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由小地方做起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所學生 洪志豪

  從十九世紀 _ 工業革命開始,科技迅速的發展,然而也因此累積了許多環境問題,如「全球暖化」、「溫室效應」或「聖嬰現象」是近年來,最頻繁出現在報章媒體的環境議題,從北極融冰、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等自然現象的變異,乃至於糧食不足、氣候難民、綠色能源、課徵碳稅等社會經濟衝擊,人類的生活已經和全球暖化關係非常密切。而確切的證據顯示上也的確如此,如最近的八八風災、菲律賓及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颱風侵襲不斷、乾旱與洪患明顯增加等。

  現有的科學證據指出,上至國家、城市、企業、學校,下至社區及個人,每一個群體及個人的日常活動,都對全球暖化的加劇、溫室氣體的增加產生貢獻,也理所當然的成為暖化後果的承受者,這表示,人類必需為全球暖化負起責任,並且立即採取行動。全球暖化這個名詞雖稱不上是新詞彙( 1980 年代初期即有科學家提出警告),但一般社會民眾對它的瞭解卻一直沒有很深入,大抵是停留在「氣候異常」、「海平面上升」這些概念上。亦或以環保氣候變遷為主題的電影或紀錄片,如明天過後、不願面對的真、 2012 等。由於我們接收的訊息其實都很不完整,無法構成具有邏輯的全貌,也就很難說服自己,更別說是說服別人了,尤其是許多民眾在電視節目上看到許多政治者、媒體等短暫且有目的性的報告,常常都讓大眾有偏頗的看法,進而對於暖化此類的議題大部分也只是人云亦云的淺層效果。

  以學生的角度來討論,離我們最近的莫乎於校園,對於學校教育部分,與時俱進地掌握全球暖化的現況、瞭解溫室效應的機制、辨識溫室氣體的來源、以及熟知減少日常生活溫室氣體的方法,成為這個時代所必備的知識與常識,也唯有如此,才能將正確的資訊傳達給被教育者,也透過學校,把這些概念傳承下去。目前國內也有團體 ( 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 或教育部自主溫室氣體盤查等。以學校的角度,針對校園內的溫室氣體掌握及針對校園內的溫室氣體排放做調查,以利確定排放源及排放量,進而把盤查的制度建立起來,以其更加了解學校所產生的碳排放。也希望藉由此調查,希望從小做起,把校園的碳排放量降低,如電力管理部份,訂定校園用電規則,合理減少用電;電梯進行樓層管理,低樓層落實走樓梯;裝設校園電力監控系統,監控異常電力使用;減少或停用非必要的間接照明、景觀照明;鼓勵學生走路或騎乘自行車上學;實驗室氣體鋼瓶確實紀錄等。而溫室氣體盤查部份,目前已有,台北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弘光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所大學已經累積相關經驗;雖然這些減量對於整個地球實質的碳排放量,並無較大之影響,但是這種觀念,是值得大力推廣。

  相對於地球的生命週期,我們為了一時的便利,而短視近利,卻也因此付出了代價,如八八風災、頻繁的水災與旱災等,希望我們能慢慢改變,秉持著「從小地方做起」,再加上由校園透過良好且完整的教育,傳承正確的觀念;而不是由「政治家」或「媒體」來發聲。鑑於地球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危及人類及各種生物的生存,如同環境宣言所宣示的,「人類具有在足以生存、保持尊嚴及福祉的環境中,享受自由、平安及充足之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希望這個我們所居住的環境能夠變好,讓後續子孫有這個權利,可以享有美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