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類社會不斷向前演進

中榮環球股份有限公司 林東立

2010年人類社會不斷向前演進 Human Society March Forward From 2010 中榮環球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副總經理 林東立 Tony Lin 前言   物換星移,人類社會不斷向前演進。18 世紀歐洲天賦人權的思想,有幸的向正面發展至今。狹隘的民族主義,在社會全球化的浪潮下,變得微不足道。而共產主義也變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福利觀念,彼此雖有不同的過程,卻有共同的目標;結果受惠的是所有人類。當今地球村的人類,追求權利保障與跨國境的權利保障,成為普世價值。   自有文字以來的信史資料中,觀察人類社會的確是花兩千年的光陰,才演進到現在的物質與文明生活狀態。這樣兼容並蓄多樣社會現象的年代,科學與工業,在演進的過程,扮演重要的支持,讓多數人,不再花許多的注意力在生產工作上。使得進步關鍵轉移至文化的多樣性成功的發展;你想,華人在台灣、香港、新加坡、大陸,花百年的時間,建立各項工作職務的績效評價。意指建立沒有帝王的民主時代,任何人都須接受職務期間的績效評價;這一種成就,使得華人逐漸受到全世界的尊重,黃種人更有尊嚴,可與白、黑、紅等色人種平起平坐。但世界人權,仍有明顯不均等的地區文化。如印度婆羅門教文化,將人分等類的習慣;在經濟上,非洲有經濟發展遲緩的地區。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我們似乎只有用華人奮鬥的經驗,透過國際組織去分享、去帶領他們走出荊棘情境,以各色人種天賦人權觀,平等相互對待,共同發展四海一家的社會,這也是世界公民努力爭取的,如禮運大同篇的社會生活理想。   我們可以透過區域合作經濟的發展,以提高各地的生活水準,增加人員互訪、遊歷等;觀察自然、文明,交流的活動;來提升體驗文明的優點。二方面兩地人民或多方人員自然會,相互請益,面對各自的生活挑戰【註1】;相互支援,尋求合作,並尊重與學習彼此文化【註2】。深信1789 法國孔德先生,如果還活著一定會很興奮,他所帶給人類的正面影響,馬克思、韋伯、突爾幹應該也會感到與有榮焉。就台海兩岸事務交流經驗,是繼以巴、美蘇、兩德交流經驗後,人類重要發展;是否成功造成雙贏?將是多元文化交流,落實到法律、國際社會的挑戰之一。但國際恐怖主義的存在,與印度洋及麻六甲海峽海盜橫行,為國際社會風險之一。而全球經濟上的賦稅分配,也是人類社會的重大挑戰,經濟合作區域壁壘問題的存在。而近來大家討論最多的地球氣候異常,影響萬物生長的次序與生存;人類除了尋求目前問題的解決,並想找到人類與萬物與地球共生共榮的生存之道;以求世界公民生活的實現;達到人與人,人與環境和諧理想的實現。 探討的軸向 一、尊重在地與外來多元文化──相信人類文明來自多元發展的成果 文化交流,學習尊重他人的文化習慣,是人類和善地相互對待的開始。例如,2010五月份,台灣發生一個案例,僱主要求信奉伊斯蘭教的外勞,日常飲食要改吃豬肉;在台灣與東南亞,引起軒然大波,這就是不尊重他人文化的行為所導致的社會現象。好的一方面來說,這次事件成了,一個很好的社會教育的資訊。所以,大家注意應尊重自己的文化與他人文化;是一件值得成為尊重習慣的禮儀。 二、法律行為評議與區域內多數決──透過討論與共同遵守決定,近乎地方自治 由於世界各地人類,互訪頻繁,並且常有逗留,異地工作一段時間的情形趨於頻繁。基本生活法律與思想,趨於相近。所以有以下現象: A、個人部分: a.參政權,政治參與權的確立 b.資訊權,政府資訊的公開 c.身分權,文化身份的尊重 B、社會活動結構部份 – 每一個職務(職位) a.必有合理的績效指標 b.必建立明確時間點,檢視執行職務的程序,以避免濫權 c.整個核心現象與思想,就是天賦人權與沒有不可被管理的職務 人群中不再有人當神【註 3】;只要進入民主政治,整個情況就更為明顯。代議政治的發達與新聞報導(無冕王的社會評論),近年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政府(包括某團體或某組織)管制輿論或某人透過特殊手段左右輿論,成為人們厭惡的對象;與社會經濟一定程度的結合,形成一種正面發展的循環。從日本、台灣、菲律賓、泰國來觀察過去三十年;進而觀察歐盟、東協等組織活動,相信這些發展,是令人產生信心的部份。 三、國際稅務屬地化與屬人化──世界稅賦公平 有越來越多的商旅人員,因工作的需要必須到處工作;在稅賦上產生繳納認定的困擾,有時會需重覆繳納的現象,而感到稅負不公平;因此得倡議各國政府稅負公平。此部分,由於區域經濟合作的關係,也逐漸受到要求的聲浪。在開放的地區,私底下討論較多;值得政府稅務工作人員,深入研究。不過原則上,應是輕賦稅的方向,主要是如何適當的從抵扣稅呢?以台灣觀點,是就收入來源扣稅為屬地主義,個人所得年度收入申報繳稅為屬人主義。實務上,稅賦與地區環境建設有正相關,還有相當的社會現況因素;實在值得各國政府投入研究,不然許多美籍台灣人會美國繳稅,到台灣看醫生,這樣會把台灣健保制度扭曲。 四、環境異常的研究與改善──節能減碳 各國因應自己所遇到的現象,探知異常的來源因素,是屬正常或異常;正常的範圍為何?異常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投入大量研究,產生大量資訊;再區分治標、治本的事項,進行國際合作計畫。 1. 治標 1.1氣候異常的降溫 印度洋的氣旋(Cyclones)、大西洋的颶風(Hurricanes)、太平洋的颱風(Typhoons)出現高級數的風暴,如何即時偵知他的強度,進而降低他的等級現象之研究;找出觀測與降溫的作業方法。另外各地頻傳的暴雨、土石流、南北極的冰融現象,均值得投入關注,降低災害程度。 1.2 找出恢復地球四季分明的方法 萬物的多樣性與能力的養成,來自四季分明;因此維持四季分明是一件重要的事的工作 2. 治本 – 節能減碳 2.1. 運用科技使能源運用循環,有效運用能源 設計家庭、辦公、市招(看板)、大樓、公共建築物的能源運用管控系統 2.2. 發展收集能源的技術 從流體力學、能量力學;運用風力、火力、水力、太陽光來設計收集能源,儲能的系統 2.3. 開發節能設備與裝置 設計機具時,降低使用的能耗 2.4 不斷進行社會生活教育,養成個人或團體的制約,來保持走向綠色生活的作法 維繫以上四項的正面發展,應透過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來達成;讓人類正視問題的嚴重性、認識問題的本質、進而研究管理的方法、促使政府、與國際間進行資源投入,研究建立管控的機制。 結論 人口增長必然消耗資源,也影響著地球氣候;所以要提倡地區性生產物資,並在地區範圍內使用,以避免運送過程耗費大量能源。在各地區發展自我抑制措施並相互觀摩採行之外,建議從教育著手,令非洲、印度等世界上年所得低於1000美元的地區,將國家提供的教育普及化,進而和世界各地區的同級學校進行交流活動,並協助當地人發展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深信專注的分別進行,可預期在50年內即可克服這個問題。人口老化應透過服務人力的遷移來解決;目前世界各國已行之有年。針對人口增生的角度,則建議透過發展經濟與教育,來降低生育率。 地球暖化是屬科學技術應用領域,可使用經濟方法,交由公部門以管理的觀點設法解決。而世界各地的公部門得以依據其他國家的觀念變遷經驗,加以建設各自的區域經濟基礎;保障當地老百姓生命財產、生活安全。 至於食物方面,各地農業部門,可以工業化生產方式來增產農作物;或透過工業化國家以生物科技的方式增加培育作物的單位生產量。全球資源回收再利用也是個重要工作。 這些措施中,仍是已推動人類教育普及為首要;因為學習可使人,理性的選擇與自我控制行為的產生。本文的建議是透過教育與學習,最終是在複雜的社會現象中,尋找出符合需求的方法,以滿足一種型態的圓滿。 [註1]人類各種挑戰;1.人口數量成長導致食物、能源之短缺問題。 2. 工業化國家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 3. 地球氣候異常,萬物成長不正常,農作物歉收及影響萬物與人類居住生活的安定問題。4. 國際恐怖主義及社會安定治理問題。如,泰國紅衫軍與黃衫軍的問題、南亞海盜問題。 [註2]文化;文化四大元素即價值、規範、符號、語言。 [註3]中國古文明中有人中之龍的思想,尊皇帝的權柄,為天授之說;現在視為吹捧的文化現象。 參考書目 1. 圖解社會學,吳逸[馬華]著,ISBN 986-7881-34-6,易博士文化,20041013 初版二刷 2. 社會學的基石,Kathy S. Stolley,張可婷、黃彥翔、張雅琇譯,韋伯文化國際,200801 3. 世界公民身份及其對新聞媒體活絡公民文化之啟示。陳雪雲(2008)。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0,  1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