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從家庭開始蔓延

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賴惠芳

  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以「家」為本,家庭是社會構成的最基本團體,不僅提供了兒童基本成長需求的滿足,人類幸福的根源與品德形成的基礎。父母親是孩子的生活導師,對於孩子人格的塑造、品德培養,以及未來人際關係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父母的價值觀及教養則影響孩子的一生至深至遠,因此親職教育便顯得格外重要。

  基本上,在家庭功能中,親子關係的維繫是家庭功能的核心,然而現今大多數家庭皆雙薪家庭,父母親每天忙著工作晚歸,孩子下課後也得趕著去補習班、才藝班;有些孩子的晚餐甚至是在便利商店或速食店解決,長期下來會影響健康。回到家後親子見面的問候語仍是:功課做好了沒?於是親子關係日漸疏離,孩子則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找到另一片天空,對於日常生活作息、課業、與家人的關係、經濟甚至健康都會受影響。

  家庭要負起主要的教育責任,父母親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以人為本」的管教方式,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不同的人格特質與獨立的思考模式,管教子女時須以身作則,雙方管理一致,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同理心、耐心,成為孩子的良師亦是益友。以下幾點可以提供參考:

一、每天和孩子共享晚餐   世界上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美味是「媽媽的味道」,全家共享晚餐不僅可以兼顧孩子的營養所需,建立正確良好的飲食習慣,關掉電視在餐桌上與孩子閒談今日所遇到的新鮮事是家人最好交流,享受美味之餘,也聊聊天談談心增進親子關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在校人際關係。

二、與孩子共同閱讀   洪蘭教授曾在其著作中提到:閱讀帶來人類的好奇與創新,而且閱讀可以活化人腦,提高思考的能力,更能延長壽命。另一個好處是增加個體受挫折的能力,減少心理上因無知而造成的恐懼感。閱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親子共同閱讀可以提升專注力與閱讀能力,減少看電視與上網時間,等孩子看完後就可以一起討論,訓練孩子獨立思考與問題統整能力,養成孩子勇於發表意見的信心與勇氣。

三、每天擁抱孩子三十秒   身體的接觸最能傳遞愛的訊息,每天擁抱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們佔有我們心中最重要的位置。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羽翼漸豐,離而我們遠去,尋找他們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童年幸福的感覺會一直留在我們和孩子的心裡。每天擁抱孩子三十秒,讓孩子享受愛的童年,也讓我們自己充分的享受為人父母的天倫之樂!

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父母親帶著孩子做家事,藉由家事分工教導孩子學會責任感,不但可以培養自我照顧的生活能力,另一個則是家庭的連結。從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間做起,其他的如摺衣服、倒垃圾都可以實施。用讚美代替責罵,做錯從不指責,免得影響孩子的心情和傷了他們的自尊,在沒有壓力下,才有一顆樂意學習的心,孩子可從中學習到面對挫折、勇敢負責

五、養成運動好習慣   現在的孩子常待在冷氣房,體力普遍較差,所以要從小養成愛走路、愛運動的好習慣。早上提早出門送孩子走路上學去,在上學途中一邊走路一邊聊天,感受早晨清新的空氣,非常符合環保精神。在假日時全家共同做些戶外運動,無論是慢跑、騎自行車,曬太陽吸收維生素D,流一些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能力,讓身體更健康。

   總而言之,用心聆聽孩子說的話,時時讚美少一些責罵,看見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時常與孩子開懷大笑,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目標。家人的陪伴與安慰是最好的良藥,孩子的生活環境中能有關愛的人,那麼孩子必能受益,更重要的是和這些關愛之人保持一份持久且完整的親密關係,才能使孩子產生發展健全人格最需要的安全感,讓我們的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氣氛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