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創會理事長 文魯彬

大哉問(一):國內生產毛額

  如果有位來自火星的外星人,觀察到我們在台北舉行為期兩天的全國能源會議,可能會誤以為會議主題是「能源經濟新契機」。會議進行期間,未有任何報告人 及 與會人員提出的一百多條意見中, 都 鮮少表示出危機意識,或對會議任一項基本前提提出質疑。謝長廷院長在開幕致詞中表示,這場會議「絕對不是大拜拜」。言猶在耳,但事實顯然與之悖離。

  此次會議是民進黨自二○○○年執政以來首次舉行的同類會議(上次全國能源會議是於一九九八年舉行)。同樣令人側目的,是會議內容了無新意,及其對全球溫室效應所持的駝鳥心態。此次會議是以「永續性」為出發點,不過,其關注的永續性,似為政策與措施的永續性 , 而 主事者 的思維, 依舊 把台灣視為光復大陸前暫時棲身地的政府與產業(以及政黨──就 二○○○年以前的「國民黨公司」而言 )。

  會議期間,無論是主辦單位(經濟部),或是報告人(業界代表、教授),皆未對下列議項提出質疑:台灣是否有必要達到預期經濟成長目標,是否有必要持續不斷發展;台灣是否有必要繼續採用傳統衡量發展的指標;以及所謂「發展」,究竟為何?我在場越是聆聽,越是感嘆全台普遍的環境浩劫,並思忖我們賴以衡量經濟福祉的主要基準──國內生產毛額──可能與之有關。

  美國消費者運動之父勞夫耐德 ( Ralph Nader )注意到:每次發生交通事故,國內生產毛額便會上升。加拿大媒體基金會( Canadian Media Foundation )也在電視播出許多同樣效果的廣告:每砍伐一片森林,便多診斷出一名癌症病患;每發生一次油輪漏油事件,以國內生產毛額為主要指標的經濟,便受到一次正面鼓舞。

要衡量事情發展良莠與否──或更切合此次會議的主題,要評斷全球溫室效應及京都議定書的因應措施是否可行──為什麼非得奉國內生產毛額為圭臬?以下一篇網路( dragonknight.com )上的笑話,或許可用以描述台灣對於能源經濟的爭論。

  兩個聰明的經濟學天才青年,經常為了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一天飯後一起去散步,為了某個數學驗證的證明兩位傑出青年又爭執了起來,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

  甲就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出五千萬。」

  五千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

  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佳報酬率解:『吃!』

  於是甲損失了五千萬,當然,乙的這頓加菜吃的也並不輕鬆。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另一堆狗屎,這時候乙開始劇烈的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了。

  於是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於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結果──『吃!』

  甲心滿意足的收回了五千萬,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可是突然間,天才們同時嚎啕大哭:鬧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去請教他們的教授: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泰斗給他們解釋原因。

  教授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來。好不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經濟學泰斗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一億啊! ~ 一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 GDP (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一億的產值!」

  過度簡化嗎?也許吧。但正是此種分析方式,開始在世界上許多大學發生支配力量。甚者,如果我們看看「汽車殘骸經濟」( car wreck economy )其他層面──像是在美國與台灣,有人認為自殺、離婚、流行性疾病、國內暴力、兇殺、監禁等,似與經濟成長(以國內生產毛額為衡量指標)有關──那麼,或許我們的政府以及所謂的「專家學者」們看待能源議題時,便會自國民生產毛額以外的觀點出發,進而激發出更具新意、更具永續性、更為普遍接受的解決之道。不然,我真不敢想像,下次舉行全國能源會議時,我們會在哪裏。

大哉問(二):能源

  與數十年前冷融合( cold fusion )發展背景相反地,有人認為「能源過於便宜,不需要用量錶度量」。這樣的話,在核能時代似乎履履有人提出。無限供應便宜、乾淨、穩定的能源,是每個人的夢想,對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人而言,尤具吸引力。在結束為期二天的研討,觸及全球溫室效應、如何因應京都議定書、保持環境與經濟間的平衡、催生能源新商機等議題後,人們似乎又滿懷憧憬:是否有可能無限供應便宜、乾淨、穩定的能源?

  容我先岔開話題。人類約在 三 萬年前開始居住於台灣。舊、新石器時代,人類在台灣島上繁榮發展達數千年。此種先民遺跡可見於今日台灣:台灣人口中,約百分之二是原住民族(其中有十二族經政府認定,尚有一些仍待正名)。

  再容我將話題岔得更遠。約二百五十萬年前,台灣陸塊由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碰撞的結果,因而──可能是第三次──自太平洋海面浮出。這種抬升作用至今仍持續進行,台灣同時也逐漸向東北移動。此二現象,部份可說明為何台灣高山林立,地質活動難以預測。在此 嚴峻 不穩定的地質環境中,台灣繁衍出逾四千種植物,以及至少萬種昆蟲和其他動物,因此,有人以國家陸塊為衡量基礎,將台灣之生物多樣性列為世界第二。

  漢人來台記錄可追溯至十 三 世紀,不過,台灣真正對外的接觸,始於十七世紀的荷蘭人與葡萄牙人。其後乃有漢人移居,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形形色色尋求冒險與機會的人 ,包括在場參加會議的人 。毫無例外地,這些訪客一抵達台灣,一定會驚豔於此島豐沛的自然,及其 活力與 美麗 。

  因此,我們可以說,台灣原生的動植物與居民,在外客到訪以前,已有好一段時間過著自營自生、自適自得的生活。

  但僅在四百年間,東西文化在文明、科技、以及──想當然耳──能源上,給了台灣原住居民慘痛的教訓。而這短短的四百年期間,僅佔台灣島存在時間的千分之十六,或者說,佔原住民族以「低科技」或「零科技」與少量能源──「科技」與「能源」二詞,以今日通用的意義觀之──「管理」台灣的時間,不足百分之三。

  其結果是全島為期四百年的能源狂歡節。「新台灣人」(歐洲人、漢人、日本人)在此期間已向台灣原住民展示:無限地加重全球環境負擔,以及在「能源」便宜,科技充足時,無止盡地予取予求,會有怎樣的結果。

  今日結果有何?台灣有一半的河流遭到嚴重污染,而且幾乎所有河流不是築有水壩,便是受到諸多引水工程計畫(水壩、灌溉等)的威脅。此外,台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一(不計入可居住的山區),核能電廠密度世界第一,人均水泥用量世界第二;更由於過度興建及破壞棲息地的結果,物種滅絕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包括百分之七十五的珊瑚礁 被毀滅 1 ,同時 , 台灣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海岸,遭到水泥與二百四十座漁港所覆蓋。自殺、離婚、犯罪、癌症與心理疾症也急速增加。

  現代社會這些不幸的屬性,是否和我們過度使用「能源」與「科技」有關?

  人類因為發現新能源,而產生或大或小的技術、產業革新(例如工業革命),並得以征服或同化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觀諸人類對於能源的使用,在能源無限制供應時,總會留下不良記錄。當然,就台電向蘭嶼達悟族免費供電,使達悟人能夠早晚開著冷氣──不管家裏有沒有人──以及達悟文化的消滅,要導出此二者間的因果關係,並非易事。但難道就只因為某些公司的公關部門言之鑿鑿,或因為一些遭到收買的政府官員做出背書,我們就得盲目相信這種在政府和企業詞令中隱含的訊息:擁有能源越多,生活越快樂,對社會越有益。

  當初,蔣宋美齡堅持剷平蘭嶼達悟族原先的家園,要用鋼筋水泥為他們另外建造「像人住」的地方,使達悟族傳統文化幾遭滅絕。達悟人繼而又遭受打擊:台電假興建罐頭工廠之名,行存放核廢料之實。我們不免感嘆:達悟人在獲得能源免費供應數年後,不知又會有什麼遭遇。

  因此,我要問全國能源會議的主辦單位和報告人:從歐洲、美國、中國和日本從過去到現在的情況看來,能源這種東西,我們真的要便宜、無限量地供應嗎?

  如果發現了又便宜又用之不完的能源,對人類來說就像是「把機關槍給不懂事的小孩子玩」一樣危險。 2

( 本文曾刊登在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網站 )

1 2004 年聯合國全世界珊瑚礁現狀報告

2. 唐尼拉.米朵斯( Donella Meadows )在一篇專欄中引述保羅.艾利希( Paul Ehrlich )的話。該專欄收錄於《世界公民》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