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的社會責任

南台科技大學副教授 王明堂

  地球的現有資源可以說是固定,從為了能永續經營地球的角度來看,在消耗了資源時,應該要創造或生產等量的資源,這樣才能讓生存於地球的人永不匱乏。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高消耗及不珍惜資源的時代,設計品的出現,人類除了目前以安全為重視消費者安全為目標的商檢制度、及部分地區的環保規章外,幾乎無任何對應機制來面對此殘酷的問題。因此如果大家認同地球是屬於大家的,那麼出現耗費或使用資源者,就需向大家付出代價,或許不是僅限於金錢,付出勞力及為某種保護地球的特殊觀念做出努力,是現代地球需有的共識。因為至目前還未在我們地球人科技能及的範圍內,發現任何可以讓人類生存的星球,也就是我們當地球出現問題時是無路可退的。因此,從消耗地球資源,讓人類享用的設計品應隨物徵收拯救地球的基金,藉以提醒物資的無價,且需制訂設計品以資源利用為概念的最小生命週期,也就是讓「貨暢其流」的同時能「物盡其用」。

1.追求設計品的真正意義及合理的設計品資源結構

  金錢應僅是一種符號,它不會因為使用後就真的不見了,只是一種交換的價值媒介,所以價格高低不是導致危機的因素,卻能防止過度浪費。無止盡的耗費資源是源自於古老的貨暢其流之行銷設計品的錯誤觀念,因此設計成為王道,要一定看起來漂亮、用起來好用,成了消費者的基本使用觀念,這些是無止盡的追求,也讓人類慢慢在退化中,使用過程的思維被迫廢除,例如:沒有電視以前,大家有很多時間聊天,能夠開創出的心靈,較不會有憂鬱症、精神病等文明病。有了電視後,初期需手動選台,必須向前移動,增加了活動的機會,但是遙控後,只要坐在椅子上輕輕一按就能讓整個晚上忽然消失了。

  因此,目前的設計成了商人利用來誘發消費者引起購買動機的手段,所以適當地規範設計品的標準,例如:使用資源的結構、美學的程度、環保概念的使用、起碼的耐用程度,成為維護地球永續的基礎概念。不能僅為了刺激消費,就利用設計來刺激消費者,而無法無天的以刺激景氣為口號來使用資源,以目前的手機,有多少人是因為壞了才換,大部分人均是以新功能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購買新產品。在3C產品最為嚴重,更嚴重的是這些產業的投資均非常巨大,動者百億、千億,超過工業革命之後任何時期的投資CP值,因此,就更費心思的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由上所述,可以了解資本主義追求利潤及競爭開放,無視設計品的真正意義,只是藉由經競爭而找到自己,而演化出無數的設計品。只講究個人或小團體的利潤,無視資源被大量地消耗,如果人類不面對設計品所必須的真正意義,小心謹慎地讓設計品發展與演化,追求設計品真正的意義。以目前的商品檢驗制度僅顧及消費者的安全,應該更積極地發展出檢查設計品真正意義的制度,例如:台灣的兩輪車輛之廢氣排放規定,雖然讓設計品的價格增高,但是也讓設計品能以人道關懷的精神來延緩地球的滅亡,標準提高可以刺激產品的發展,同時可防止過多競爭品的浪費,也可提高我們購物的思維。因此,可藉以導正偏頗的消費概念,組織出合理的資源結構,讓開發階段拉長,也就是讓產品的演化速度放慢,看物種的演化是何等的神聖及緩慢,也就是真正的競爭是完全的、有系統的。

2.設計品的發展與社會制度的結合

  現有的貨幣概念是無節制的,危機是隱而不現,也就是無人能完全理解金融的危機何時會出現。重新以分配理論為基礎,改善虛擬的貨幣金融制度,回歸以物易物為主的貿易概念,人類方能使獲得真正的平等。資本主義以滿足人類慾望而得以擴張之餘,共產制度雖然被修正或淘汰,但是如果拯救地球是要務,共產主義的制度或還有機會,減緩人類的高速度發展,或許永續地球的另一種理論。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要在社會物質基礎發展成熟後才能實現,馬克思:「共產社會,勢必源自發達之資本主義社會,無他途也」。所以,當高唱資本主義的此時,重回頭共產社會是斧底抽薪之計。

  由於人類已經安於目前獲得的物質交換制度,一定難於在短期內獲得一個平衡的社會及政治制度的共識,來解決地球資源濫用所產生的用盡危機。但是也需努力,雖然這樣的危機不見得能喚起世人的良心,自私無法使人類擁有久安之計。我們均認為那是後代的事,而且不知何時會到,但我們可以理解那個時間點一定會到,必定在面臨挑戰時方能得到共識,難道需要像電影、電視所預演的各種形式的地球末日,方能覺醒嗎?

  因此,社會制度的改變或可抑制設計品的過度發展,以前批評共產主義沒有效率,但是民主制度也不見得有效率,效率不是人類最迫切需要追求的選項,或許緩慢可緩和地球的毀滅速度。讓人類體認現在地球所面臨的危機,或可改變人心,引發社會制度改革的需求來刺激政治的改革,藉以減緩人類的消費速度。

3.推動綠色設計

  如何減緩資源的耗費,綠色設計的「3R」:減量 (Reduce)、再使用 (Reuse) 和回收 (Recycle),也是重要的手段,更是節省能源的確切手段。雖然經由多年的推廣,但是在工業生產制度未被落實,還僅停留在是一個理念而已。經過統計所有設計品約有40%~50%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資源回收並不容易,台灣資源回收再利用率約僅3%而已。最常見理由是回收生產要花精力,而回費用收所費不貲,甚至超越新品價格,但是如能推廣,再由政府政策規定或可能找到方法。個人主動推動僅能是輔助有其困難度,眼光也無法有那麼遠,藉由制度推動加上教育才能見效。人類更好的方法則是規劃設計階段就作好準備,推廣及制訂綠色設計的政策,才可能讓人類能在地球有長久之所,如果能積極出發,讓全世界理解台灣在成為全球製造基地之後,重新所顯現的全球價值,才是真正的生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