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敬天畏地的觀念

教師 楊志章
  自古以來,世界上歷史較為悠久的古文明及一些原始部落,在其信仰當中,都包含著「敬天畏地」的觀念。因為居住當中的人民,都知道自己在地球中都是渺小的一份子,面對廣大的天地及大自然的氣候變化,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他們,只能順應天地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作息。人類雖然有慾望,也都會在「敬天畏地」這個大前提下,獲得滿足。中國的易經就很明白的闡述這個道理。

  但自從工業革命後,人類發明機器取代人力、獸力,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人類的慾望開始無限制發展,到處掠奪土地、開發礦源、污染環境,完全忽略要「敬天畏地」,反而強調「人定勝天」的觀念-只要人類努力,就可以克服艱險的環境。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征服大自然的紀錄,代表我們人類無所不能。在電視上,我們常見成功征服高山的例子;螢光幕下,卻有更多因氣候變化,登頂失敗而死亡的冤魂。人類當然可以挑戰自己的極限,可在挑戰的同時,也要對大自然心存敬畏,才不會產生驕傲狂妄的態度,而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時至今日,當資源逐漸枯竭、災難頻頻發生之際,我們才又回過頭來反省檢討:是否我們對待自然或萬物的態度需要改進?是否我們日常生活習慣需要調整?

  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我們自許是萬物之靈,但我們沒有好好利用這個身份,為其他萬物謀福利,為他們創造友善的生存環境,永續經營我們的地球;反而去迫害、殘殺牠們。為了滿足人類私欲想多些農田、多生產些肉類,而大肆開發森林、填海造陸,利用各種手段毀滅他們,讓越來越多物種瀕臨滅絕。當我們在東港慶祝黑鮪魚季開幕、想要號召老饕大啖美食之時,牠們也傳出了滅絕的警訊。如果在海洋食物鏈中,少了黑鮪魚這一環,將會破壞食物鏈。最後,遭殃的、得到報應的還是位居食物鏈頂端的人類。

  既然我們忝為萬物之靈,對於地球的永續經營我們當負起最大的責任。修改「人定勝天」的觀念,在「敬天畏地」的前提下,盡我們的能力改善環境,例如,我們在飲食上可以逐漸增加蔬果的食用量,慢慢減少對肉類的依賴,以減緩森林的開發;盡量使用環保碗筷;做好各項垃圾分類並節省電器之用電量,落實生活中節能減碳的動作。目的就是盡一己之力,用行動愛地球。如果行有餘力,再去影響周遭的人,一個接一個,讓我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進而擴充至整個社區、學校以致鄉鎮、國家。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一步一腳印,我相信地球環境會因我們的努力而改善。下一代子孫也能和我們一起同享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