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們的權利,需要你我多一點的關心

國立嘉義大學研究助理 李佳儒

  垂著尾巴、縮著脖子、低著頭穿梭在人車來往的街頭與角落,翻著垃圾品嚐人們隨手一丟的便當盒中最後一點食物,以及被人們厭惡的眼神驅趕離開的身影,我們稱牠們為流浪狗、流浪貓,牠們過著不知道下一秒是否就會被捉進收容所裡,等待生命結束的日子。這樣的情景對於在台灣的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甚至隨處可見。

  當世界先進國家無不努力於動物保護時,台灣解決流浪動物的政策並沒有讓牠們的數量減少,每年被安樂死的貓狗數量更持續攀升。也許我們都該思考,是不是該換個方式或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該更尊重牠們生的權利,而不是不停地「處決」未犯錯的牠們?

  流浪貓狗數量的增加有絕大部分起因於台灣人的棄養,即使許多動保團體不斷宣導「愛牠、養牠,就不要拋棄牠」的理念,那些睜著無辜雙眼看著人群想著自己哪裡做錯的流浪動物,卻依舊充斥街頭,然後生下下一代,流浪動物數量因而激增。政府對於這些棄養的民眾缺乏嚴厲的罰責,甚至部分縣市收容所允許民眾將寵物帶至收容所棄養,認為這樣比棄養在街頭對社會的影響較小(可參考 2009年4月公視採訪報導「誰的動物保護法」),間接鼓勵民眾若不想養寵物,棄養即可的作法。在這樣的社會中,何談尊重?何談權利?

  再者,台灣人民的名犬貓迷思也間接造成流浪貓狗的出現。人們購買名犬貓,卻未考量家中環境、經濟與犬貓照顧問題,當熱潮與興致過後,街頭開始出現流浪的名犬、名貓。甚至部分不肖的繁殖場業者也將無法帶來經濟收益的種貓與種犬棄養,讓牠們拖著蒼老的、不健康的身軀遊蕩街頭。這些都是台灣常見的卻缺乏尊重與關懷的情景,但被指責、驅趕、暴力對待的,卻總是那些流浪貓犬。

  看似如此重大的議題,其實只需要你我多一點的關注,「以結紮代替撲殺,以認養代替購買」,你我都做得到,將這樣的觀念宣傳下去,相信台灣政府能聽到民眾的心聲、能更尊重流浪動物的權利、能採取更有效又人道的方式解決台灣流浪動物的問題。願你我一同期待人與動物和平相處的那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