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脫硝減排勢在必行

臺灣海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謙銘

前言

  中國火電廠排放的氮氧化物一直未進行總量控制,其排放量隨著火電機組裝機容量的增加,也對酸雨的形成作出貢獻。根據專家預測,中國氮氧化物產生量 2000年為1880萬噸,2005年將增加到2200萬噸,2010年為2420萬噸,2020年為2668萬噸。隨著火電廠燃煤量的不斷增長,其氮氧化物的產生量將逐步上升到占全國總產生量的大部分。“十一五”規劃將“節能減排”列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要求確保在2010年將中國的SO2排放量降低10%。如今,“十一五”已經接近尾聲,脫硫建設進入了高峰期;在煙氣脫硝方面,也已進入大規模工業示範階段,全國累計已有數十個脫硝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十二五”期間,氮氧化物將納入總量控制範疇。但是,在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陸新元看來,“是否把氮氧化物納入未來的約束性目標,需要多方面考慮。脫硝不僅僅是新型環保技術,而且還需要考慮電力行業的經濟成本和相應的財政投入。”

  “如果不對氮氧化物的排放進行控制,‘十一五'期間削減二氧化硫 10%的努力,將因氮氧化物排放的顯著上升而全部抵消。”在日前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召開的大氣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上,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專家的認可。對此,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給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不要把甲肝治成乙肝。研究顯示,如果不進一步採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未來15年中國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將繼續增長,到2020年可能達到3000萬噸以上。如此巨大的排放量,勢必對公眾健康、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據專家所言,儘管火電廠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絕對值低於二氧化硫,但對環境的殺傷力卻更嚴重。為此,歐洲國家對電廠排放物的衡量有兩個指標,一是二氧化硫,另一個就是氮氧化物。目前,國外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標是50毫克/立方米,而中國則高達600毫克/立方米,遠遠高於國外的水準。如果我們再不奮起直追的話,將來所承受的國際環境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法規近況

  目前,中國在氮氧化物的排放上並沒有出臺強制性的法規,而據記者瞭解,發改委在審批專案的時候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發電企業不上脫硝裝置”,將不予核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對電廠脫硝的要求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出臺相關政策已是指日可待。其實,環保部就曾印發了《 2009-2010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要點》,其中表示要全面開展氮氧化物污染的防治。以火電行業為重點,開展工業氮氧化物的污染防治。“要點”還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新建火電廠必須同步建設脫硝裝置,到2015年底前,現役機組全部完成脫硝改造。無獨有偶,國務院也發佈了“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規劃期為2009-2011年)。規劃細則提出,適應環境保護和社會民生需要,大力發展污水污泥處理設備、脫硝脫硫設備、餘熱餘氣迴圈再利用設備、環境線上監測儀器儀錶等等。從以上兩個政策的出臺,不難嗅出“煙氣脫硝行業在中國的啟動”有望加速。

  據統計, 2005年至2008年,中國安裝了脫硫設備的機組裝機容量從0.53億千瓦增加到3.8億千瓦。專家分析指出,電廠每生產1千度電,約產生6.2千克的硫氧化物和2.1千克的氮氧化物。由於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遠遠小於硫氧化物,長期以來,廣東只向電廠徵收二氧化硫的排汙費,電廠方面也只投入脫硫處理,對氮氧化物排放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但近年來的電力緊張,大批發電機組上馬,一些小火電廠的重新發電,致使氮氧化物排放量快速增加,加上以前氮氧化物的積累,大氣中氮氧化物已經遠遠超過可接納的容量。專家表示,廣東電廠為減少酸雨進行了數十億元的脫硫投入,如再不抓緊實施脫氮,目前所取得的效果將全部抵消。

未來趨勢

  專家介紹,電站煙氣脫硝環保設備主要是用於處理氮氧化物,主要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構成。一氧化氮原本無毒無害,當發生反應轉化成為二氧化氮後,對環境就造成了極大的污染,並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由於國內電力需求不斷增長,火力發電設備裝機容量的不斷擴大,所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損失。 2003年,由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就超過1700萬噸,每年損失超過1100多億元。截至200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突破4.4億千瓦,其中火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25億千瓦。至2010年全國電力行業約需新建、改建煙氣脫硝機組總容量可達上億千瓦,脫硝領域正在迅速形成一個總量達到1100億元的大市場。

  中國是世界產煤和燃煤大國,由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造成的酸雨已影響到全國 40%近4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煙氣脫硝是繼煙氣脫硫之後國家控制火電廠污染物排放的又一個重點領域。2004年7月,中國公佈並實施《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升級”後的強制性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將成為控制火力發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中國空氣品質和控制酸雨污染的推動力。自《京都協議書》正式生效、從國家不斷發佈扶持政策鼓勵電力環保到大手筆的撥款資助,這表明國家對電力環保產業化發展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而煙氣脫硝產業正是在此背景下進入發展快車道。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發佈的《中國火電廠煙氣脫硫產業化現狀及有關建議》,未來三年內,中國將有2.4億千瓦的脫硫設施需求。而國家要求目前已建和新建火電機組要逐漸把脫硝系統列入建設規劃,到2010年,至少有兩億千瓦的機組容量需要建設脫硝系統,在脫硝專案上會形成可觀的市場規模。有專家預計,國內目前脫硝的單位造價約300元/千瓦。這些都將為先期進入者帶來豐厚的商機。

全新的金融服務產業

  中國第一家煤炭、鋼鐵、建材等行業節能減排專案收益權和煤炭產品遠期銷售合約交易服務中心即山西呂梁節能減排專案交易服務中心正式在北京掛牌成立並開始運營。綠色配額交易應成為未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資本的力量來優化配置資源,促進行業競爭和優勝劣汰,有效推動產品技術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中國應努力建立相應的期貨、現貨交易市場,與創業投資、股權基金、股票和債券市場相呼應,逐步形成一個全新的金融服務產業。

  中國的綠色配額交易模式應與目前國際較為通行的綠色配額交易等機制有所相通,使參與國內交易的中國企業可同時獲得更多的國際交易利益,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減排行業的成長進步。在此基礎上,目前各大銀行已建立了從節能環保、新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對項目貸進行分類的標準,並在銀行的電腦系統內啟用了“綠色信貸專案標識”,對全行所有專案貸款都根據此標準進行了分類。對於不符合條件的堅決退出。    據統計,目前銀行支援的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類專案主要涉及汙水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理、燃煤機組煙氣脫硫、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生態綜合保護工程等領域。其中超臨界燃煤機組、燃煤機組煙氣脫硫脫硝等火電項目;城市汙水處理設施或配套管網建設項目;主要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貸款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