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和諧的社會

元培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學生 廖佳君

  和諧的社會是什麼,是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工作,這樣社會就會和諧且不會有犯罪事件發生嗎?在人們追求生理需求的滿足,也會有慾望追求更好的事物,所以並不是代表滿足人們生理後和諧社會就會產生,政府在建構和諧的社會時,需考慮接濟一些連生理都無法吃飽或有工作人們時,滿足之後,需也要考慮導入心靈的建構輔導人們的機制,這樣才能防止社會上犯罪事件的發生,使人人都能和諧的相處。

  2010年資訊科技的發逹,透過第四台或網路傳遞,幾乎能了解全球不同國家,目前的狀況,在全球國家才會有未開發國家/開發中的國家/己開發的國家,己開發的國家,就一定就會很和諧嗎?未開發國家就會比較不和諧嗎?在老一輩的人述說印象下,鄉下的治安一向比較好,因為大家都互認彼此,在認識交談下,在鄉下附近住戶有生活的因難,左右住戶也會提供食物或小額金額的幫助,要是住戶被偷,也應該是外地人來村內犯案,或是先從鄉內的不良記錄的人,先查問看看,並且也會守望相助,不論是發生火災或是災難。在都市中,彼此的不認識,生活壓力下,住戶也很少交談,造成陌生感,當發生犯罪或危難時,也無法互相幫忙,這樣情形下如何會有和諧的社會。

  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需達成守望相助,鄉里間村民都要有相互關心的問候的心態,對於不認識的人也要發揮互助精神,集群之力量照顧弱勢,有能力的人能幫助沒能力之人,使無法自理或無工作能力之後,培養自立生活之能力,且也要照顧到發展正向心靈之力量,不論是透過宗教或團體等群體正面能量,去養成良好的人格發展,導人為善扶助弱小,使人建立正確善念心靈有所依據,在生理及心靈都能建全的正向成長,才能達到建構和諧的社會,進而有個安樂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