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秘密花園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鄭明修

  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東西長約 1289 公尺 ,南北最寬處為 366 公尺 ,最窄處僅 150 公尺 ,面積約 0.49 平方公里。它是南海鄭和群礁中的一個典型熱帶珊瑚礁小島。由於太平島接近赤道無風帶,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故一年四季並無明顯的劃分,很少受到颱風侵襲,植被長得十分茂密,全島一半以上面積為樹高超過 10 公尺 以上的熱帶樹林所覆蓋;其由 109 種植物所形成的茂密林相,為南沙群島一百多個島嶼中僅見,得天獨厚,並且擁有地下淡水水源。海域資源調查已知珊瑚至少有 190 種以上,魚類超過 450 種。

〔珊瑚礁生態的重要性〕

  珊瑚礁是大洋沙漠中的綠洲,又有海洋中的熱帶雨林與海底花園之稱,並且擁有非常高的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美麗的珊瑚礁常給航海者帶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不僅是因為它的景色優美,而且還供應人們美味的海鮮,更有可能蘊藏最重要的淡水;珊瑚礁岩同時也是保護船舶和人身安全的避風港。近數十年來珊瑚礁更成為潛水者的樂園,也是海洋遊憩活動的天堂,為當地帶來可觀的觀光收入。但各國對其珊瑚礁生物資源早己積極調查研究,甚至馬來西亞在十多年前已將南沙彈丸礁開發成國際級潛水渡假島。反觀台灣長期佔領南海面積最大的島嶼五十多年,卻未有任何積極作為,只有在 1982 年將東沙島和太平島委託高雄市政府代管,並於 1999 年由海巡署接替駐防任務。

〔早期的開發以漁業資源和鳥糞為主〕

  南海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從古至今一直是海上航線的必經之處。南沙群島可說是我國的最南疆,早在漢武帝時代即發現南沙和西沙,並有漁民前往作業,在島上臨時築居。宋、元時期命名為「千里長沙」與「萬里石塘」;明、清時期將其列入廣東省與瓊州府海南省轄下。可惜自清朝後由於朝廷對海上之發展採閉守政策,國力式微後遭日本、法國強行侵入,至民國 34 年日本投降,政府才派兵駐守東沙島和南沙群島,並且在太平島上設立「漁民服務站」,以示防守疆土的決心,目前台灣有實質掌控權的只有東沙島和南沙太平島。

  南沙群島均屬珊瑚礁島,太平島也不例外,是經由千百萬年來珊瑚蟲的碳酸鈣遺骸累積而成。根據地質鑽探,發現太平島地下的珊瑚礁岩層至少有 500 公尺 厚,顯示太平島珊瑚礁的生成年代可能在中新世 (530 萬年前 ) ,在最有利的海洋環境中形成珊瑚礁體。太平島高出潮面約 2.8 公尺 ,四周為環形的珊瑚裙礁。島上之土壤均為珊瑚礁風化所形成,富含石灰質,再加上腐敗植物及鳥糞之堆積,呈黑褐色,極為肥美,因此島上的植物相生長十分良好。台灣最早的太平島植被研究是黃增泉於 1994 年首次建立的名錄;至於海洋生物資源最早則是楊鴻嘉於 1961 年調查的南沙群島魚類相;爾後自 1981 年後陸續有水試所研究人員住在太平島上調查漁業生物資源。至於真正潛水調查亞潮帶珊瑚礁生態的是 1982 年的張崑雄等人,之後並出版『南沙海底魚踪』,從圖片中反映出當時太平島的珊瑚礁生長十分健康茂盛。然而當時調查自然資源的目的,除了學術研究之外,可能還帶有如何讓島上官兵在戰時能利用周遭食物來源。甚至在 1973 年期間,澎湖漁民組團透過退輔會到南沙群島捕捉海龜,每日可捕得數十隻,顯示出當時海域生物資源十分豐富。

〔近期的開發以石油探勘和高價海鮮種類為主〕

  1974 年,美國殼牌石油公司宣布南海蘊藏大量石油,推測儲量達 150 至 200 億噸,引起世人囑目。鄰近國家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等紛紛侵占部分島嶼著手開採,近年來在其沿海大陸棚淺海區已有石油大量生產。然而在南海廣大的珊瑚礁海域,並未發現石油。

  眾所周知香港人對高價海鮮品的消費力是世界一流。在三十多年前即開始捕撈南沙群島的魚蝦貝類,尤其是生長在珊礁海域的各種石斑魚,龍王鯛(曲紋唇魚,俗稱蘇美)、龍蝦和大型貝類等。不但自己抓,也搜購鄰近國家的水產品;如今南海及東南亞的高經濟價位的海鮮種類都已瀕臨枯竭,香港遂將其收購範圍擴及印度洋和太平洋各島國,意味著魚源枯竭情形十分嚴重。根據本人於 1994 年的潛水調查,發現太平島海底幾乎已無大型貝類如硨磲貝和馬蹄鐘螺的蹤影,同時石斑魚或大型鸚哥魚亦已罕見;各種珊瑚生長狀況不良,尤其分枝狀軸孔珊瑚和桌形軸孔珊瑚群體均只發現小個體,由於近幾年內並無任何生態調查報告可供佐證,目前僅能猜測是否因聖嬰現象造成的氣候異常,或是海水溫度過高所致。

  2002 年和 2004 年的潛水調查發現珊瑚礁生態狀況比 1994 年好很多,不但珊瑚群體較碩大也較健康,魚群也增多不少。珊瑚礁指標魚種石斑魚和蝶魚數量也較多,其他大型魚類如鸚哥魚、石鱸、鯊魚等也再次出現。尤其是綠蠵龜經常出現在太平島南邊水域,也紀錄到海龜的繁殖行為;顯示過去幾年在海巡署的努力巡護下,太平島海底珊瑚礁生態仍維持得相當完整。目前已記錄到超過 190 種珊瑚, 450 種魚類,以及無數的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比起 1994 年的調查結果,太平島的珊瑚礁生態系已經重獲健康。這樣完整的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將可提供成立日後在海洋研究站從事長期研究的基礎。

 〔南海珊瑚生態系是藍色星球生物最多樣的海域〕

  南海 ( South China Sea ) 面積約 350 萬平方公里,是一個次大洋,緊臨西太平洋的邊緣海。它具有全世界發育得最好的珊瑚礁,特別是世界上最大的現代環礁應屬南海上的禮樂環礁 ( 7000 km 2 ) 和中沙環礁 ( 6900 km 2 ) 。其中多數礁島的相對高度差約 1000~ 2000 公尺 ,然而太平島、黃岩島、中沙環礁則達 4000 公尺 左右,主要是因為南海深海盆大致為 4000 公尺 等深線所包圍,最深處可達 4577 公尺 。雖然珊瑚礁是由微細珊瑚蟲一點一滴建造出的自然建物,但是高度可達數千公尺。目前已知南海許多島礁為數百至數千公尺厚的珊瑚礁所構築,使人類引以自傲的建築相形見絀。南海珊瑚礁本身即是最好的自然教室,因此非常適合成立國際海洋研究中心,並且需要積極制訂並落實海洋保育政策,來保護這塊屬於全人類的自然遺產。未來希望能將太平島以及附近海域規劃成為國際海洋公園,並邀請鄰近國家共同調查南海資源,以非軍事化的建設宣示主權,更易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同。

PS. 曾刊載於大自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