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腳步,才看得到身心障礙孩子的進步

台北縣大豐國小/特教組長 林文彩
  身為一位國小特教班老師,特教知能是我的專業領域,愛心耐心是我的專業精神,唯有將專業領域與專業精神兩者合而為一,才能讓身心障礙的孩子得到特教老師最專業的服務。但在教學現場當中,國小特教班的身心障礙孩子障礙程度比一般人所想像來的嚴重,不僅認知能力低落,甚至連平常看似容易的用餐、如廁等生活自理工作也都需要大人們從旁協助。正因如此,特教班的老師對於孩子學習問題或是問題行為常常需要絞盡腦汁想出解決策略,一旦想出策略,接下來就要擬定時間確實執行。偏偏執行的時間往往要拉長至一或兩個月以上,甚至更久,為什麼執行一個策略需要等上一段時間呢?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習慣」,也就是讓孩子們漸漸地習慣老師為他們所擬定的策略。記得曾經看過一則報導,內容提到人類對於習慣的建立,需要將欲建立的行為重複二十次以上,才會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習慣。而想要使身心障礙孩子能夠習慣老師所擬定的策略,最後變成自發性的行為,相較於一般人同樣行為重複的次數,絕對不下二十次,甚至四十次、六十次都有可能,所以在執行策略的時間安排上,拉長時間是有其必要性。舉例來說,有些孩子對於如廁的時間往往無法適當掌控,而且在表達方面也有困難,所以有時候可能當大人沒有注意的情況下,就大小便在褲子上,長期下來,大人也苦於不定時就要為其清潔身體或更換衣物,對於孩子而言,對於孩子往後的社會適應也會形成與他人互動的阻礙。因此,在面對孩子的這種問題時,特教老師通常會嘗試以「定時」的策略來處理,例如利用孩子下課的時間,讓孩子到廁所內站在小便斗前或是蹲(坐)在馬桶上,直到其完成大小便,才讓其離開。而這樣的策略就需要拉長時間執行,孩子才能漸漸「習慣」何時該如廁,也能逐步改善孩子不定時就大小便在褲子上的情形,而老師也會教導父母親在家時,也要設定時間來執行同樣的策略。根據經驗,若能確實執行此策略,大約1至6個月可以建立孩子定時如廁的行為,所以在教導特教班的身心障礙孩子過程中,身為特教老師,也會常常提醒孩子的父母親要試著放慢腳步,才能慢慢地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與成長,就如同經過一段黑暗的時間之後,最後終究等待到黎明的出現。特教班的孩子需要特別的學習輔導,當個未有機會參與這群孩子的學習過程,請記得,放慢腳步,才看得到身心障礙孩子的進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