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弱勢的循環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理想家庭促進協會課輔組長 陳耀堂

 

  從事社會工作至今已有將近六年的時間,回想當初為什麼會走上一條與目前社會傳統價值觀相反的路時,總是覺得這一切都是預定好的,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自己亦慶幸能夠選擇一條讓人感覺到幸福的路。在我還在念大學時,開始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意義,時常會不由自主地問自己:「這就是我所想要的人生嗎?」「到底什麼才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進入了社會福利單位從事志願服務的活動,為自己在單調、呆板的生活當中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彷彿置身於五柳先生的桃花源中,豁然開朗,我相信上天為我開啟了一條道路,而我也認為一切都是那麼地美好。

  當我們談論到所謂的弱勢族群時,在腦海中不外乎會浮現許多諸如單親、低收入戶、隔代教養、新移民家庭等字眼,在某些人的想法當中或許會覺得這只是一種現代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所必經的社會現象,在這個「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社會當中,被淘汰的弱者理應被社會大眾所認為的強者擠壓至社會的邊陲地帶,進而被貼上若干有顏色的標籤,藉此以昭告世人我與別人有多麼地不同。

  在弱勢家庭當中成長的孩童,其實從小開始就會發現自己好像與一般同年齡的玩伴有那麼些許地不一樣,大家似乎都用著異樣的眼光來看自己,其眼神銳利的程度就好像犯了個天大的錯誤一樣。這些無辜的孩子們,竟要承受這種因著社會扭曲的價值觀所帶來的原罪,而經常導致其相當的發展潛力與良善本質被扼殺殆盡。

  在自己從事社會工作的過程中,不時會發現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當中,竟隱藏著許多令人不忍卒睹的家庭,這是在我尚未接觸社工領域前所無法想像的事。在幾坪大的小小房間裡,就是他們的家。這與我所認知的家實在有著太大的落差,因為在我一向的理解當中,「家」本身就是一個幸福、溫暖的代名詞,從沒想過它有一天竟會變成一種夢魘、一個令人避之危恐不及的地方。進入社工的領域,確實在某一方面讓我認識到台灣社會所呈現出的不同面向。

  台灣已經是一個已開發的國家,其社會福利制度也是相當的完整周詳。但從每天的有線新聞台當中卻依舊可以看到社會事件二十四小時馬拉松式的播放,而因著不懂得如何主動向外求助,最後將自己逼上絕路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悲劇事件的發生彰顯了民眾對政府社會福利的認知不足,亦顯示出社工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但我想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在某一個層面上已經喪失了「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面對當前的社會困境,我們確實是該虛心反省。

  在從事社會工作的這些年來,因著許多人長期默默的支持與鼓勵,使我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在大家胼手胝足,辛勤耕耘之下,協會目前已經有了一些小小的基礎。在此以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長期以來一直愛護、協助、支持我們的朋友,謝謝您無私的付出,使我們得以繼續的走下去。

  一個社福單位的成長與發展,絕對不是靠個人單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一群有著共同理念的人,朝著共同的目標,經年累月持續地付出。弱勢兒童扶助是社會福利當中很重要的一環,需要社會大眾的認同與共同的參與。衷心期盼更多善心人士與團體投入社會弱勢服務的行列,讓我們攜手一起為社會的祥和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