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的經濟利益與生態保育與平衡之探討

華梵大學環境與防災設計學系 學生 周洪育

  開發的經濟利益是否絕對大於生態平衡?生態平衡與經濟利益之間如何探討?我想,這是目前大多數國家在面臨開發議題時,所面臨的抉擇,開發V.S生態保育與平衡。

  在學校中,很有幸學習到相關的生態保育知識,生態保育並不只是單純的規劃出一塊土地,然後在旁邊就能進行開發,生態是一個持續變動、範圍廣大的系統,在開發前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的評估與思考。要不然生態破壞了,在十幾年內就再也回不來了。只有仰賴地球自然恢復的,但是地球的自然恢復,是一個數十年的緩慢流程,任何破壞都是,尤其是一些大規模的破壞,例如最近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到百年以上。尤其在生態系統脆弱的區域,更是如此,例如深海等地區。

  開發尚未開發的區域,是國家在追求GDP成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ㄧ,尤其對於一些未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更是如此,提升整體經濟基本面,把開發區域擴大,讓可以興建工廠的面積增加,也提升可容納人口數目,從勞力密集開始發展,到類似台灣目前的精密、高密集度的工業,這是一種必經的過程。只是每個國家,經歷這段時間的時間早晚而已,例如傳統的工業大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蘇聯與西北歐諸國,這些國家,他們經歷這段勞力密集的時間點,相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這些國家大多在第20~30年前,就已經脫離了勞力密集的工業。他們發展工業的時期,對生態保育還不是很重視,應該說那個時代的思維與現在不同。

  但是,其餘國家也從落後國家,接收了那些國家的思想,也希望能與它們一樣富足,所以開始發展工業,也是從勞力密集開始發展,但是這些國家多半是屬於熱帶地區與曾經是殖民地的國家,例如柬埔寨、巴西等,這些國家與那些開發中國家不同的在於,英、美、日、德、法與西北歐諸國都是屬於溫帶國家,生物多樣性較低、物種較為簡單相較於熱帶地區國家而言。而這些國家因為開發較早,大多也做過生物調查,未發現的物種,相較於熱帶地區國家、殖民地國家,都是發展較晚、未經過詳細調查的區域相對較多,但是這些國家急著發展經濟,無暇去顧慮生態平衡,因為對他們而言,經濟發展是唯一的目標,也是他們最在乎的事情。

  已開發國家,希望那些國家保持原狀,盡量不要去做過多的開發,以保育珍稀與尚未被發現的生態系統與物種。但是未開發國家,想要追上那些已開發國家的生活品質與水準,並且希望他們能與那些國家一樣強大。這是一場已開發國家與未開發國家之間最大的衝突點。已開發國家,希望他們減少開發以保育生態,未開發國家希望能大規模開發提升經濟成長效率,兩者之間的認知差異非常大,再加上世界人口的急遽擴張,讓家具、紙張的需求增加,再加上中國大陸的崛起,讓世界的木材原料需求大增,導致開發速度增加。這也是目前開發速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就跟台灣諺語說的一樣“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砍頭的生意搶著做”未開發國家以利益為導向,已開發國家以全球環境為導向,兩者間互相衝突。如何在開發與不開發之間做出選擇,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我在這邊提出一點微薄的個人淺見,抑制開發這件事情,是全球各國政府的事情,不是單獨的已開發國家或是未開發國家政府的事情。所以包括抑制人口成長速度、提升勞力密集國家的產品單價,以不開發更多生態區域的方法,提升那些國家的經濟成長。讓世界走向分工與合作,而非榨取。並且研發可以替代這些原料的材料,甚至達成利用人工方法就能生產的目標,以減少人類對自然的需求與破壞。

  我想,覆巢之下無完卵,生態的破壞,將一去不回頭,而物種的消滅,也導致人類利益的重大傷害,或許有許多尚未發現但是卻已經消滅的物種中,蘊藏著解決愛滋病、癌症之類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化學物質,但是因為人類追求眼前的利益,就將其破壞掉,非洲大陸的伊波拉病毒事件,就是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導致自然反擊的最大例子之ㄧ,與自然共存、化壓榨為合作,是讓人類得以延續下去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