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遠人—論「校園無肉日」的普世價值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 林金鵬博士

  

一. 前言

  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都為了抗暖化而竭盡心力,想辦法在「生活中減碳」,已經是人人有責的大事。

  「節能減碳救地球」最具體的行動是種樹、植林,每多種一顆樹,都是保護環境、綠化地球的具體實踐。科學家指出,每一棵樹在生長期間大約可以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正是造成氣候暖化與地球環境惡化的殺手。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就像厚厚的毯子,把日光的熱能包裹在地球大氣層內部無法紓解,造成溫室效應--地球溫度不斷上升。

  2008年1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暨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主席帕喬里提出建議,面對溫室效應的因應之道,最具體可行的方法是:不吃肉(起碼少吃)。這是IPCC先前不敢表達,而今急於公諸於世的概念,因為肉類食品是排碳量最高的商品,如果不吃肉類而改吃蔬菜,每人每天就可以減少4.1公斤的CO2排放量,等於180-360棵樹一天的CO2吸收量。

  可見,推動「校園無肉日」,比推廣種樹、植林更重要、更直接可行;對尚在校園中學習的學生而言,響應「校園無肉日」更是一種普世價值與智慧。

二. 校園無肉日—具體可行的減碳智慧

  少吃肉類食品,是減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且不需繁文縟節,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簡易可行。如果每個人在生活中少吃一半的肉,溫室氣體的總量就能降低九個百分點;如果每個人都響應一個禮拜少吃一天肉類食品的「每週無肉日」,則可以減少二點五個百分點的溫室氣體。

  回想台灣傳統的廟會與作醮儀式,為了對天地神靈表達崇敬之意,往往有整個社區在廟會、作醮期間全體茹素的傳統,此一傳統除了充滿宗教悲天憫人的情懷,更兼具一種與大自然世界和諧並存的無上智慧,深深值得我們學習與推廣。

  美國農業部門曾經統計,人們有50%的土地飼養家禽家畜,只有4%的土地拿來種植蔬果。每一畝土地可以生產20,000磅的馬鈴薯,但只能生產165磅的牛肉(比例是121:1),也就是說生產牛肉的成本支出是生產馬鈴薯的121倍。

  全素飲食者所消耗的地球資源,僅佔肉食者5%。意思是說,原可供應20位素食者的食物,只能餵飽1位肉食者。還有更多令人觸目驚心的統計數據:如生產1公斤的肉,會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三小時。只要吃一客牛排,所製造的二氧化碳就相當於開車半小時,或是點亮一個100瓦燈泡將近3周。而養一頭牛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跑車開七萬公里!畜牧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竟比所有汽車、機車排放的還要多,真是出乎世人的意料之外。照這樣計算下來,一個人吃肉,等於每天都砍掉半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即使偶而去參加植樹活動,種上一、兩棵小樹,其意義也就不大了!一個肉食者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將近1500公斤,而素食者只有430公斤。若長期吃素,即可完全抵消家庭水電與瓦斯的所有CO2排放量。環境保護組織大聲疾呼:70%的亞瑪遜雨林砍伐作為牧場之用,每5秒鐘我們就失去如足球場般大的雨林面積,只為了生產肉類食品。

  很明顯的,減少食用肉類食品之效益,不可謂不宏大。有一個駭人聽聞的公式如下:

  肉食=化學藥劑+農藥+荷爾蒙+抗生素+大量CO2。

  這個公式是人類共同的噩夢,因為生產肉類食品除了消耗大量的地球資源、製造大量的CO2之外,也為人們的健康帶來潛伏的危機。

  在校園推廣「校園無肉日」活動,既是環境保護教育,更是生命教育的一環。學術研究指出,如果全美國每周都吃素一天,就可以減少相當於一千兩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換算成其他資源項目,將節省一千億加侖的水,足以供應新英格蘭近四個月之所需;或十五億英磅餵給牲畜的農作物,足以養活新墨西哥州居民一年有餘;或七千萬加侖天然氣,足以提供加拿大和墨西哥所有汽車的燃料而有餘;或三百萬英畝的土地消耗,兩倍於德州面積大小。另外,如果從對抗第三世界飢荒問題的角度來看,減少食用肉類食品所節省下來的穀物消耗,將足以拯救地球上面臨飢荒的十四億人口。

  聯合國甚至發現,肉類行業所造成的當地和全球環境問題,已經超越了全球暖化。因為肉類行業已是土地退化、氣候變遷和空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及生物物種滅絕等議題上最主要的焦點。問題很清楚,所有矛頭都指向「生產肉類食品」相關的活動,吃肉或者茹素—已經不是個人口腹之慾的問題而已了!

  讓台灣的大學校園正式加入全球性環境保護的行列,提倡每週「校園無肉日」是最具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不需任何條件或門檻,只要願意就得以實現「在生活中節能省碳」的普世價值與智慧。

三. 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不論是響應「校園無肉日」,或者是隨身攜帶環保筷、環保杯;推廣汽車共
乘減少開車;打造綠建築;隨手關電源、關水龍頭……等消極性的減碳作為。都應該成為教育的一環,使之內化為每一個人的思考與行為之基本元素。再配合積極性的種樹、植林、環境保育行動,增加大氣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才能避免因環境變遷而產生的種種天災地變。

  中國道家的智慧經典《易經》,談到天地之間的道,以「簡易、不易、變易」之道來形容道的特質。其中的「簡易」強調簡易可行,任何平凡的芸芸眾生都可以奉行不輟。而「不易」則強調不分族群、不分地區,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變易」則言其並非一成不變,而須與世推移以調整因應之道。集「簡易、不易、變易」之特性,以言「節能減碳」、「抗暖化救地球」之風潮,正是道家思想中「道」之實踐的思考。

  在生活中減碳,每個人都可以奉行不輟簡易可行;在生活中減碳,更是聯合國乃至所有環境保護組織大聲疾呼,急欲推廣的普世價值,在人權、民主、自由之外的另一個天賦之權。而減碳之道千變萬化,與道一樣的變易不居,隨時調整減碳的方式,才能成為新時代的減碳達人,展現生命之智慧與價值。

  道不遠人,遠人非道—真正的真理存在生活的周遭,不必盲目的向高遠處追求。宋詞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騫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正是最佳寫照。在對抗地球暖化的隊伍中,每一個人都是站在第一線上的偉大戰士,其價值永遠無法抹滅,不是追求一種歷史上的不朽,而是成就內心的充實與喜悅。讓「在生活中減碳」,成為生活的本能—自然而然,人們必能體悟「樂在道中」與「樂在生活」的生生不息之大愛。

四. 結語

  推廣「校園無肉日」活動,展現每一個人可以努力與決定「一餐不吃肉,用
愛救地球」的普世價值。不需要深奧的學理、也不需要過多的儀節,只要一個直接的動作,就可以為對抗地球暖化盡一分心力,這是不需要任何認證的生命之價值,正面、積極而且表達強烈的愛之意志—一種沛然莫之能禦的大愛。

  在世界地球日屆滿四十週年之際,由芝加哥大學科學家所設立,用以警惕世

  人地球受核子武器與氣候變遷威脅程度的「世界末日鐘」第十九次被撥動,將世界末日的時間向後調整一分鐘,以反應世人對於解除核子武器與對抗地球暖化的種種努力,「世界末日鐘」現在的時間是深夜的11點54分,距離午夜的所謂「末日」還有6分鐘。這是一個任何人也無法規避的問題,因為人與大自然的依存、互動息息相關,地球環境就像是我們所居住的房間,必須靠每一個人自己去愛護、維持,如果蓄意的破壞與污染,總有一天,居住在這個房間的主人們,將會自食惡果。面對地震頻仍、水災肆虐、風災怒吼、冰峰消融、節氣失序等環境惡化,當人們感受到「明日過後,人類將何去何從?」的氣候急遽變遷危機時,從自己做起的在生活中減碳--「校園無肉日」活動,或許是最及時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