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永續生存之道-節約用水與合理調整水價

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副組長 徐幸瑜

  自來水為民生必需品,其重要性較諸電力、電信、瓦斯等有過之而無不及,政府爰有責任提供質優、量足之自來水供民眾使用;然而,僅管台灣平均年降雨量約2,500公厘,是全球年平均的2.6倍;但每人每年實際可分得的水資源僅有全球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屬缺水國家。復以台灣降雨之豐枯季節分明,具顯著之時空分配不均特性,使得水資源儲存與調配不易。夏秋兩季(5月至10月)豐水期降雨占台灣地區年總降雨量的78%;冬春兩季(11月至翌年4月)枯水期則僅占年總降雨量的22%,此種現象愈往南部愈嚴重,南部地區豐水期的降雨量則占了全年降雨量的90%,導致局部地區經常發生缺水事件。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需求及民眾生活品質提升,各項用水需求日益殷切,惟台灣因可供興建之壩址不多,優良的壩址均已興建,加上環保意識高漲、土地徵收不易及地方要求回饋等重要壓力,政府興建水庫極為困難,開源不易。此外,目前國內各大型水庫也正面臨淤積及水位下降的難題,更凸顯台灣未來水資源供不應求之困境。因此,在「開源」不易的情況下,若無法「節流」,未來台灣水源不足的問題將日益嚴重。事實上,長久以來,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宣導民眾「節約用水」,惟其成效未能達成預期目標,足見民眾並不珍惜水資源,其因或與水價長期偏低存有重大因果關係。是故,水價若不能合理反映水資源的經濟價值,節約用水將只是不能落實的口號。

  台灣自來水平均價格每度10.8元,與亞洲新興國家相較,除韓國首爾(8.53元)、馬來西亞吉隆坡(6.97元)較低外,日本東京(35.77元)、新加坡(37.6元)、香港(13.57元)等地區之平均單位水價均高於台灣,而歐洲國家之平均單價約為台灣自來水公司之3至17倍,顯示台灣水價相當低廉。台灣現行水價距上次獲准實施(民國83年),已逾15年未作調整,水價長期偏低,導致自來水事業財政惡化、經營困難,無法全面汰換舊漏管線、提升淨水場功能及改善水質。此外,以目前國人之所得額及消費能力而論,水價確有檢討之必要,甚而追求「綠色水價」體系,亦即在水價成本中納入環境保護,並透過水價的調整,實現水資源環境之保護、有效利用與節約。

  有鑑於莫拉克颱風過後,台灣南部集水區受到重創,再加上後續降雨不豐,致國內水情展望不佳,有賴於政府與民眾共體時艱,將節約用水體現於生活習慣中,並合理調整水價以求水資源永續經營。期待當前政府能深入檢討當前水價結構與水價調整等重大議題,並將議題提交民間討論,以凝聚共識,並由此提出可行的具體方案以供政府決策參考,共創永續而安全的台灣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