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之我見我思

玉山銀行 郭文利

公民教育之我見我思 從小學時期的「生活與倫理」、國中時期的「公民與道德」,乃至於高中時期的「公民」,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是我們熟知的人格養成目標,當無法達成此一目標,如無法兼顧,則希望以德育為優先。政府機關近年來強調品格教育與有品生活,也是希望重新喚起大家對於品德教育的重視,品德教育或許容易被誤解為陳義過高,因為道德與品格是較為崇高、形而上的要求,如果從人與人相處互動的基本要求出發,也許可以獲得更多的共鳴。 維基百科對於「公民教育」的定義是,公民教育是指運用適當教材與教法,讓學生了解一位公民所具有的權利和義務,理解個人與群體的關系,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守法守紀的行為和服務利他的胸懷,使他成為具有民主、尊重、守法和負責的公民素養。在民主的國家,公民教育強調民主與開放,尊重多元價值,維護憲政體制,透過反思和行動增進公民的素質。但在極權的國家,其公民教育注重服從權威,提倡單一獨派的思想,學習者很少能夠藉由獨立思考和行動,發展其公民力量。 人無法離群索居,與人相處互動是必須學習的基本技能與功課,而公民教育強調的正是人際相處的標準或共識準則,讓彼此以相同的協定(protocol)溝通運作,避免形成扞格。公民教育其實也只是從同理心出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雙方角色易位,是否便能理解自己行為不當。 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年代,經貿實力快速崛起,然而在這過程中,公民教育水準卻未能同步提升,也因此產生一些被視為暴發戶的心態與行為,隨地亂丟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不遵守排隊規則而逕自插隊、路霸佔據騎樓或停車位……等等行為不一而足。然而經過長期的教育與宣導,這些行為雖未完全絕跡,卻已大幅度改善,對於寶島台灣的形象亦有很大的正面助益。 現階段台灣社會的公民水準仍有許多需要再往前進的面向,但是回想自己成長過程,可以明顯感受到許多公民水準的提升,只要更多人能有這樣的體認與投入,終有可能匯聚成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