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買車煩惱

台南市志開國民小學 教師 吳延晃

  從小,自己就不是什麼汽車迷,當老弟小時候熱衷的和老爸隔著車窗點數窗外琳瑯滿目的車子型號和特性時,我可是連Toyota和Honda都分不清。等長大了些,車子對我而言,仍只是停留在工具的角色。汽車開始又進到我的思緒,是從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的《物體系》這書開始的,對這位法國的社會學家來說,今天的汽車和幾十年前的汽車,在引擎的功能上相去不遠﹙並不是沒有變化,而是引擎變化的速度遠落後於形式變化的速度﹚,但是車上卻多了許多新奇的小功能﹙人們以為會經常用到,這當然又是車商的把戲﹚,然而更重要的選擇依據是「造型」、「顏色」、「品牌」,以及一些很瑣碎的差異,人們透過對汽車的選擇,企圖呈現自我,但是這個「自我」已經不是自我意識,而是記號─自我的記號,這樣的記號「只能」配合商品所發展出來的目錄選項,一一對號入座。事實上,消費體系所豢養的,不過是一個無能為力的人,這人失去了主體,他以為自己每天的消費行為是自己的所需,其實他只是在消費體系所創造出來的記號中團團轉,而且還不斷透過消費行為,自我肢解,最終反而失去自我。人最後也許會變成植物\人,或是物\人,像是科幻影片中,靠著筒狀維生體系,終生在星際間漂流的一個物種─他以完美的形式活了下來,但是他對自己─已經無能為力。

  面對這樣令人窒息的解釋,我想,大部分的人對買車這件事情,很難再提得起勁,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情誘發我買車的動機、令我開始思考買車的問題?喜新厭舊嗎?我想,自己應該不會這麼承認。情感上,完全沒有理由割捨這部陪伴我成長的喜美四代(Honda, Civic, 1989年份);然而,理智上,我有一個很好的「正當理由」:面對第2個孩子在今年(2010年)十月的到來,老喜美無法在後座再增加一個安全座椅的扣環了。若再加上一些安全的理由,如老車沒有安全氣囊、沒有ABS、沒有EBD等,似乎下一部新車對我而言,是買定了,接下來只要選擇買哪一部車,不就好了?但我卻仍躊躇不前,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情令我煩惱呢?

  首先是環保問題,好端端的老喜美,之前才剛經過大保養(花費3500元),老爸還出錢換了全新的輪胎(4000元),也換了冷氣零件(2000元)、化油器(2000元),還加裝了CD播放器(2000元),而且20多年的老車了,高速油耗還可飆到15km/L,綜合市區油耗也保有12-13km/L的實力,這樣的成績,恐怕還令許多當紅車款望塵莫及。要是我買了新車後沒人願意接手,這樣的一台優質老車,豈不是只能走上報廢一途,「報廢」代表好端端的一台車就要拆解,當廢鐵賣了,這不只令我心痛,而且許多材料從此成了永世不得超生的廢棄物,徒增環境負擔。而買新車當然更是增加整體環境資源的消耗,這一來一往間,兒子未來要承擔的環境債可就更多了。我當然不會去相信什麼「新車較環保」的鬼話,用布希亞的話來說,汽車業者只是把精力花在新奇而無用的小發明上。以我最近為了買車而對幾部新車的觀察研究,發現此話不假,車商對於汽車核心動力系統真的是不長進,碳排放沒減多少,反而把精力都耗在所謂的「改款」上了,甚至連老喜美有的車室內燈光延遲熄滅、車速連動上鎖這類功能,對2010年款的許多新車而言,也得另外選配。

  好吧,就算真要狠下心拋棄老喜美,要買也得買一部省油的好車吧。遊走在各大新車展示場,一輛又一輛油油亮亮的新車,令人目眩神迷,加上賣車業代在一旁以華麗的言詞搧風點火,這時往往會老套的再補上一句恐嚇:下個月就要漲價喔!每每有衝動想入手買下新車:省油冠軍Toyota Prius,開價129萬,我當然買不下去;省油小車Vios也不賴,而且價格只要Prius的三分之一,可以列入口袋名單,但空間的利用上就是少了點什麼,而且滿街跑的國民車Vios,看了就煩。好吧,那三菱的Colt Plus應該可以滿足空間需求吧,很抱歉,雖然後箱真是夠大,但女王嫌後座太窄了,既然買車主要是讓女王和寶貝們坐,舒適性適當然是要審慎考量一番的,所以Colt Plus只好忍痛出局;不死心,聽說Honda Fit要準備出油電款了,但是盼了又盼,就是只聞樓梯響,不過依照日系車商以往的「不良紀錄」,就算在台推出上市,恐怕也是像Toyota Prius一樣,要開價上百萬,把台灣人當凱子吧!說著說著,似乎選項又回到美中不足,但尚可接受的Vios身上了。理想上,我暫時把Vios當成過渡時期的選項,若是未來幾年,有出現油耗和價格都令我滿意的車子,我還是會考慮把Vios換掉的,不過老弟丟了句話:你呀!Vios一開又要二十年了,唉,看來老弟比我還要了解我自己。

  討論了這麼多,有個關鍵的問題似乎沒有先好好回答,那就是「到底為何要開車?」。回顧這幾年來,我開車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載孩子往返台南、高雄,或是小家庭要到外縣市出遊,避免讓孩子天天悶在都市裡,抑或是遇上雨天,不忍家人淋雨。那反過來問:可以不開車嗎?如果和女王住在一起,且假日都在市區附近逛,或者搭火車出遊,確實是可以考慮不開車,但若遇上雨天要帶寶寶出門,加上一大堆報寶寶的裝備,不開車確實是不太方便。況且,目前和寶寶分隔兩地,所以關於不完全開車的問題,只能是我的夢想,實質上不可能。但期許自己做到少開車,例如假日帶寶寶出遊時,多利用市區的景點,別跑太遠,儘量讓寶寶坐在腳踏車的袋鼠椅上出遊,不得以才動用機車;而沒下雨時,也就少開車;自己一個人在市區行動時,我當然是儘量騎腳踏車。

  所以如果無法改變女王出門帶一大堆東西的習慣、如果無法忍受台南-高雄用腳踏車跑一趟耗掉好幾個小時、如果無法忍受雨天全家穿雨衣出門…,那麼家裡放一輛車,以備下雨或長途的移動需求,似乎有其必要。但是車子買了,我和女王從此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心中的問號恐怕比滿天繁星多,理智告訴我,全家人一起擠在一部小車內歡樂出遊這類畫面,這是車商的置入性行銷廣告所創造的幻想,以個人成長經驗,似乎擠在車內吵架的機會較多,但情感上卻又暗暗期待這類畫面真的出現,也許這才是我煩惱的真正源頭吧。

  話說回來,買車或許可以短暫的滿足我的欲望,但欲望這回事,卻總是不斷的又被創造、激起,我最終還是很有可能被漫無止盡的消費慾望給掩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