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人權,以家庭為起點

桃園縣大勇國小主任 羅士鎧

  家庭是個人生活的起點,一個人的習慣、行為、態度、學習與品格發展,深深受家庭教育功能良窳的影響。家庭教育可說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因此,家庭對於個人品格、知能的啟蒙與影響,攸關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發展與成敗。

  校園裡有時會發生偷竊、霸凌、講粗話...等偏差行為,我們都知道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幼稚園、小學階段,良好的品格教育,可以幫助孩子一生有好的發展。
有位學生,對功課毫不在乎,常常不寫回家功課,對學習不感興趣。尤其是假日,功課更不帶回家,探查原因,原來家長不關心孩子的課業,也常不簽聯絡簿,對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情形漠不關心。另一位學生,也是一樣,常不寫功課、沒簽聯絡簿。有一回還偷了家裡數千元,帶到學校分同學花用,這位小朋友,父母離異,由母親照顧,但是母親常沒回家,有時回家,也已經是三更半夜。

  最近有一個文教基金會,匯集各方社會資源,帶弱勢的孩子,到校外做生態體驗教學,活動結束後,還送孩子每人3公斤的白米。有一位男孩子,拿到米後,就坐在米上,老師提醒他,不可以坐在白米上,他竟然大聲的問:「誰要白米?我送給他」。沒有小朋友回應,他接著就問我,「老師你要不要米?我送給你」,我告訴他:「這是社會的愛心,你應該珍惜,帶回家煮」。他告訴我家裡根本沒煮飯,我這時才了解,拿到米時,他為什麼會坐在白米上,因為這包白米,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親不在乎、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形,孩子也會不在乎各項學習,因為努力的學習,得不到父母親的鼓勵。我們常希望孩子,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但是為人父母,常常不在家,拿錢讓孩子三餐外食,不關心他的生活情形,促成孩子偷錢給同學花用,以為這樣就可交到許多好朋友。

  學校大概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孩子,是屬於單親、隔代教養、經濟困難...等弱勢的孩子,除了可以幫忙申請各項補助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孩子教育好,才是重要的課題。

  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品格教育的根本,結合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長大,行為就不易偏差。如果有一點小偏差,在各方愛的呼喚中,很快就能導正孩子的行為,這樣才不會造成許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的幾年,是教育的黃金時間,我們有責任好好陪孩子長大,讓他們懂得知足、懂得感恩,快快樂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