮》、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等。二要自己多臨床、多實踐、多操作、多動手,在這方面心勤不如嘴勤,嘴勤不如手勤,熟能生巧,巧而生精。三要多學習名家和吸取別人的經驗,不斷豐富自己,所謂“博采眾長”。四要增強自我悟性,學依本身除了克苦攻讀之外,提高自我悟性格外重要,正如許多前賢們所說:“醫學要考心悟”、“食古不化學不好醫”、“習古不泥古”等等,都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