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權益

NA 劉家宏

另種角度於富士康跳樓事件     富士康近日接連的跳樓事件沸沸揚揚,各方歸責追究聲不斷,然筆者以為該公司不該承擔全部責任,跳樓事件僅係所有因果關係累積所致。或有論者認為該公司高壓軍事化之管理乃主因,惟筆者認為其不過係導火線罷了,所有責任實應歸屬於我們的社會,原因如下所述: 歷史必然性:嬰兒潮與財富壟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嬰兒潮出現於1970年代,動盪後鄧小平採取改革開放政策使得國民經濟逐漸好轉,補償性生育使得人口出生率陡增至30‰~40‰之間,平均達到33‰,1965至1975年這10年間全中國共出生近2.5億人,約目前中國總人口數20%。     這世代堪稱最幸福的一代,隨著經濟擴張,「肯努力就能成功」幾乎為那時代的表徵,前世代的資產階級大多消逝戰爭或紛亂之中,因此該世代充滿流動性,充滿希望。然當前2010年代,正是該世代之人口成為全國青壯中堅之際,這輩人成功者多成為企業主,與其共同成長的私有化經濟使得財富漸為此階層所囤積。此現象全球尤以日本團塊世代為明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嬰兒潮出現在1986年至1991年,正是前一世代主力嬰兒潮成家立業,進入生育年齡而產生,稱作回聲嬰兒潮。其中1990年是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於計劃生育政策,此次嬰兒潮出生人口總量雖不及主力嬰兒潮,但也有1.3億,接近當前全國人口的10%。     富士康事件跳樓者中幾乎皆為此世代,通稱為90後,此世代的命定坎坷,多少能由此人口觀點得知,該世代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財富積聚已不似過去容易,承上所述此際社會財富多由第二次嬰兒潮世代所把持,而期許自我努力改變環境者,除天縱英才外,一般平凡青年或許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獲得期望的回報。     加以勞力供給與需求因90後世代提供大量勞動力,多數青年為求生計僅能拋棄夢想,屈就求生,使得無特殊專長者,淪為企業精簡人力成本最佳之供品。 此社會結構性問題,實不應歸責於單一企業承受,而係為國家不得不面對之共同難題。 矛盾的期待:公司獲利與勞工權益     企業之經營,於通常認知下,無非以獲利為目的,因此增加勞工權益將提高企業營運人事成本。幸福企業在亞洲國家的價值觀下,現今幾乎無法實行,在當今的認知下,僅有能賺錢的企業才稱得上優良與值得讚許,然而筆者認為此觀念正是為導致一切不幸之基礎。     亞洲企業最擅長於降低成本(cost down),於人事成本部分,諸多奇異的現象流竄於各類企業中,如員工上班採打卡制,下班採責任制,無加班費,或生產線上作業員應以三班輪替但因成本考量改為兩班輪替,使生產線得24小時運行,發揮最高效益。     然而與此同時,付出最多勞力的底層工人,卻無法獲得等價之報酬。社會觀點卻視為理所當然,公司提高獲利天經地義,如近日富士康宣布員工基礎薪資提高30%後,眾多外商投資機構,便質疑營收是否受影響言論,此價值觀筆者以為係人類社會最為悲哀與罪惡之處。這類人種僅存於獲利多寡的世界,拋棄人性尊嚴與公平正義,但此觀點卻主導大多主流媒體,因此企業也肆無忌憚地大行減薪加勞為樂。     故富士康跳樓事件,不係為單一事件,而應放大為對於企業獲利之認知,究竟是否應建立在某些前提之上,無獲利之企業是否即缺乏競爭力或許能由眾多公司財務報表中,得到不一樣之結論,可惜該類型公司不會受到投資人青睞或主流媒體所讚許。    縱使歐美得以稱之幸福企業又能創造高獲利者,請細究那些所謂的粗活,究竟由何國家承受,轉嫁以何國人民承擔,如此一來,根本無所謂的神話。     因此期待藉由此事件,能使多數企業反省,提升勞工之權益,非以獲利為第一要務。也盼社會於審視評估企業優劣之際,能不單以獲利為依歸。   結語   「他們之所以選擇死亡,是因為終於明白自己是怎樣活著。」某陸媒如此說, 於此黑暗的年代,僅希望如雙城記所述,也是最光明的年代。冀希亡者的遺憾能激起勞工權益改革的熊熊烈焰,喚醒人生而為人之目的與不可剝奪之尊嚴。近日得知富士康員工全體加薪30%,感到欣慰,但社會上仍存在許多看不見的角落,有更多的員工被壓迫無從發聲,期望社會得以有更多關注的眼光投注在勞工權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