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落實人權教育的理念與做法

國立新莊高中 校長 陳怡君

  長久以來,天地君親師的觀念一直深植人心,因此我們的校園中師生關係難免存在威權與上下位關係,隨著時代潮流,人權意識的覺醒,如何在校園中落實人權教育,的確衝擊著實際的校園文化環境。也難怪友善校園成為教育部推動各級教育的主軸之一,而校園的友善最基本的信念即在於校園中人員彼此的尊重,每個人的尊嚴與價值受到維護。近年來教育部友善校園的推動其一即極力倡導校園人權教育,更具體指出推動人權教育的目標,其短期目標在於改善當前不利的教育環境,保障學生基本的學習權益,而長期目標則在於打造國內的人權文化,讓每一個人既能主張自己的權利也尊重他人的權利,進而關心整體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形塑一個嶄新而逐漸趨近正義的社會。可見人權教育強調的概念非常簡單,就是「把人當人」看,強調每個人無論貧富貴賤、國籍種族,都具有人格,即「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應受到公平的對待。因此人權教育的重要目的,就在於透過教育的力量,讓公民對人權從認知到認同,意識到個人的尊嚴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學校是施教的主要場所,高中學生年齡漸長,人格發展也漸趨成熟,學校必須善用其追求獨立自主與自我實現的成長期望,給予更多的理性探討空間與更多的活動參與機會,對於深化高中學生的人權意識、態度與作為,落實人權教育短期或長期目標的達成才會有所成效。而人權教育光說不練是無法落實的,人權教育的推動重在認知、實踐與反思,以下就此三方面,提出吾人以為在高中落實人權教育的幾點做法:

 一、認知方面

  1. 建立正確的人權觀念:態度與信念影響人的行為與生活方式,人權涉及人與人的相互對待,不可侵犯任何人的人性尊嚴,即使是師長也必須尊重毎位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其人身的價值與尊嚴要受到維護與保障。校園中的所有人員必須建立正確的人權觀念,才能在升學壓力的教育現實中,不忘教育理想的實踐是如何保障毎位學生的受教權。師長應深切體認每一位學生的資質不同、學習速度不同、興趣不同、專長不同,教育必須能順應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發展學生的興趣,讓不同資質的學生能在學習的領域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管道,發展其潛能。因此教師要放下過去「教育權威」的架子,不要以我說了算或僅以成績或排行榜來論斷學生,而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個有心人,靈活運用多種溝通方式與教學法,提昇教學成效,取得學生與家長的滿意和信任,進而影響其觀念與作為。

  2.全面培養人權素養:學校內所有人員應熟知人權教育的內容,才能全面協助學生學習基本權利。高中教師普遍重視自己本科專業的學習與成長,但高中學生學習的面向寬廣,學習的範疇不僅止於課業,其人權素養的培養,更仰賴有人權素養的師長,平日言教與身教的陶融。因此師長們應積極閱讀人權發展的文獻、探究人權教育的內涵,清楚掌握周全的人權概念,提供給學生互動、對話的機會,讓學生不斷澄清自己的觀念,才有助於自我反省,學習自我成長,建立自身的人權敏覺力與批判思考能力,如此才能幫助學生獲取與了解人權知識,指導學生學習與熟練人權行為技能,輔導學生建立人權價值觀與態度,強化學生的人權動機與意志。

  3.掌握生活化、時代性原則:隨著時代進步,師長們所經歷的與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經驗不同,一味地以師長過往的經驗來述說或教導是無法讓年輕人信服,因此如何將人權內化為普通常識與生活習慣,學校的政策應朝向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多元的生活環境,配合時事,運用各種課程、活動情境,設計多元人權教育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思辨及多元尊重的能力,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與探索,使其身體力行,養成習慣,以培養其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融入社會及尊敬自然的行為及態度,如此才能讓學生感受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二、實踐方面

  1.修改不合時宜法令規章:檢視近年來教育部的諸多法令,諸如:正向管教與輔導、校規制訂、申訴管道建立…等,教育部已逐漸從制度面落實保障學生受教權、隱私權….等基本權利。學校應確實地全面檢討校園內現行法令,從相關法令的修定程序與內容是否關注到多元性的尊重,是否經過民主程序,是否擴大參與人員的面向予以檢視與修正,如修訂「高級中學成績考查德行評量要點,廢除「等第」分級化之迷思,老師給予「具體之建議」,不再以分數與等第評量,重視學生各個層面的綜合表現,從評量過程展現老師對學生人格特質及生命的尊重與了解;修訂「高級中學成績考查補充規定」,對於特殊學生給予不同的評量方式,與成績評定基準,鼓勵適性評量;修訂各項與學生事務相關的會議納入學生代表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服裝儀容委員會、學生獎懲委員會、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乃至於校務會議….等,讓其能適度的發聲,表達意見,顯示對於學生意見的重視與尊重。

  2. 以「議題融入」方式實施教學設計:談到教學,與課程密切相關,高中課程的專業性高,各科課程負擔重,要外加人權教育課程實屬不易,因此要落實人權教育有賴老師們將人權的觀點與人權實踐融合在課程和生活之中,即老師在既有的課程中,以「議題融入」的方式帶出人權的觀點,讓學生來認識與學習,如在既有教材、教學資源中設計教學;以時事題材、人權案例為主題,結合生活實例做教學設計;以解決生活問題為主,結合各學習科目及相關議題做教學設計;也可以結合學校行事活動設計教學,運用社會議題的辯論、道德困境的討論、角色的扮演、創作與欣賞、發表、合作學習、主題探索、方案教學、學生社團活動和戶外教學活動等各種有益於學習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討論、思辯與沒有標準答案中,學習如何言之有物,容忍異己的民主素養,發展出較好的群己關係,將尊重與包容的價值觀,內化為個人信念與生活習慣,讓人權教育真正從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學習中生根。

  3.真正落實選修制度:高中採學年學分制,但往往受限於各校師資結構、課程編排便利性與場地空間限制、升學考試…等問題,未能真正開設多元且多樣的選修課程,讓學生修習,其實在大學入學的校系採計與升學途徑的多元情況下,學生應該有依其志趣比過去更多自我選擇課程的空間,且這幾年經過九五課綱的暖身準備,期待九九課綱的實施各校能真正的落實選修制度,讓學生能依其興趣、能力、與成熟度,循序漸進學習新知,不再只是強迫做考科知識的灌輸,讓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全的發展,並感受選課的尊重,達到真正適性發展的教育目的。

  4.以人權觀點實施班級經營與輔導管教:制度的設計再好,仍有賴人員的執行,毎位老師或教官在班級經營與輔導管教學生時,時時刻刻都應以人權觀點為念,則不論在討論或判斷問題時,會注意到公平與正義的問題,也能利用處理學生班務或爭議等機會,施以人權教育,生活中強化並提升人權教育的價值與品質。

 三、反思方面:

  1.學校是否具體檢視校園中的人權環境:從下列幾項問題可以檢視高中校園人權環境的落實與否。若都能做到,則初步落實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人權教育環境。

  (1)學校是否提供性別平等、沒有種族歧視的設施與環境,讓學生皆能使用學校設備與接受課程?

   (2)學校安排的任何競賽或測驗,是否考量不同族群的差異與弱勢族群的機會?

   (3)學校是否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可以符合身心障礙學生的需要?

  (4)學生在學校是否能安全地不受侵犯,自由地依意願多元學習與發展?

  (5)學生在學校是否可以自由的參與各種活動、發表言論、發行刊物…?

  (6)學生在學校是否可以基於興趣或理念組織學生社團?

  (7)學生違反校規時,學校是否有「學生獎懲委員會」的設置,讓所有相關的人陳述意見,公平、公開地處理學生的違規行為或成立學生法庭來處理?

  (8)學生被學校處分後,是否有正常的申訴管道作為救濟?

  (9)學校是否尊重學生不會非法的搜索或沒收學生財物?

  (10)學校是否重視並保護學生個人檔案與資料?

  (11)學生是否可以參與任何與學生權益相關之會議及活動,議決學校的重大政策?

  (12)學生是否可以成立學生自治組織,做為代表全校學生的組織?

  2.學校是否從多元途徑實施人權教育:人權教育,應該是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不僅止於課堂上的知識教育,也在於課堂之外日常生活中對人權的實踐;所以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整體的社會環境是否對於人權友善是人權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因此人權教育的成功必須多元面向的規劃與多元途徑的實施相互配合。所以學校應檢核(1)人權教育是否與生活教育、道德教育結合,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及服務的人生觀。(2)人權教育是否與輔導活動結合,尊重個體尊嚴,指導學生做好心理衛生工作,協助學生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並體驗群我的無私奉獻精神,幫助學生自我實現。(3)人權教育是否與親職教育結合,協助家長建立正確合宜的人權教育觀念及人生態度,給予孩子健康的家庭生活,發展學生積極的人生觀。(4)人權教育是否與社區活動結合,引入社區資源融入學校的人權教學,另一方面也帶動社區人士與家長了解人權內容,願意提升人權行動,共同營造尊重、包容的人權環境,以利學校推動人權教育。(5)人權教育是否與環境及鄉土教育結合,透過加強自然及心靈環保意識,從教學過程中感受鄉土的可親及文化的可貴,進而培養學生愛物惜物及天人合一的胸懷。(6)人權教育是否與校園人性環境結合,學校設施符合無障礙及性別尊重等人權概念,並落實融合教育理念,實施各項學生自治活動等。

  3.學校是否營造優質的人權教育環境:人權教育的推動必須營造人權保障與尊重的教育環境,而優質的人權教育環境涵蓋硬體與軟體兩部分,首先學校必須反思在人權教育環境的硬體設施方面,是否給予成員人性化的空間與設備,如:教學與學習器材、運動遊戲器材和校舍等情境佈置是否提供學生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並讓每一位學校成員在多元且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及工作;其次在軟體設施方面,是否營造彼此關懷、和諧溫馨的親師生關係;是否在正式課程外,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都涵蓋了人權理念的學習與作為。

  人權教育是生活教育,也是終身教育,生活教育是一種紀律,養成良好的態度與理念,則終身受用,進而影響他人。高中學生有追求獨立自主的渴望,但畢竟他們仍未臻成熟,學校有必要提供人權學習環境,老師從旁輔導糾正,才有助於學得真正的人權素養。吾人向來相信高中學生是可以講理,且是極具可塑性的一群,若是高中能從上述面向來檢討反思人權教育的實施,相信在高中學生邁入成年前我們就能塑造一群有人權素養的青年學生,對於未來優質人權社會的建構將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