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門世界有愛

愛你一輩子守護團033期志工 呂敏惠

  我是生了兒子以後才學當媽媽,新婚不久就懷孕,這個寶貝對我們夫妻倆的感情更是磨練,還沒從新婚的喜悅中恢復,就必須接受兒子須復健醫療的殘痛事實 。

  年輕氣盛的我不懂的自我照顧,造成兒子腦性麻痺,當初,如果不是那個高分考上建中的孫嘉良消息上報,我可能也不知道兒子就是腦性麻痺患者,更不知造成原因是因為生產過程醫生疏失,來不及也不懂追究醫療責任,就踏進了充滿淚水,歡笑荊棘的復健路 。

  我只是一個媽媽,不會什麼伸張人權的大道理,我只知道這一路走來除了靠家裡人的愛與支持,更需要周遭的所有醫療團隊協助,相同遭遇的家庭彼此相挺及 ” 有愛的社會"扶持才能走到這裡 。  

  醫療資訊醫療福利說是很完整,但卻都是片面的、零散的、唯有患者本身或家人逐一搜尋嘗試才能找到途徑。政治人物在位者也許施政爭取選票時會說建設多好 、福利多好、悲天憫人,但是領公家薪水的人,是否真的能放下身段為這些所謂弱勢者給予幫助 ?

  “ 媽媽我要上學,為什麼我努力學會走路,他們還是不給我機會 ? "我永遠都無法忘懷兒子哭著述說他的小小心願。當面臨就學適齡時,我帶著他不論公私立學校,一家一家的幼稚園 、 托兒所拜訪老師、班主任甚至校長,但得到的消息卻是千篇一律的 ” 軟釘子 “ , 上級說我們不能拒收,但是我們沒有合適的空間、師資等等 ….. 請媽媽三思,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卻在這些官僚的嘴臉下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 幸好人間有情,還是有愛心仁慈的在位者,給予他機會 。

  如今兒子已經國二了,感謝著一路走來陪伴的復健醫師、治療師,更多為這群默默付出的善心人士,每當看著兒子能緩步的向前邁進,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感恩, 現在的制度還有社會,對這群身心障礙者接受度已較多年前好多了。

  因此,我雖然忙碌於家庭、工作兩頭燒,卻在先生的支持下加入各種志工,讓一己微薄的力量,就像每天校門口導護媽媽(爸爸),醫院志工,校園志工,大愛媽媽 , …….. 到處都是愛再循環的表徵。別以為這是辛苦的付出,唯有走進去,你才會發現,真正獲惠的是自己,付出會讓你更多成長 。

  ”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唯有走出家門,人人付出,彼此相愛,社會充滿愛與祥和,在這世界 ” 讓愛循環 ” ,世界就沒紛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