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裡學「程序正義」概念

大安國小/訓導主任 王秀津

  楊茂秀教授所著《教室裡有鬼》,其中有一小段故事《富有半個鐘頭》,一直是我喜愛的生活小故事。鮮活的故事細節,描述著多數孩子成長歷程中,曾經有過的想法-「大人不公平」,當這樣的意念閃過兒童腦際時,兒童直覺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但礙於自己確實有偏差行為-偷錢,不知如何主張自己的「尊嚴」問題。

   我以為這個故事容易觸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強化他們去探討故事中所隱含的程序正義問題,從故事中的「媽媽」居中協調衝突的溝通情節,學生可以學習協調技巧,用來化解自己的日常生活價值衝突問題。

   當我講《富有半個鐘頭》故事給學生聽時,故意將故事的高潮放在母親與茂秀的對話:「那你活該被打,幹嘛那麼生氣?」、「可是爸爸沒有證據,他(爸爸)只是猜對而已。」

   我對學生提問「爸爸處理姐姐丟掉錢的過程,茂秀為什麼知道自己做錯了又放聲大聲哭呢?」引起學生探索其中隱含的「尊嚴」感受和違反「程序正義」原則的情節。於是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瑜方:茂秀說是他爸爸猜對的,我覺得還是有一點疑問,因為茂秀爸爸,不假思索馬上就把茂秀給叫過來,可是我覺得應該還有別種原因,我覺得還有一些疑問。

師:瑜方有這個疑問,其他的人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

成允:可能是他之前有犯錯...

哲敏:不然,就是他爸爸對他有偏見,比較不喜歡他,就直接說是他。

太原:在偷東西的過程當中,留下了什麼證據。

怡靜:故事中有說到,他爸爸馬上懷疑茂秀了!

師:嗯!故事是這麼說的,所以茂秀才非常傷心,對不對?傷心的是「爸爸猜對了」!這就是你最大的疑問,為什麼茂秀這麼說?

瑜方:因為他爸沒有經過任何的查證啊!

師:那你覺得爸爸的錯誤是什麼?

哲敏:爸爸的錯誤是...因為他沒有什麼證據,就直接叫茂秀來。

   同學們紛紛假設茂秀父親有一些合理的懷疑,諸如:「他之前有犯錯」、「爸爸對他有偏見」、「留下了什麼證據」,我接著提出「茂秀非常傷心和爸爸是猜對了這兩句話的相關性是什麼?」、瑜方回答:「他爸沒有經過任何的查證啊」。喔!學生找出程序正義原則與個人尊嚴受損是有著緊密的相關性所在了。

   我接著讀媽媽睡前與父親談話情節,「喜美的錢是我拿的。」然後,又說到茂秀的感受「你的孩子生氣,有理。」,父親抗拒的說:「有什麼理,他也承認錢是他拿的。」媽媽緩緩說出茂秀立場「可是,他說你沒有證據」。讓茂秀與父親的衝突,能因為「證據」問題而理解雙方的想法,我將茂秀當時心理反應作為說這個故事的張力點。

   起初,學生們質疑母親話語的合理性「為什麼茂秀他媽媽要對爸爸那樣講,然後再說不是媽媽拿的?」有的學生是忙著探究故事中媽媽協調雙方衝突的用心:「因為那個媽媽不想讓那個孩子傷心,他一直都想讓他爸爸了解,然後,又不想用太正面的方式說是爸爸的錯,其實他們兩個都有錯,只是想用比較溫和、容易了解的方式讓他知道,讓爸爸了解這一件事。」

   從這個故事中引發學生思考:無論犯錯的人的行為如何,重要的是處理的過程是否蒐集了完整且必要的資訊,故事中有七個兄弟姊妹,除了丟錢的姐姐外,還有六個人,爸爸卻不加思索的認定其中一個人,在蒐集必要訊息上,的確欠缺完整性。所以,才會被茂秀說是「爸爸是猜對的!」。從在公平決定上說,爸爸忽略了保障重要價值和個人利益的原則---每個人都要被有尊嚴的對待。

   《富有半個鐘頭》故事,正反映違反程序正義所可能產生的問題---兒童會有「大人不公平」的想法而感到委屈。可以讓學生認識解決衝突問題之程序正義原則,幫助學生互換強、弱者立場,認識「程序正義」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