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校園中推行人權教育

苗栗縣立頭屋國民中學校長 李萬源

  現今學校教育與人權意識之間的緊張關係是需要被化解的。學校應大力的推行人權教育,由於過去的封閉體制,造就了人權議題成為學校教育中不能提的一大禁忌,舉凡校園內發生體罰事件、能力分班、髮禁以及同學間的霸凌等侵犯基本人權的個案時有所聞。然而,隨著時代的潮流,政治經濟的發展,落實校園民主法治與人權教育,破除學校教育內侵害人權的惡質文化,建立「愛惜自己,尊重他人」安全無障礙的學習環境-友善校園,這是當前教育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學校推動人權教育,短期目標在於改善當前不良的教育環境,保障學生基本的學習權益,讓學生能澄清對與錯的價值觀念與尊重人性尊嚴,負責任態度的養成,在生活中實踐與維護基本人權,長期目標則在於打造國內的人權文化,讓每個人既能主張自己的權利也尊重他人的權利,並進而關心整體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發展,形塑一個嶄新而逐漸趨近正義的社會,以實踐聯合國人權教育十年(1995-2004)的願景。

  教育基本法中提到:「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羣、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然而,人權教育的內涵可定義為:「藉由教育的設計與作為,讓每一個人能夠且願意主張自己的權利,同時也能夠且願意尊重他人的權利;建立人權文化的社會,每個人能主張自己的權利也尊重他人的權利,並進而關心整體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形塑一個逐漸趨近正義的社會。」,如此而言,也就是在強調學校應在「愛惜自己,尊重他人」的原則下,推展學校人權教育,是有充分理由與也有其迫切性。

  從現今校園文化可以明顯發現,師生關係、學校行政與教師或與教師會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似乎存著一種詭異的對立與缺乏互信的衝突關係。這樣的文化,會降低學校推動人權教育的動機與意願。而教材的缺乏、師資的不足及升學導向的壓力,也會影響到學校推動人權教育的成效。過去學校教育著重於培養學生「順從」、「乖巧」、「聽話」的教育方式,無法激勵學生勇於表達不同的意見,也造成師生間某種程度的觀念偏差;上對下的威權傳統體系所塑造出的「尊師」、「愛校」的氣氛,似乎成為判斷師生行為的基準,有礙師生觀念的開展與啟迪。

  所以要落實人權教育,應由學校人權教育開始做起,而應有的作為,可以下列幾點分述:

  1. 營造學校優質的人權教育環境:

  使學生在真誠關懷且互相尊重的環境中,學習有關人權的知識和行動技能;養成尊重、包容的人權態度;能自由的展現自我、接納他人的意見;繼而擁有創造歷史的動力,促使校園人權文化自然的開展。在學校中的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互動、對話的機會,讓學生不斷澄清自己的觀念,有助於學生自我反省,學習自我成長,建立學生自身的人權敏覺力與批判思考能力。學校內所有的人員應熟知人權教育的內容,以全面協助學生學習基本權利。

  而學校人權環境指的是硬體設備與軟體設備兩方面:
(一)硬體設備:強調營造人性化的空間。例如:教學與學習器材、遊戲器材和校舍等情境佈置是否提供學生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並讓每一位學校成員在多元且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及工作。
(二)軟體設備:強調營造彼此關懷、和諧溫馨的親師生關係。

二、人權教育融入學校各領域課程
教學是人權概念轉化與經驗傳遞的有效策略。透過實施人權教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對人權有愛惜自己、尊重他人與正向的態度,能將尊重與包容的價值觀,內化為個人信念與生活習慣,也可以協助學生檢視社會情境中有哪些是違反人性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進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建構一個富有正義的社會。因此,學校可以透過下列方式將人權教育融入各領域課程:

(一)安排課程時間:學校定期或朝會排定教師或專家學者在全校性的活動時間來討論人權教育,例如講座、、青春舞台與動員月會等。
(二)課程規劃人員:透過人權輔導團結合學校裡有人權專業知識背景的同仁來規劃人權教育教學內容。

1. 尋求人權教育輔導團協助。
2. 參酌與人權有關的教職員以及各領域教師的意見。
2. 人權教育活動安排與納入學校的行事曆。
3. 整合人權教育的校內、外相關資源。
4. 辦理教師人權教育在職進修工作坊活動。
5. 暢通校內外單位的良好溝通機制,以確定人權教育的議題與題材融入學校各領域課程中。

(三)課程評鑑人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委員定期討論人權教育教學活動。

1.教室課程、年級課程、學校課程、領域課程等,是否將人權教育與其他課程做橫向的聯繫,應顧及學習的順序和理性,做有系統的建構人權知識。例如:社會領域中權力、規則與人權部分融入人權認知與技能的學習;語文領域可以藉由思考、討論教學建立人權覺知;再經由評量、校內外活動課程,發展人權價值觀。而各年段縱向的發展是否顧及加深加廣以及連結性的原則。例如:低年級的人權教學活動是否討論不公平的議題;中年級學生是否覺察到與生活環境有關的人權議題;高年級教師是否鼓勵學生參與人權保障行動。
2.教師是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自我反省,澄清自己的人權概念,進而將人權概念適時融入現有教材中;另一方面,藉由帶領學生將日常生活中人權衝突事例作為比較、經驗的媒介,透過實際的討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人權價值,培養學生具備察覺人權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實踐人權保障的行動力。學生是否得以從長期潛在課程中感受到人權的重要及人權被侵害所造成的痛苦,並以同理心去尊重他人的權利,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依據人權信念,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四)建置與累積學校本身的人權教育的檔案與資源
透過建置與累積學校本身的人權教育檔案資料相關資源,藉以剖析與認識學校之社會與文化背景中的差異性與多元性,規劃真實融入學生生活經驗之人權教學活動。例如:
1.建立人權教育檔案,累積學校教師實施人權教育的經驗。例如:人權教育簡介、人權教育學生手冊、人權教育教師手冊、爭議性議題的教案與案例陳述、人權教育文獻等。
2.撰寫各年段各領域人權教育課程說明書,便於教師做各年級與各領域人權教育課程的銜接。
3.由校內師生共同發展與擬訂學校人權公約。

(五)整合社區資源
一方面引入社區資源融入學校的人權教學,另一方面也帶動社區人士與家長了解人權內容,並願意提升人權行動,共同營造尊重、包容的人權環境,以利學校推動人權教育。

(六)培養與學生家長的教育夥伴關係
人權教育與所有其他的教育主題相同,首重生活實踐,無論在學校或在家庭,都是實踐人權理念的環境,所以需要學校與家庭共同合作來落實並強化人權教育效果。

三、自我檢視學校中的「人權」實施狀況
為了達到人權教育普遍化的目標,最好能隨時隨地藉由某些具體的行動經驗(事件案例經驗),來檢視反省與實踐於日常生活教學情境中。學校中所有的成員若可以隨時提醒自己以身作則,則學生可隨時接收到人權的機會教育。舉例:

(一)校長方面:是否能尊重教職員的隱私權,允許表達不同的意見或行為,儘可能充分溝通,發現不妥之處事實給予申訴與答辯的機會,並鼓勵教職員參與相關研習與研討會,給予所需的經費與資訊上的支持,並有效地協助弱勢學生適應學校生活,讓教師安於教學生安於學。

(二)教師方面:是否有意願來檢視自己的人權價值觀與作為,會與同儕討論人權的議題能尊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的權利,提供給學生學習落實人權理念的民主過程的機會,鼓勵發問並開放討論,協助選擇適合於學生需求與興趣發展的學習,並採取多元的標準來評量學生,而能保護與尊重學生個人的秘密,協助學生對價值的澄清與面對事物的態度。

(三)學生方面:是否有機會主動討論有關權利、義務的相關議題。實際參與學習及實踐民主的操作,適當反應並討論學校裡的爭議性問題,會利用申訴管道來保障自己或他人的權利,對教室規範及學習方案進行理性的討論,並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避免侵犯他人的權利,支持並保護其他弱勢團體的權利。
總之,人權教育就是要推動「愛惜自己,尊重別人」的理念!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基礎教育,也就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人權教育要重視的是如何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讓學生們得以引發「自我」和「他人」互動的反思,建立「人與人的相處」的理想秩序。唯由藉著紮實的人權教育才能彰顯人類文明的內涵,培養出能體諒別人、約束自己的文明人,教育出有思想、會思考、具同情心的孩子後,建構一個祥和美好的友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