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銀髮族的人權—愛與尊嚴

退休會計人士 熊瑞伶

    現代社會崇尚青春美麗,「老人」的地位隨著年齡增長,容易被人漠視與遺忘。但根據聯合國對於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之7%以上的界定標準,台灣地區於1993年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成為一個老人的國度,而在2007年更是一舉超過10%的比重,更凸顯台灣『高齡化社會』的嚴重性。

    對這一代的老人而言,他們出生在二次大戰的兵荒馬亂中,或是戰後百廢待舉物資貧乏的年代,成長的過程中但求溫飽,接受教育無法像現代人這樣的理所當然。靠著勞力走過貧困,大家 胼手胝足,促成台灣經濟起飛,就在他們應該享受一輩子辛勤努力的成果時,已在不知不覺中步入老年。

    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身體各器官逐漸退化,滿頭白髮、耳不聰、目不明、齒牙動搖、關節退化行動不便、腦力衰退,加上一些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等的慢性病。讓老人的生活品質每下愈況。

    除了身體老化所帶來的病痛與不便,隨著世界潮流,科技突飛猛進,生活中有太多事物已經不是他們過去經驗的累積所能應付的。例如電腦,現代人賴以為生的最佳工具,對老人而言卻是非常的困難與陌生,而這是一般年輕人很難理解與體會的。

    以前的農業社會,大家族一起生活時由家中的長老掌權,好像比較沒有老人問題。但是工業社會年輕人必須離家出外工作謀生,衍生出孤單老人需要照顧的問題。這些現象在在都顯現出現代老人生活過得很無奈又無助。人都會變老,所以老人人權是現代人必須認真正視的問題。

    社會福利當中一直以來的確也有關心到老人問題,一些對老人的優惠措施,比如坐車、醫院掛號、各處門票、博愛座、報稅的扣除額等等。另外老人福利法中,明定子女如果棄養或是虐待、傷害老人,將可處三萬以上十五萬以下罰鍰,並且公告姓名;至於,依法令或契約對老人有照顧義務之人,倘若出現遺棄、傷害、虐待或留置於安養機構等情形者,將可處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話還可對負責照顧老人者進行四小時以上、二十小時以下家庭教育輔導,不參加者可罰一千二百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金,並得連續處罰。然而以上種種措施似乎都只是治標而已,例如坐車和各處門票的優惠只有健康的老人能享受,雖然很多年輕人會讓座給老人,但是偶爾還是會看到年輕人坐在博愛座對站著的老人視若無睹。至於子女對父母的棄養、虐待、傷害等行為時有所聞。忙碌現代社會對生病的長輩請外勞或送安養院照顧有時是出於無奈,但是平時不聞不問的態度才是最大的問題吧!畢竟法律只是道德的最後一道防線,罰則之後能否改善棄養等問題,其中還存有很大的疑問。

    其實老人照護等問題應該要回到每一個基本面,當國是        國,家是家的時候,老人問題也會有所改善。所謂的國是國,是指國家能為老人實施所謂的老人福利。現今的老人辛苦的奮鬥了一生,一輩子努力工作繳稅養政府,身為人民公僕的政府機關本來就該克盡職責,做好照顧人民,並做好社會各項老人福利的規劃;家是家,是指讓家人能相互扶持並善盡對老人照顧的心意。除了政府和家庭真正關心照顧老人,更進一步要擴及到每個人對老人能夠付出一份關懷和尊重。此次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中的四大議題之一--「尊重」,其中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石城先生提到「人權最基本的就是維護人的尊嚴,生活的人權就是人與人互相尊重,只有尊重才有尊嚴。」而屬於弱勢的老人最需要的就是「愛」與「尊嚴」了。        

  要完成這種所謂「大同世界」中「老有所終」的境界,最根本的在於人心的改變。「人之初、性本善」找回人善良的本性就有「愛」。世界之愛和平總會會長洪道子博士,於「世界之愛和平宣言」中即告訴世人:「唯有真誠的善心,能觸動人類心靈深處對等的渴望與回響」。當年輕一代用心感受到老人一生對家庭的照顧與付出,及老人對家人的情感時,自然的,就會拿起電話與家中的長輩噓寒問暖、就會珍惜老人家對自己關懷的愛心;當體會到老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處,自然的,煮菜時就會煮軟一點、公車司機在停車時看見老人家要下車,就會停得妥適平穩…,當人的心中有所感受時,這一切愛與尊重的表現都會是那麼的自然而回歸純樸。

    歲月流轉,望著老人家臉上像孩子般的純真笑容,分享他們的智慧與人生故事,讓我們每一位世界公民共同來創造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祥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