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大學 小坊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文/小坊 現代社會,由於工業與科技的迅速發展,使得環境也急速破壞,產生氣候劇烈變化、天災頻仍的現象,因而環保意識隨之抬頭,近年來提倡永續利用、資源回收、節能減碳等環保活動也愈發興起,但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便有這樣進步的觀念。《論語·述而》:「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說,孔子捕魚用釣竿而不用魚網,打獵而箭不射殺已歸巢睡眠的鳥。這不但是仁者之心,不願意趕盡殺絕,也是給動物一個休養的機會,達到資源永續。孟子也說:「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他的意思是,不用細密的魚網去捕魚,讓漏網之魚有機會生長,那麼魚鱉就吃不完了;在適當的時機,也就是秋冬時到山林裡砍伐,那麼木材也用不盡了,因為那時的草木皆已黃落枯槁,然後挑選不會再生長的樹木去砍,如此便可以保存其他還能繼續生長的樹木。     那麼久以前的古人,即有如此智慧,反是現代的許多人不知道環保問題的重要。其實做環保並不難,隨手關水關電、做好資源回收都算是環保,這些都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習慣,但仍是有人做不好。筆者目前是大學在學生,以身邊所遇為例子,住在宿舍的時候,常常會看到許多人明明回收桶就在旁邊,卻照樣把寶特瓶、鋁箔包等丟到一般垃圾,或者把一般垃圾丟進回收桶。甚或用電用水浪費,比如,好幾次看到有人在抹洗面乳或刷牙的時候,水開著放任它流,我不明白為何不能先把它關掉,等到需要沖洗或漱口的時候才將它打開?重點是,這所謂的「好幾次」,可都是不同的人。這代表著什麼?我們的生活教育出現了問題。     筆者的學校是台南某知名國立大學,裡頭的學生至少都是讀了點書的,然而卻連很常識性的、應當的、簡單的生活習慣都做不好,我真的覺得那些書讀了等於白讀。另外,政府公家機關與學校老師也應該以身作則,我常看到老師人不在辦公室,但電燈都還亮著,或者某些演講廳明明沒人使用,卻冷氣大開,為人師表、學校本身都做了壞榜樣,又有何立場去要求大家做好環保、節約能源呢?因此,我想說的是,若要把這些做好,也許該先從我們人民素養的教育做起吧!   其實我覺得可以對公家機關採用限定用電,例如:評估各機關每月可能的需要用電度﹝要依季節的不同去考量﹞,然後設下彈性的超額範圍,一旦超出即做處分。當然這也只是個人看法,若要實施,想必也是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這就有賴他賢,找出能排除困難以得完善的方式了。 以上皆只是敝人的淺見,若有錯誤疏失的地方,還望海涵並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