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立法院立法委員 蘇震清

  出身於台灣傳統農業大縣 - 屏東,自小學習協助分擔農務工作,也看著大人如何揮汗如雨地在南台灣烈日下日復一日的耕作,我和所有農家子弟一般,在人和土地關係緊密的農村社會中,對大自然的尊重與敬畏,像是天生的本能,也深深的體會什麼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有的收成絕對都是匯集天時、地利、人和的成果,沒有什麼是可以不勞而獲的。進入政治領域服務後,眼見台灣社會的亂象紛呈和政黨對立的衝突不斷,儘管有時亦感到憂心無奈,但是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軌跡明顯可見,也說明了這是台灣民主人權社會逐步成熟所必經的歷程和代價,而全民的認同和參與,更是台灣向前邁進的最大動力。

  事實上,從世界人權的發展過程看來,自古至今,幾乎沒有一個民主法治國家是未曾經過革命的洗禮而來的,無論是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印度不合作運動等,都是經過無數人的犧牲與奮鬥,才讓專制君主霸權退場,讓國家主權和國民人權獲得應有的尊重與保障。而我們對於「人權」實質內涵的概念,也是在近代無數理性的辯證累積下,從抵制專制君權的基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進一歩發展到工業革命後的工作權、教育權,以及 20 世紀以來倡導的發展權、和平權和環境權。因此,無論是抽象概念的發展或是社會體制的型塑,所謂「天賦人權」的真正價值,其實都是體現於人文活動持續不斷的積極作為,才能將人權的理念具體落實到人類社會中。

  同樣的道理,如今台灣民主人權的發展,也是經過無數民主先進的犧牲奉獻和世代交替的奮鬥打拼,持續擴大民主參與的機制,才累積出台灣傲人的民主成就 - 二次和平政黨輪替,並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孕育出獨一無二的民主文化,讓閩南、客家、原住民和新住民等多元族群文化,都能在台灣共享一個自由與公義的生活環境,取得一個受到國家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與尊嚴。但是,就如同務農沒有休假日一樣,公民人權的耕耘和維護,既非一朝一夕可成,也沒有一朝一夕可以坐視其荒廢,身在國會殿堂為民喉舌者更是必須戰戰兢兢,沒有怠懈推諉的藉口。

  況且,在時代潮流不斷變遷下,儘管我們自詡已經發展出相當成熟的民主政治和民主素養,然而身為一個世界公民所要面對的挑戰已經不同以往,台灣人民要確保追求福祉的權利,就必須體認權利的享有必須伴隨著應盡的義務。在政治上,我們必須確保主權的獨立、擴大國際參與空間;在經濟上,我們需要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國際市場競爭力;在社會上,我們要降低貧富差距、提出長期發展願景;在環境上,我們要重視國土安全、與自然環境永續共生。終歸而言,要讓台灣先站穩腳步,並確實為地球環境與國際社會提出貢獻,才是讓台灣公民獲得國際尊重與生存空間的首要工作。

  由此可知,凡此種種不同面向的世界公民責任,都不是執政者任憑一己之念所能達成,台灣全民的命運也不該取決於少數人的決斷。是以,當我們引領世界公民從更廣、更深的角度去思考人權問題,強化普世人權價值的共識時,也必須自覺自身應負起的責任與義務。畢竟人權理念必須取決於具體作為才能加以落實,要讓台灣人民獲得世界公民應有的尊重,並享有公平、公正對待,進而將人權福祉推廣至各個角落,為自己及後代子孫維護一個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仍是要從人本角度出發,尊重每一個聲音、展現每一份力量。因為,在現今世界公民人權的意涵下,人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共同努力付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