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為何無法優雅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專任副教授 林金源

  英國大選結果,三大黨不過半,沒有一個政黨可以獨享權力組織內閣。縱橫捭闔之後,日前保守黨終於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連續執政十三年的工黨,只好黯然下台。

  隔海觀戰,老牌民主國家最令人稱羨的,乃是政治人物的進退有節、從容優雅。英國此次大選,三黨席次的分配是相當尷尬的局面。此一局面如發生在台灣,勢必引起政壇的動盪不安。但是政黨如何折衷妥協、分享權力,對於英國而言並非新鮮事,也非太難的難事,因為他們以前有此經驗,而且是優雅的經驗。

  反觀台灣,藍綠政黨之間幾乎找不到折衷妥協、分享權力的優雅經驗。政治,在先進國家是藝術;在台灣則是粗暴、硬抝的代名詞。對照先進國家經驗,台灣政治無法優雅的原因有三:

  第一,制度不良。總統制不如內閣制,相對多數總統制又不如絕對多數總統制。台灣的相對多數總統制讓贏者全拿,於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輸者恨得牙癢癢,卻也莫可奈何,唯一能做的或許就是扯後腿。

  第二,政治人物素質不佳。1971年3月,澳洲執政黨國會議員對總理高登不滿。該黨全體議員表決高登去留,結果支持與反對票數相等。當時擔任主席的高登徐徐舉起右手,投票反對自己,頓時他失去黨魁和總理職位。高登的風度,台灣政客無人可及,自投一票厚顏護權是多數台人的自然反應。

  第三,政治的重心是國家認同,不是民生議題。英國、澳洲何其有幸,沒有國家認同問題,他們所需解決的政治問題多屬民生議題。台灣何其不幸,最根本、最重要的認同問題至今無法解決,統獨爭鬥排擠、扭曲多數的民生議題,也讓優雅政治渺不可及。

  折衷妥協固然是從政、處事的必要原則,但並非凡事都可、都該折衷妥協。可折衷妥協的事項,屬於數學概念中的連續變數(continuous variable),例如國防支出佔GDP的比重、進口關稅之稅率、退休基金勞資雙方的提撥比率。這些民生議題的本質都不是非黑即白、有敵無我。三比七和四比六之間,沒有必置對手於死地的必要。民主先進國家的政治人物,折衷妥協之際,自然可以從容優雅。

  不可折衷的事項,屬於數學概念中的不連續變數(discreet variable),非零即一,不可能折衷成零點三七八。追女友選老婆,只能林志玲或侯珮岑,不能三分林七分侯。法官判案,有罪無罪只能選一,兩者互斥不能並存。台灣該不該加入WTO、兩岸要不要簽訂ECFA、釣魚台是誰的領土、台灣應不應「加入」聯合國,都屬於無法折衷、黑白分明的問題。

  談到國家認同,更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無法談判妥協的。民主程序雖然依靠「數人頭」解決問題。但是國家認同有你無我,雙方常不願承認對方的「人頭」,最後極可能需經由「打破人頭」才能解決問題。處此境遇,哪還優雅得起來?

  英國聯合政府能否長久運作,有待觀察。但不管該政府命運如何,此一過程都是值得稱頌的民主典範。至於統獨問題無解之前的台灣,則註定與民主仍有一線之隔。

  【本文刊2010-05-17今日導報 http://www.herald-today.com/content.php?sn=1622】