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從心尊重開始

台北縣思賢國民小學文書組長 林松宏

  說話是一門易懂難學的藝術。一般認知,說話的功能主要在表達自我意志;但更深層的意義,說話的目的,應該是謀求立場漸趨一致的溝通。而溝通主要是,尋求歧異立場「異中求同」的過程。大至世界和平的追求、商業競爭的談判,小至親子、師生關係的經營。為求此目的地達成,說話,不能只停留在說,更重要的是-聽,否則就會形成「雞同鴨講」。而願意從「心」尊重孩子,才可能耐下心來聽孩子說的內容是什麼。一個聽得出孩子心事的父母,絕對是一個溝通高手。願意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心中真實的聲音,不但是一種表現高度尊重的身教示範,更是經營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一個關鍵。

  父母關愛子女的心,無庸置疑;但往往因為愛之深,「問」之切,而使親子互動成效不彰,更時有反而使彼此的關係緊繃,甚至衝突的情緒出現。其實,師生、親子間的溝通,隱含的是一種強弱不均的態勢;老師父母是佔在強勢面的,容易不自覺陷入「溝通暴力」的窠臼;而做為弱勢的學生及子女,在面對老師或父母溝通事情時,往往是戰戰兢兢的。所以身為老師或父母的我們,更應放低身段、和顏悅色,多體恤、多關懷,放下情緒,放掉「溝通的我執」,傾聽孩子的訴說,才能找到他內心深處的聲音,進而協助孩子成長或解決問題。

  溝通既然是我們說話的重要目的,我們就應該試著學習--用「對的方法」在「對的時空」說出「對的話」。所謂「對的...」是要以「對方」為出發點,而不是著眼於自己心中的「想當然耳」。因此,溝通更重要的,絕對是聽而不是說。唯有先瞭解對方心中真正的想法,我們才能說出切中要旨、符合對方需求的語言,而達到溝通的目的。當孩子真切感受到他們受到「大人們」的尊重與理解時,他們同時也感受到被愛與被肯定,而這些感覺就是引導孩子成長的正面能量。

  商業訓練課程,有所謂「ARC」正三角關係圖的溝通原理,強調唯有建立足夠的A和R(親和力及真實感)才能達成有效的C(溝通),同時ARC也會同步向外擴大。反之當溝通無效時,則表示彼此欠缺認同感和共識。親子間的溝通,雖然是最稀鬆平常的,但卻更不能忽視,因為對方是我們的摯愛。親子間需要努力去經營、創造出更多的認同感與共識,才能達成有效溝通。千萬不要存著:「你是我的小孩,你應該知道我希望...」、「爸媽都是這樣啦!不可能會...」、「這些是為什麼還要我說?難道你不知道...」的念頭。記住:話不說不明,燈不點不亮。耐心「聽」對方說完,也心平氣和地「把話說進心窩裡」。

  家庭是一切情感孕育的基礎,孩子在充滿愛與理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也能學會尊重與傾聽 「聽」,不但要用『耳』,更需要用『心』。少說多聽,才不會讓太多的話,「凍成了溝通間的高牆 (引自說話的藝術/洪蘭教授)」。聽懂心語,才能說中心事而贏得信任。有信任,溝通才能順利並達成目的。說話關鍵不在技巧高超、辭藻堆砌,而是真誠的心,所表達出的尊重、理解與包容。孩子需要的不多,只是一顆「願意傾聽的心」及一股「支持鼓勵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