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賦人權看博愛座

服務業退休人員 李朝麟

  我是一位75歲老人,自從多年前心臟開刀後,每個月需回診一次,每回都搭電聯車、公車等大眾運輸往返基隆七堵到台北的醫院間,有一次身體很不舒服就走到「博愛座」的位置,想坐下來稍做休息,但是博愛座上都被年輕人佔走了!沒有一位肯讓我這位老人家坐坐,撘電聯車亦有同樣的狀況發生,有些「博愛座」上的年輕人都會用「睡覺」來作演飾不讓座,看到此現象不禁讓人思索時下的教育、中國倫理禮節到底怎麼了?出了什麼狀況?家庭教育在哪裡?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博愛座」緣起北歐地區的「無障礙環境」的概念,當中的一部份希望殘障者都能像一般人正常的上下巴士,基於安全與人權的考量之下,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大眾運輸工具都有設博愛座,並且擴大到孕婦、小孩、老人、及殘障人士可以優先搭乘(日本稱優先座)。禮讓博愛座完全是發自內心,應擴及每一個座位都是「優先座」,以家庭教育而言父母親應以身作則,小孩子從小教育中國傳統倫理-「禮讓」之美德,讓座也是一種「尊重」人的生命權,保護照顧老人、孕婦、小孩、殘障人士在車子行駛中能安全無恙,免於無故跌倒受傷造成交通事故而能平平安安的到達目的地,歡歡喜喜回家,而讓座之人也是日行一善,功德無量!兩全其美。

  建議台灣學校教育當局應落實學校公民與道德教育,我們的孩子從七歲就接受國民教育直到出社會,長時間在學校生活,所以學校有責任與義務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公民與道德」人權之概念,而非以升學率、功權名利掛帥為前題,每個人都能認知、落實保障人權,尊重每個人的生存權、生命權,則社會案件發生率將會降到最低,人人平安順順利利,就如同「博愛座」-「無障礙環境」的概念能夠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人人都能發自內心真誠的做到則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