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悲與愛導引校園中的教學與學習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 姚立德
  民歌手齊豫演唱李泰祥作曲、羅青作詞的歌「答案」,她清越嘹亮的歌聲動人心弦,歌詞耐心尋味:

  天上的星星,為何像人群一般的擁擠呢?

  地上的人們,為何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

  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間的疏離,令有識之士憂心。我們看到現代的年輕人整天上網,在網路上聊天打屁,流連上癮,卻不願與家人談心。長輩們都說現代的年輕人是草莓族,中看不中用,一捏就會破碎,經不起挫折;但是,年輕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呢?我們在校園中也看到有為的同學,他們有理想、有目標,努力前進,令人感佩。另外,社會上許多人容易動怒,稍不如意便與人爭吵,處處產生不寧靜,我們的心怎麼能安呢?地球的資源有限,臺灣的資源更有限,如何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社會、愛護我們安身立命的臺灣呢?為求環境永續發展,大眾思考使社會更加祥和的方法,我們思考在大學校園中如何做才能使校園成為安全、安心的園地。經過本校多位同仁的開導,本人發現了以「慈悲與愛」,可以導引校園中的教學與學習,謹與各位分享。

  在校園中,一般而言它的教育作用有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又基於「教學相長」,教師亦從教學中學習,「教」與「學」相互流轉,生生不息。教師具有足夠的學識,才能教導學生,學生有一定的程度,才能吸收知識轉化為個人的能力,因此無論教師或學生均需自修自習,才能成長精進。慈悲心是人人需要具備的善念,不但提升自己,也善待他人;愛就是體諒、關懷,大家凡事為他人設想,就可以安心。2009年年底,學校裡參加過福智活動的同仁們多次來訪,告知十二年前日常法師成立福智基金會,開始有組織地進入校園推廣生命教育,它所舉辦的教師生命成長營和各種訓練過程活動,參與者眾多,如今已在臺灣各級學校撒下種子,逐漸萌芽成長。本校曾經參加過生命成長營的同仁們都有親身感動的經驗,我在今年(2010年)年初亦有幸參與,果然讓我受到震撼,我為他們不求回報的熱情而感動。因為深信福智教師成長營所傳播的「感恩、愛與關懷」是教育品質提升的樞紐,於是我發願要在校園中成立社團,讓學校裡更多的同仁有機會接觸到福智,幫助同仁一起在心智方面有所成長,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瞭解與親切、和諧,進而提升學校裡的教學與學習。校園中的每位份子共組學校的生命共同體,我要好,也要你好,我們大家都要好;每位份子能和諧相處,才能讓學校進步。本校已在今年四月成立「福智教職員聯誼會」,每週四傍晚下班後我們舉辦讀書會,由資深的福智老師帶領讀書學習,並分享經驗。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是「聯合國千禧年發表目標(MDGs)」八項目標之一,希望透過全世界各國的團結努力,確保人們永續環境的機會和安全。誠如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陳怡靜在「以大自然為師是人們的生存之鑰」文中所說的:心是生命的主宰,每個人應從心靈環保出發,以真心愛、關懷與尊重落實生活,珍惜資源及萬物生靈。我們要藉著參與福智社團,學習發光發熱,並將愛與關懷散播到全校,熨熱疏離寂寞的心,讓人與人之間更加親近,「和諧書香校園」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