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地圖相關於環境行動經驗的探討

桃園縣竹圍國小 林大翔

 題目: 綠色生活地圖相關於環境行動經驗的探討 作者: 林大翔G971001 一、前言: (一) 自從1992年第一份綠色生活地圖(簡稱綠活圖)發行以來,由於它具備能彰顯當地特色,又能提升當地居民環境意識、發現當地已存在但未曾被注意過生態與人文景物、促進人與環境的情感和聯繫等優點,所以蔚然形成一股風潮吹向世界,成為全球性的綠色活動。 (二) 綠活圖誕生之時(1992年),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議在會中將永續發展的精神規劃為具體的行動方案,而綠活圖可說正好能呼應永續發展的精神,被當作一項能呈現當地永續發展的有力工具。 二、探討目的 (一) 本報告在探討環境行動經驗的學習目標與綠色生活地圖的特色間之符應情形。 (二) 本報告旨在說明綠色生活地圖如何開啟環境行動經驗。 三、名詞解釋 (一) 綠色生活地圖:由美國的溫蒂‧包爾女士所創始,藉由全球共通的圖示符號來清楚表示當地有特色的自然生態、人文景點而所製成的一份地圖,簡稱為綠活圖。 (二) 環境行動經驗:依教育部所公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中對於環境教育課程目標的具體描述,有關環境行動經驗的項目說明如下: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四、綠活圖簡介: (一) 源由與發展: 1. 1991年12月於紐約,由溫蒂‧包爾女士發起。 2. 1992年春天,紐約第一張綠蘋果地圖發行。 3. 1995年溫蒂‧包爾成立Green Map System。 (二) 現況: 自從1995年Green Map System成立後,繪製綠活圖的風潮已遍及53個國家在內的490個以上的城鎮。 (三) 綠活圖在台灣: 1. 1998年,荒野保護協會的李偉文理事長從美國將綠活圖帶到台灣。 2. 2001年開始,荒野保護協會一群義工開始推動綠活圖。 3. 至今至少有58份地圖摺頁被出版,所舉辦過的演講和工作坊更是不計其數。 (四) 圖示符號系統:至今已發展到第3版,約有169個圖示,分成三大類: 1.永續生活 (1) 綠色經濟 (2) 技術與設計 (3) 交通 (4) 威脅與挑戰 2.自然 (1) 土地與水 (2) 植物 (3) 動物 (4) 戶外活動 3.文化與社會 (1) 文化特質 (2) 生態資訊 (3) 公義與行動 (4) 公共工程與地標 (五) 實施的一般步驟: 1. 選定要畫地圖的區域, 準備基本圖 2. 認識圖示, 了解哪些是綠色景點 3. 實地探勘綠色景點 4. 整理綠色景點資料 5. 繪製地圖 6. 分享地圖 五、內容探討 (一) 環境行動經驗學習目標對應於綠活圖的特色描述 環境行動經驗學習目標 對應於綠活圖的特色描述 相對於綠活圖的特色要點或其他 1.具備環境友善的素養與處理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能力 1.透過綠活圖的圖示,可標出環境中的友善區域。 2.綠活圖有助於解決城市或地域性的問題。 1.全球的語言—綠活圖的圖示 2.適合不同目的 2.具有參與國際合作的經驗 綠活圖的全球網路系統,已將問題的認知層級細分至每一社區,並可達到資訊上的直接交流。 國際觀點 3.經由關懷、參與、組織、規劃、執行,逐步建構學生環境行動經驗 較不明顯 不過從綠活圖循序漸進的製圖行動中可反映出。 4.經由參與活動建立社區意識,培養學生地方感與參與感 1.透過綠活圖的使用或製作,即便未曾關切環境問題的參與者也可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 2.基本上,綠活圖的操作在於社區環境資料庫的分享。 3.每一張綠活圖都有其特殊的目的,包括社區發展。 1.提升環境自覺 2.地方環境資料記錄與網絡連結 3.適合不同目的 (二) 未列於表中的綠活圖其他特色: 1. 尊重差異性: 透過綠活圖的製作,我們再次評估舊價值、新環境。 2. 改變世界的工具: 為了製作出一個好的綠活圖版本,會刺激當地政府去作田野調查,而採 取一波波有效的行動。 (三) 實例說明─苗栗縣竹興國小: 1. 該校位於竹南鎮,在建校之初即有完善規劃,並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積極著重在環境教育此項重大議題。經由全體師生的耕耘努力,在經營永續校園的成果上,已獲得8棟樹屋。 從竹興永續校園網站中,可知關於該校經營永續校園的訊息。(http://pub.mlc.edu.tw/index.jsp?unitid=001375) 2. 竹興國小於95學年度進行2~5年級的綠活圖活動,各學年都有各自的活動主題,例如四年級是進行「社區綠活圖」,今即以該校四年級所實施的「社區綠活圖」課程教案做探討。 3. 上述教案又分成四個教學活動,其中第四個教案─綠活圖大作戰,與環境行動經驗最具相關。 4. 在「綠活圖大作戰」活動教案內對應的能力指標,相關於環境行動經驗的計有── ➢ 5-2-1 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 5-2-3 執行綠色消費、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廢棄物減量、環境保護及環境關懷行動。 5. 「綠活圖大作戰」活動教案中具體的教學目標: 4-1能夠從別人的綠活圖中分析與尋找自己的創作元素。 4-2能夠與組員分工合作從事綠活圖的創作。 4-3能夠運用社區基本圖與地圖符號編製社區的綠色景點圖。 4-4能夠運用綠活圖的創作表現對家鄉環境的關懷。 4-5能夠藉由綠活圖的創作培養愛護社區環境的態度。 4-6能夠藉由綠活圖的分享培養欣賞他人視覺作品的態度。 6. 「綠活圖大作戰」流程如下: (1) 第一節課:說明如何繪製社區基本底圖、介紹創作元素、引導地圖創作。 ※註:本節課前,學童已完成所有綠色景點調查單。 (2) 第二、三節課:綠活圖繪製。 (3) 第四節課:綠活圖發表、單元重點歸納、組間互評與自評。 7. 成果展現:學習單、竹興社區綠活圖 8. 「綠活圖大作戰」教案符應環境行動經驗能力指標之情形 環境行動經驗能力指標 「綠活圖大作戰」的具體教學目標 其他 5-2-1 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較不明顯(較屬前次活動「綠色生活特搜隊」的指標) 前次活動「綠色生活特搜隊」的「社區綠色景點調查單」 5-2-3 執行綠色消費、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廢棄物減量、環境保護及環境關懷行動。 4-4 能夠運用綠活圖的創作表現對家鄉環境的關懷。 4-5 能夠藉由綠活圖的創作培養愛護社區環境的態度。 1.綠活圖繪製 2.「地圖創作任務引導」學習單 9. 小結: (1) 由上述的實例介紹可知透過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配合學習單,一步步的帶領小朋友繪製綠活圖,將繪製地圖前對環境的省思,藉由綠活圖的圖示系統表示在製圖行動中,從中即汲取了環境行動經驗。 (2) 由繪圖前進行社區綠色景點調查到繪製綠活圖以參與對家鄉的關懷、愛護,皆觸及了與環境行動經驗有關的能力指標內容。 六、結論 (一) 由環境行動經驗學習目標符應綠活圖特色的情形與苗栗竹興國小的繪製綠活圖實例可知綠活圖對開啟環境行動經驗是有助益的。 (二) 綠活圖是開啟環境行動經驗的合適工具,可作為永續發展理念的推廣應用。 七、參考文獻 1.汪仁珮(2007),綠色生活地圖簡介與在台灣的發展。2007綠色生活地圖亞洲研討會暨座談會。 2.南部第一期推廣講師培訓~嘉義、台南、高雄 學員手冊(2006)。台南市:荒野保護協會。 3. 徐慶宏、林惠文(2007),創新地圖教學─社區綠活圖課程的實踐。「全球化衝擊下的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暨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第十六屆課程與教學論壇研討會。 4.荒野保護協會(2005),從紐約京都到台灣7+11個綠色生活地圖 地圖有氧運動。台北:野人文化。 5.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 6.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7.一起來畫—充滿希望的城市探險—綠色生活地圖。摺頁,台北市:荒野綠色生活地圖小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