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地球暖化,核能有其貢獻

台灣電力公司核能二廠廠長 蔡富豐


地球暖化現象已不是臆測,而是不爭的事實。

  專家統計的溫升及海漲數據,已一一印證在北極融出航道、南美冬天雪崩、全球天候異常等眼見景象上。吉里巴斯島國預估50年內將滅頂,人民計畫陸續移居;與海爭地的荷蘭,也建起「船屋」應變,大地最前線的神經已有反應,你我豈能麻木不仁?

  數十年前核能被轉化為和平用途,以其巨大的能量密度,提供民生用電,當初或許沒有想到它的另一個優點-抑制地球暖化。如今隨著人類貪婪地使用石化原料,追求更舒適享樂的生活品質,「核能發電」竟成為不得不認真考慮的「減碳」選項,只因為它有著不排放溫室氣體的特點。

  台灣六座運轉中的核能電廠,確實充份發揮了它的優點。對一個幾乎無自產能源的我國,核能發電除了成本相對低廉之外,減碳的效果,就讓數字來說話:98年核能供電量達400億度,若以火力發電替代,本島將多出34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如果要以種樹來吸收,需要 1.3倍台灣全島面積才夠用。或許再生能源也是不錯的選項,但是如果仔細核算,以太陽能發電等量的貢獻,所需土地竟達7.2萬公頃;以風力發電替代,則類如恆春或大潭的風機,竟要7200座,台灣實無足夠的土地與天候條件,可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

  世界各國似乎同時嗅到了核能的優點,不但無自產能源的國家紛紛規劃興建,連產油的中東國家也不落人後,最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決標給韓國,為其興建核能電廠,確實引人注目。

  然而核能發電固然有其優點,如果不安全,實無存在的價值。對一個核能電廠的主管而言,自己除不時以安全為己任來惕厲外,也要求從業同仁務必以「核安第一」的理念來營運電廠,這種嚴謹的工作文化,正是車諾比爾事件後,世界核能運轉組織所揭櫫的信條,因為核能工業禁不起,也不願見到第二個類似事件。

  面對暖化效應,相信每個人都憂心,也相信人人都可以有所貢獻,不能只靠核能或再生能源,從源頭做起的減碳,你我都有責任。隨手的關電、大眾運輸的利用、資源的珍惜...,不只為自己生存的環境,也為世世代代的子孫,好好疼惜這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