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關係的自我管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郭小玹

•  前言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學習到許多中國式管理的方法與技巧,深知「中國人」是不能「管」的,只能「理」人,或是「安」人。身為碩二研究生的我,只有打工、企業實習,以及大學研究中心研究等短短的工作經驗,說不上什麼完整的工作經歷,更談不上對他人的管理,再加上 中國人既然不喜歡人家管的,那就要把自己管好。 因此本文想從「自我管理」與「修己」的角度出發,以中國式管理的思想來論述「職場關係」,以作為進入職場的準備。

  工作不適合志向、興趣改變了、人際關係不和諧是更換工作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將針對個人與職業、職場中的團體關係等不同層面的職場關係,來探討職業準備、職場衝突預防與職場溝通等議題,重點在於:

一、職場準備

二、 職場衝突

三、 職場溝通

•  職業準備

•  工作的意義

•  工作具有群體與分工的概念 。
•  在經濟上滿足人們的外在需求。
•  在心理上滿足自我認同、自我尊重與社經地位的需求。
•  賦予生活意義,為生命增添光彩。

•  人際風格與工作的適配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每個人各擁有一種主導性的人際風格,而這種風格會影響工作方式,人際風格沒有絕對的優劣區別,與其嘗試去改變自己,不如好好發揮自己既有的風格。加強自我認知與自我管理;多瞭解並接受他人,以增進人際關係善用人際風格。

•  職場衝突

•  職場衝突的意涵

•  定義:站在「對立」面,並且雙方都「知覺」到衝突感。任何組織的內部,都會有衝突的發生,衝突的原因包括:價值觀不同、角色期望不同、對事物領悟認知不同、溝通不足、權力不均衡、工作的高相關性與依賴度。

•  種類:

•  傳統觀點:認為衝突具有破壞性,應避免

•  互動觀點:衝突不見得不好,適當的衝突可以對組織可以帶來正面的變革、創造的能量。

  職場上的衝突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也是一種活力與創意的展現。處理得宜,可產生正面效應提升經營績效,促進組織的進步;反之,如果處理不當,勢必造成負面影響,並導致士氣的低落與業績的衰退。好的衝突可以創造美麗的火花,不好的衝突是兩敗俱傷。因此 需謹記,職場很小,不需要在職場樹立太 多敵人,不巴結討好他人,也不要得罪別人。

•  職場衝突的解決

  職場衝突有時是免不了的,就像您遵守交通規則,不代表別人不會來撞您,所以如果一旦不幸發生了衝突,該怎麼辦呢?我提出「一二三原則」,趁機建立例行性的機制,商量出彼此能容忍的底線與避免再次衝突的方式。

•  一方想想:自省為什麼會發生這場衝突?感受如何?期待的結果是什麼?

•  兩方談談:當兩方有溝通的誠意時,回歸到價值觀的基本面尋求共識,先談共同相關的重大問題如何解決。

•  三方協調: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且公正客觀的第三者為雙方調解。

•  職場溝通

  職場衝突中,大部份都來自於溝通不良,許多人以為「說話、溝通」是天生的技能,但多數人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那就是在台下淘淘不絕,上台卻啞口無言,這是什麼原因呢?許多人變得不會說話,其實是因為,見到位高的人,不敢說,見到位低的人又不屑說。因此說話是必須透過後天學習的,而說的話要讓人聽進去。

  「我」這個定,正是由「手」與「戈」所組成的,顯示「我」就像是手拿一個武器一樣,「我」是相當「自我防衛」的,因此與人溝通,特別是「中國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則:

•  面子原則

•  對差異抱持寬容與接納的態度:如同前文所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際風格,應予以尊重,並依據對象的不同作調整。

•  說真話,不如說妥當話:以誠懇語氣來讓對方放心。

•  非正式溝通:「會而不議,避免爭議」,就是要人們重視會前與會後的溝通,以及平時關係的建立。

•  人情原則

•  建立職場人際網路:與不同部門的同仁保持聯繫,有助於公事處理的流暢性。

•  「禮」多人不怪:再熟悉的朋友,還是要常常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以我個人的觀察來說,用「命令」語氣交待任務,往往只會以「交差」的方式完成;如果以「請託」的語氣,則會用比較「認真」的心態全力以赴。

•  由「情」入理:「專家信任」 + 「情感信任」

•  專家信任:同一句話從不同人的嘴巴講出來就是不一樣,因為聽眾對講者的信任程度不同,例如老師的身份背景與歷練,談起中國式管理,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如果同樣的內容從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提出來,可以就會得到較多的質疑,因此個人專業領域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

•  情感信任:通常一句「批評的話」,從熟悉的人口中說出,可能會當成「建言」,若是從討厭的人口中說出,可能會認為是他人的惡意批評,所以說話人與受話人的關係是不容忽略的,因此溝通時若能真誠地表達,給足對方面子,讓人家信服您,他人也會試著將您的話聽進去。

•  整合原則

•  二選一,不如二合一:當遇到二選一或兩難的問題時,不要直接回答,落入問話者的圈套,應該以二合一的圓融方式,或是模糊帶過,轉移焦點。

•  回答問題前,先想想人家為什麼問:有時他人問話時,不見得真的是想知道答案,例如,當情人問您說:「您媽媽和我掉到水裡,您要先救誰?」其實情人哪那麼無聊要跟您媽媽爭寵,會這麼問,可能是您最近比較冷落對方,而對方大多是想要知道您在不在乎他,因此在回答問題時,建議不要直接回答,而是要說您很在乎他之類的話,並補上一句:「縱使我自己跳進水裡,也不可能讓您掉下去」。

•  多觀察:溝通不只是語言的,其中「非語言」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肢體語言,傳遞了許多重要的訊息,這些都是溝通時不容忽略的。

•  結語

  記得有次在課堂口頭報告中,與報告者因觀念的認知不同,而有一番答辯討論,這 時 老師只淡淡說了一句話:「為什麼要回應呢?中國人是不能夠討論的,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因為社會上有多元、各式各樣的人,人類才能夠分工」,這番話,讓我深思,人們常說「溝通」與「說服」,似乎是不可能的,人的想法是很難被改變的,就像「信仰」一樣,同一句話,信的人就是很相信,不相信的人說百遍也不見得會相信,所以是否當遇見與個人想左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靜靜聆聽,不回應,因為「溝通」不是 一兩 句話就能夠改變他人來同意您的看法,您只能透過他人的言語,來推及他心中的想法與價值觀,進而判斷要不要繼續說。

  每句話都顯示個人背後的人生哲學, 透過「言談」,可以推及他人心中的想法與價值觀,一個人心中的人生哲學和思想往往會不經意地從「言語」中透露。 一個人的想法與人生哲學決定人的命運發展,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曾博士的課程中,學習到陰陽兩儀思考的原則,以及許多中國式的管理技巧,讓我獲益良多,其中「圓滿的溝通藝術」最令我震憾,也給我最多的啟示,過去大學傳播教育課程,教導我許多西方的「語言傳播」技巧,發現其實有許多地方是與中國民情相違背的,我本來以為這一代的人,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已經西化了,但實際上又好像保留了某些中國的影子,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有點中不中,西不西的,不過細細讀之後,真的還滿玩味的。

  在職場關係的中,如何扮演一個「知識份子」而非「滋事份子」,就要能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 在職場關係的「自我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自覺」、「自反」、「自我改善」,凡事都要盡量靠自己、要求自己,隨時隨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如果每個人皆能自我管理,就可以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衝突,以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 「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