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地共存的智慧-----易經之人權思想

政治大學中文博士 李翠瑛

【摘要】
《易‧繫辭》中提到:「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萬物之變化在陰陽之中找到平衡,易經之卦象以陰陽二爻為基準點,透過陰陽的變化組合成八卦,八卦衍生六十四卦,卦象的解釋則透過陰陽的交會與大自然的事象,用以推衍人事的變化,因此,《易經》中以自然物象為主要的意象,以自然天地解釋人事,同時,強調自然與人類共存的原則,人類與天地以和諧共利的方式共存,此乃保持天地人平衡之智慧。
因此,《易經》中提到人地人三者同樣存在,天地與人之間有某種程度之平衡關係,三者相依相存,人屬於三才之一,具有與人俱來的生存權,而與天地共存共榮,因此,人之自我尊重以及尊天敬地乃是《易經》中本來的思想體系。

【內文】

  1. 尊重乃人權之基本精神

    《易經》是我國古老智慧的結晶,《易經》以太極生萬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生生不息之意衍生萬物,但萬物不離陰陽之道,《易.繫辭》稱:「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太極由陰與陽組成。易經之卦象中,也以陰爻與陽爻繪成卦象,從卦象中解其爻辭,以觀吉凶。易理在於君子趨吉避凶之道,故易經卜卦乃在警惕世人,是預防之道,非迷信之斷其吉凶。
易理以天地人三才並列,故一卦有六爻,分屬天地人而解之。天地人三才者,歸範三級三階之事物,既有天地,亦屬人事。人在天地之間,與天地一般大小,是以易理中視「人」為與天地共存並生,並且人之地位在天地之間是頂天立地,與天地並存,並非以人為小,而以天地為大之意,故知,人與天地乃共依共存之道。

  既然如此,則天地之間,必然存在人之生存空間。人與天地之間如何共存,便是易經裏的自然學、環境學、地理學。《易經‧繫辭》提到: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易與天地準,故太極是陰陽兩儀和合而來,陰陽二極變化而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衍生六十四卦,從六十四卦之爻辭與卦象定天地萬物之吉凶,故天地吉凶之象則蘊含於八八六十四卦之中。因而〈繫辭〉也說:「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易經之卦象乃聖人見天地萬物之形貌而擬其外象,做為爻辭之內容。因此可知,易經以萬物之象定吉凶,是聖人觀察天地而象物之貌,是以外物之象定人事之吉凶。故聖人效法天地,並尊天敬地,《易經‧繫辭》說:「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聖人尊天敬地,效法天地,上以尊天,下以法地,天地之位,乃聖人效法之對象。

  人生而處於天地人三才之一,卦象六爻共分天地人三才,三才以論吉凶,故人之地位與天地各屬於其一,既然易理以三才各居其位,人本與天地一樣是自然的一環,人之地位與天地同一,人生而有生存權,此為自然之道。天地人不能缺一而存,試想空有天地而無人,易理則不存,乾坤陰陽則不能運行。法國廬梭稱「天賦人權」即將人權放在天地之間,與天地並存。
天賦人權在於人有基本生存權,以現代法律規範之,則人有生存權、財產權,應該具存所有活在這世上應享有之基本權利,並且,尊重他人生存之基本權利,即所謂「民主」乃民之所主,是人民有足夠之自主權,既享有基本人權,也應該尊重世上其它人之基本生存權,是以,尊重乃基本人權之精神,尊重天地乃因尊重自然秩序運行之理,乃易理中之基本精神。

二、與天地共存乃人類生存之根本

    天地陰陽各有其定位,則天地運轉流通不息。若陰不陰,陽不陽,是非不清,黑白不明,則天地應有之本分受到改變,因此天地則大亂,自然之理則混亂,其時則四時不清,人心不明,磁場毀壞,自然本來運行之原則與規範則混亂,而無法遵行原來之易理。《易‧繫辭傳》中說:
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坤代表天地,天地運行之妙理,乃於陰陽之道也,天為天,地屬地,天地各有其位,則人在其中,運行不已。因此,天地定位而陰陽分立,乃乾坤相執其一,於是自然乃運行,四時流轉,春夏秋冬,各自分明,周流不息而無誤。然而,若乾坤毀壞,陰陽不清,是非不明,則天地無法各定其位,則易之理無法運行無阻,若易之理無法運行周遍,則乾坤將亂,生機停止,天地陰陽之變化恐而生變,無法運行流通,乾坤之理則終止而息滅。

  現今全球所面臨的問題,帶來人類生存危機。其一,是氣候變化極大,臺灣去年冬天至今,氣候變化非常快速,昨天為夏天,今日變為冬天,氣溫的差異極大,造成人類、動物、植物必須適應氣候變遷,在此之中,乍冷乍熱,疾病流行,必然是人類體能上一大挑戰。其二,是糧食危機,氣候怪異帶來最嚴重的的問題是糧食短缺,例如大陸五省乾旱,缺水問題嚴重,接下來必然影響農糧產量,民以食為天,糧食短缺則易引起爭奪、暴力,甚至戰爭。其三,水資源匱乏危機,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擔憂大陸打算進行之「朔天計劃」,將許多重要河流之上游透過人工轉向,南水北調,將水資源全部保留在中國大陸境內,屆時流入印度、越南等國如湄公河、恆河等將面臨無水的窘境。其四,戰爭危機,經濟的問題、資源爭奪等問題所可能引發的戰爭。

  易理所言之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之運行生生不息,乃陰陽各有其位,若陰陽不分,天地不明,氣候變化,四季混亂,則人之生存權受到威脅,此易理之以天地人三才為並列因素,若其中之一傾頹,則影響其它二者,造成混亂的局面,則人類的生存將受到極大的威脅。因此,天地人三才各安其位,人必須與天地和平共處,既不能過分干擾天地運行,以過度開發或是破壞自然來取得人類的利益,當天地人不能平衡時,則未來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1. 人與自然的平衡之道

  四時的變化必須循自然的規律,過去曾經有一部影片:「明天過後」,敘述冰山融化後造成海水鹽度變小,海水變淡,因而引起海洋中溫暖之黑潮未能如期循環,因此北半球暴風雪,美國中部以北地區,包括紐約,成為冰天雪地。此一電影虛擬情節雖未必發生,但2009到2010年,氣候的怪異,雨者成為暴雨,雪者比昔日更加狂風暴雨,自然的失衡,因為地磁的移動,人心不古,讓心的能量發出惡念磁場,更加惡化原有的地球磁場。

《易》理講究: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宇宙自然運行,循環不已,太陽下山則月亮東出,月西落則日東出,冬去夏來,夏去冬來,此乃日月夏冬之自然運行,一旦外力阻撓此一運行,天地失去平衡的秩序,到時,氣候四季的混亂將讓人的磁場心靈產生混亂,產生莫名其妙的言行,人類的基本秩序在無形中受到破壞,也讓人類的行為脫序,造成世界秩序的混亂。

《易》理強調人與天地共存的智慧,天地人各安其位則平衡之道生焉。《易》理強調生命之基本生存權在人生而有者,然其基本生存權之獲得與建立乃在於尊天重地,彼此互重而互蒙其利,人在其中,自然也獲得生機。

  因此,《易‧繫辭》討論易理思想,並一再訴說人與天地共存的智慧,此則以「尊重」天地,人與人彼此尊重為基本精神,強調人權時,也應尊重其它人的人權,才不會過度成為民粹主義下唯我獨尊之傲慢自大,遂而以個人自私之行為誤以為人權之伸張,此乃刻意誤解人權之意義,而令個人私欲之無限擴張。故而《易》所提之人權思想根源於天地人平衡之道,與天地共存之智慧亦是人與人之間互存互利之智慧,人唯有互助互利,各有所長而能共蒙其利,若逞個人私欲而排除異己,失去該有之共存機會,失衡之結果,最後災殃必然也會臨頭,無法保持天地人之平衡,就無法保有個人生存基本權利之擁有,此因人本為天地之一,無法單獨存在,人乃群居動物,亦不可能單獨生存,人與人之共存智慧在保持平衡,也就是共有相互尊重的基本精神,而非一人獨大,排除它人生存空間,此必不可恆久,待時日一久,必然也招來自我的毀滅。

  1. 結言

  總合而論,《易》理在教會人們生存的原則,從人與天地和平共處的角度言

  之,主張人與自然的共依共存,而非人與自然的抗爭與爭奪,此破壞自然等於破壞天地之運行法則,此為易理所不認同者。《易理》中的人權思想,是與天地相處之智慧,與天地之共存且讓自然有其運行空間,此為易理之人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