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一座需要不斷修補的橋樑

花蓮縣宜昌國中教師 韓文元

  夢見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大聲的背稿子,是在背台語演講稿。我對他說:「上課不要背稿,下課再背。」沒想到學生回說:「我是要比賽的人耶!為什麼不可以現在背?」接著我大聲叱責:「你要背就到外面去。」結果他往外跑了出去,我也追到門口,還補上一句電視上的老師在氣急的時候常會說的話:「你給我過來,聽到沒!」出乎意料的是,他開始繞著校園跑,一開始我還想嚇阻他,拿著棍子敲門,發出了巨大聲響,接著我也開始追,後來不知怎地,他就這樣不見了,於是全校開始搜尋這名失蹤在校園裡的學生。

  忽然,他又出現了,我說:「你為什麼一直跑?」他回我一句話:「我以為你要打我。」……「我以為你要打我」……這句話忽然一直迴盪,一直、一直……我於是醒了。

  我們習慣了,講話的時候用自己的語法,用自己的方式,以為聽的人會懂,至少不會把對的聽成錯的,儘管會有小小的落差,對學生或任何人都是這樣。或許,在我記下的夢境裡,認為完全沒有要處罰學生的用意,可是拿著棍子、叫學生「你給我過來」、開始追上去,這三者在學生的心裡就連結成處罰的形象了。

  有時候,和學生相處,實在不能理解他們說的一句話或做的一件事,前後的邏輯也怎麼都想不透,但前面記下的夢境正在解答,因為,我正用自己的語法和說話習慣,來聽學生用他們各自獨特的方式,說屬於他們的生活、想法,就算這時要「設身處地」,來做到這句已經是太濫用了的一句話,對學生而言,我的設身處地很可能只是用自己的經驗來假想,假想自己若是學生的話會有什麼想法、做法,不但造成自己更誤解學生,也擴大了彼此間的距離。

  當學生有話說的時候,或 許 老師們不能理解、想不透其中的邏輯;相同地,老師說的話,學生也未必能百分之百將意思接收,這是人使用語言時存在的盲點,卻不也是溝通之必要?雅量之必要?

  因此,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需要更多的包容與溝通,而溝通並非立刻可以達成共識,而是需要彼此不斷修補,才能搭起一座師生良性互動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