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環保意識的淪喪

宏碁標竿學院資深顧問 蘇亮旺

  我出生在花蓮瑞穗鄉,它是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明水秀、風景如媚的好所在。鄉下孩子的遊樂場所可廣了:舉凡田野、溪流、山野皆是我們遊玩的地方,所見的是一片綠油油的茵草、清澈的溪流、翠綠的山野、家園、校園、菜園,田野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蝴蝶、蜜蜂、野蜂、蜻蜓及昆蟲、飛鳥在其中飛舞。好一幅鄉村風景圖,是那麼安祥自在。夜晚則可聽到不同的蛙鳴、蟬叫、蟲鳴、鳥啼交織著和悅的樂章,孩提時生活就是在這麼好樣的環境中逍遙自在的渡過了。

  孩提時最快樂幸福的時光莫過於暑假的來臨,每到吃完午飯,大夥兒結伴到溪邊去游泳戲水,閒暇之時,大家「做港」堵水,將水引入地道,被堵的地方水就乾,魚蝦就容易抓了,同時亦可河中摸蜆,成果共同分享帶回家做晚餐。戲水結束後,集體去溪埔採食野果,並利用乾燥的牛糞燃燒來驅逐野蜂,強取其蜂巢,這一片的溪埔生長著不同植物花草,不同昆蟲飛舞著,雖在烈日下亦不覺得炎熱與不適,每人臉上充滿快樂、滿足與自在,而一個下午就這樣打發了。

  傍晚黃昏時,就會到校園運動場去追逐成群的蜻蜓,或者利用「豬母乳」的花(一種植物)來抓蜻蜓,或用掃把來抓蜻蜓。有時就會去田野抓大蜻蜓,其方法就是利用母的大蜻蜓來誘捕公的大蜻蜓,這時的我們完全沉醉於大自然界中,享受自然環境中安祥寧靜,這是多麼美好無缺的童玩時光。

  雨後天晴,就隨著母親提個水桶就從竹籬、水溝、草叢去撿雨後出來的蝸牛來餵食鴨,有時亦會去稻田抓青蛙來養食鴨,撿田螺來食用,一切是那麼自然自在的遵循食物鏈法則而不做作,鄉村居家生活就是那麼純樸可愛。

  孩提時,父母親會利用煮飯時的柴火灰燼、不要的菜葉、垃圾集結來做堆肥,並利用花生殼、稻殼、豆梗葉、芝麻梗夾等等來做堆肥,廚餘餵食豬,所有農事的除草皆用鋤草、砍草、拔草而使其落葉歸根化為自然肥料,在當時,家家戶戶都是如此來耕作,善用天然的資源,不污染的符合自然環境需求,遵循四時季節節氣種植不同時節的農作物,翻土、堆肥來滋養耕地,讓大地得以休息復原,循著「萬物循天理、天地人本一」的自然法則。

  隨著時代文明科技發展,農藥、化學肥料、殺蟲劑、除草劑的發明發展,大大的提升了農作的產量與品質,更降低了人工需求與成本支出,大大的提升了生產力,並改善了農村生活品質增加了收入。由於過度的使用化學肥、農藥、殺蟲劑、除草劑,使其大地土質酸化、貧瘠、變質,水資源、地下水的汙染,飛鳥漸漸消失、昆蟲消失,相關物種消長不一,昔日的田野風光已不再,夜晚蟲鳴、鳥啼,已不復昔日的悅耳了。農村富裕了,而老祖宗留下的自然智慧,亦隨著歲月而淡忘了,日復一日的污蝕大地而不自覺。

  政府推廣養豬業令我有很深的感嘆;家鄉也不乏參加此推廣行列,因那時沒有完全配套措施辦法並行,鄉人一窩蜂的投入,沒有做好污水處理,直接將污水排放於河川,經過幾年光景,肥了養豬業及相關產業,而付出不可挽回的河川污染。溪流充斥著惡臭,清澈之水只見污濁,混濁之水不見底,使得魚蝦野蜆不復見,溪埔溪流不再見村童游泳戲水了,亦不見野蜂的飛舞,村童之跡消失無影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鄉村的田野風光不在,昔日群蝶、群蜂、蜻蜓成群飛舞,蟲鳴、蛙鳴、鳥啼、雨後蝸牛,稻田中跳躍的青蛙已不見,讓人感到噓唏不已,兒時鄉村情景讓人緬懷讚嘆,不知何時曾能讓村民覺醒來愛護家鄉的水土乾淨。

  人總是慢慢不自覺忘掉了你擁有的好,很容易的就被眼前利益與方便性所取代了,鄉土環保意識便是在利益方便中淪喪了。希望在此共同呼籲世人來「愛護地球」,珍惜地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