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國家人權的觀察--災難記者的分享

大愛電視台攝影記者 邱品豪

  當了記者七年,經常去一些一般人不會去的地方採訪。今年二月份去了海地一趟,這個號稱是西半球最窮的國家,遭遇了百年難得一見的芮氏規模8的地震侵襲,原本就過得相當辛苦的海地人民,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在2008年的時候,就曾經去海地採訪過,這算是第二次踏上海地這塊土地,貧苦的人民依舊,雜亂無章的街景依舊,多的是震後的斷垣殘壁,不敢想像到底有多少人埋在瓦礫堆中。在當時,其實已經離地震發生的時間已經一個月了,還是經常親眼目睹殘缺不全的屍體,以及濃濃的屍臭味。

  幾天採訪下來的結果,幾乎每一位海地人都有朋友或親人在這次震災中死去,在這裏,人命如此的不值錢,和其他國家比起來,這裏沒有先進國家所定義的"人權",這裏民眾所要求的人權,只要三餐溫飽,有個不會漏水的的房子或帳篷,如此而已。至於其他的,他們連想都沒想過。

  有時候我在想,相對於海地人民,我們對人權的定義是不是太苛求了,要尊重,要保障,為了要不要廢除死刑這些事吵鬧不休。去看看海地或其他落後的地方吧!海地人民只要能讓他飽足的一餐飯,他們不介意這一餐飯是求來的也好,別人施捨來的也好,只要能餵飽自己和家人,所有的過程都不重要。

  海地地震只是給我們活在先進國家的人一個重新思考人類價值的方向,當我們和他們一樣一無所有的時候,活下去才是最高指導原則之時,我們這些所謂先進國家的人們,平常所堅持的高道德標準,還會剩下些什麼?

  重新審視人的價值吧!看看海地人民,再悲慘的遭遇,都交給了眼淚和上帝,每天的日子還是照過,為了三餐奔走,路旁的小販賣著爬滿蒼蠅的蔬果,沒有車子,就靠一雙腳,強靭的生命力讓人印象深刻。

  記得有一天黃昏的時候,看到一群海地人,在夕陽下,唱著克利奧語( 海地土語與法語的混合) 基督教聖詩,我一句都聽不懂,但黑人天生的R&B音感,卻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穿透人心。在那時,我才發現,人類最可愛的地方來自於互助與關懷,才會產生出不斷往前走的動力,這才是人類的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